張 石
(河南工業大學招生工作辦公室)
在《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意見》中指出,要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在高校中要深入實行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計劃。從目前來看,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促使創新創業理念深入人心是當前高等教育需要實現的目標,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必經之路[1]。同時,當前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除了需要有高水平的專業能力以外,還需要有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等,這就需要高校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我國是一個茶葉大國,擁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因此可以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中,提升創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促使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已經開展了較長時間,同時也獲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從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指導實際情況來看,依然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的創業指導課程直到大學階段才開設,因此學生只有進入到大學之后才能夠接觸到關于創業的知識和信息,因此對創業沒有深刻的認識,導致學生本身的創業意識較為淡薄。從目前來看,在我國很多高校中,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還是主要以理論指導為主,在專業指導以及實踐指導方面還存在較大不足[2]。比如,在一些高校中,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盡管每個學期的學時都在8個學時以上,但是由于沒有制定相應的規范去規定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的形式以及內容,導致課程的內容和學生本身的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較為松散。同時,創業指導課程的授課性設計較為單一,沒有充分結合實踐,主要是通過理論知識灌輸、開展講座活動以及報告等形式來開展??傊?,當前我國高校的創業指導課程體系還存在較多缺陷,應有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目前,高校創業指導之所以沒有實現長足發展目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高校的創業指導缺乏高專業素質的師資隊伍,導致很多學生所產生的創業想法在初期就被壓制,最終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消失[3]。當前,很多高校的創業指導基本是由學校學生處負責,主要的執行人員為學校的輔導員及學生處的工作人員。但是無論是輔導員還是學生處的工作人員,他們幾乎沒有接觸過創業,不僅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更沒有自身的創業技能。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教師往往只是向學生傳達當前的創業政策或是將當前創業形勢的相關數據羅列出來,極少有擁有創業經驗的教師來對學生進行專業性的創業指導,最終導致高校創業指導工作專業程度較低,發揮的作用較小。另外,從數量方面來看,擁有經驗豐富創業指導教師隊伍的高校少之又少。盡管我國早在2003 年就開始出臺政策強調了對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建設,但是時至今日所培養的教師還是難以滿足數量龐大學生的創業需求。因此,在很多高校中,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往往是由一些輔導員或是非專業的教師組成??傊?,當前我國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存在著脫離實踐,創業指導經驗不足的問題。
近些年來,為了鼓勵和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從而以創業來帶動就業,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無論是在資金方面,還是在場地方面都給予了大學生很大的幫助[4]。但是從目前來看,很多政策之間不能夠相互配套和實行,高校、社會以及政府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銜接,導致各種關于創業指導的信息資源沒有實現共享,從而導致很多政策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落到實處。在創業過程中,大學生需要經過多個步驟,如創業書的設計、創業申請以及注冊公司等,因此創業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以及學校都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進行創業并且獲得成功。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業指導存在與社會脫節的問題,因此無論在創業實踐平臺、創業服務、創業政策以及師資支持等方面,社會保障力度都存在不足,產生了很多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創業項目,比如在部分高校中盡管建立了專門的大學生創業基地,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學生或學生團隊真實入駐其中。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之一,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可以提升高校創業指導工作的質量,因此茶文化融入到高校創業指導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大學生的創業實踐中,必然需要和其他人進行交流和交往,所以大學生本身需要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而促使大學生本身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高校創業指導的重要任務之一[5]。從這方面來看,茶文化融入到創業指導中,可以促使學生在接受創業指導的過程中受到茶文化的影響,從而能夠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始終堅持正確的原則。具體來說,在茶文化中,“和”是其中重要的文化內涵。從茶文化的發展來看,在古代,茶長期被文人看作為一種可以構建和諧交流環境以及強化不同人之間進行思想交融的重要支撐。比如我國古代就有文人一起品茶交流學問的習慣。因此,引導學生對茶文化更為深入的認識,就能促使學生產生基于茶文化的交際方式,幫助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在學生創業過程中組建自己的團隊或與自己的客戶進行交流,和氣都是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了和氣,必然會導致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更多苦難,尤其是在和他人進行交際的過程中。
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具有十分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創業熱情,但是學生也往往會因為自身的創業經驗不足,導致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甚至其中一些困難是學生本身難以解決的。如果在創業過程中產生困難,并且學生本身無法解決,就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或是消極情緒,甚至一些學生會因為無法解決問題而產生抑郁。無論是消極情緒還是抑郁,對于大學生成功進行創業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對于高校創業指導工作而言,需要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調節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在創業實踐過程中更為從容地面對各種困難。在茶文化中,蘊含著“美”的文化內涵。所以,將茶文化融入到創業指導工作中,可以引導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美”和感受美[6]。比如引導學生參與到關于茶文化的活動中,可以促使學生感受存在于茶文化中的“美”。而這樣的“美”可以幫助學生在創業實踐過程中舒緩自己的精神壓力,用更為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困難。
在現實生活中,禮儀十分重要,對于創業實踐活動而言也是如此。具體而言,如果學生在創業實踐過程中能夠擁有良好的禮儀素養,展示良好的個人形象,不僅能夠在和他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建立起好的互動關系,還能夠維護自己企業的整體形象,從而幫助學生創業成功。所以,學生本身懂得禮儀,養成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的禮儀素養對提升學生的創業成功率有著重要作用。而在茶文化中,正如我國古人飲茶過程中的相互敬茶,蘊含著“敬”的文化內涵,而這樣的“敬”就是禮儀的一種[8]。因此,茶文化中蘊含很多禮儀的相關知識。在創業指導中融入茶文化,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敬茶,使學生能夠對禮儀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幫助學生具備禮儀素養,進而促使學生在創業實踐中可以充分展現出自己的良好形象,提高創業成功率。從這里能夠看出,在創業指導工作中充分挖掘茶文化中蘊含的禮儀文化,可以提升創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
從上述內容能夠看出,茶文化對高校創業指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已經有很多學校嘗試將茶文化融入到創業指導工作中,并且獲得一定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在茶文化下高校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進行創業指導工作,提升創業指導工作的整體質量。
課堂教學是創業指導工作開展的主要場所,創業實踐是提升創業指導工作的主要陣地,因此需要充分發揮出創業實踐和課堂教學的作用。首先,高校應對創業指導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將茶文化充分融入到創業指導課程中,發揮茶文化的宣傳教育功能,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創業意識。其次,高校應將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使思政教育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幫助學生更為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地位,從而促使創業指導工作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的創業能力水平,提前感受創業,增強抗壓能力。再次,高校創業指導工作可以通過茶文化來營造更好的創業文化氛圍。茶文化具有知識性以及趣味性,為學生帶來一種美的享受,營造出更好的創業文化氛圍,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創業實踐中。最后,通過茶文化促進學生自身不斷增強創業意識。在茶文化中,提倡重視群體價值,強調團結合作[9]。因此通過茶文化可以培養學生創業的基礎素質,具體為:一是創新思維意識;二是團隊意識;三是交往意識;四是細節意識。在形成這些素質的基礎上,學生的創業意識就能夠實現提升,從而為創業實踐打下基礎。
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需要將茶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營造更好的茶文化氛圍,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和感受茶文化的環境[10]。第一,高校應該在校園內成立茶文化社團,將學校內部所有喜歡茶文化的學生聚集到一起,引導這些學生能夠一起去討論茶文化,交流在學習和感受茶文化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同時,通過茶文化社團還可以對其他學生產生影響,促使更多的學生對茶文化產生興趣,從而去學習和研究茶文化。另外,在這樣的茶文化社團中,高校還需要安排熟悉茶文化的教師,在日?;顒又袑W生進行引導,解答學生在茶文化方面的問題。第二,高校還需要定期邀請茶文化專家或學者舉辦茶文化知識講座,促使學生不斷加深對茶文化的理解。同時,茶文化專家學者還可以解答一些教師不了解的茶文化問題或闡述一些學校教師不熟悉的茶文化細節,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茶文化相關知識。第三,高校可以在校園內開展各種茶文化活動,比如茶文化節、茶藝表演活動等,引導學生在這些茶文化活動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同時可以通過對茶文化的實踐來獲得茶文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另外,通過茶文化活動,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強化,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會帶來很大幫助。第四,高校需要在校園內部的互聯網平臺,比如微信平臺、校園網站等開設茶文化專欄,方便學生能夠在空閑時間去學習更多關于茶文化的知識。通過將茶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可以促使茶文化對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從而幫助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能夠更好地展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的未來就業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就業指導課程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所以在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將茶文化融入到就業指導課程中,強化就業指導課程的指導作用。當前,已經有很多學校開始嘗試將茶文化融入到部分課程中,并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表現最好的是將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課程中。在各種課程中,思政課程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指導,在將茶文化融入其中之后,能夠使思政課程的指導內容更為豐富,還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通過茶文化知識來促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升。除了思政課程以外,還需要將茶文化融入其他課程中,具體為:首先,高校需要充分認識到茶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從而找到茶文化融入指導課程的有效路徑,發揮出茶文化的重要作用;其次,高校教師隊伍需要提升對茶文化的認識,這樣才能夠促使茶文化充分融入到指導課程中。因此,高校需要重視培訓創業指導教師隊伍茶文化知識的培訓,從而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養,保障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創業指導工作質量得到提升。整體上來看,將茶文化融入到創業指導課程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刻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幫助學生理解茶文化的內涵,從而為學生的就業問題處理提供更多支撐,幫助學生在未來就業過程中擁有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職業發展。
綜上所述,將茶文化融入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高校需要在原有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發揮茶文化的教育功能、將茶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將茶文化融入到就業指導課程中等方式提升創業指導工作的質量,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