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北京建筑大學圖書館,北京 102616)
圖書館是高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提供信息資源的學術性機構。隨著雙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的不斷深入,讀者日益增長的文獻信息需求與信息資源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為突出,傳統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方式已無法充分滿足師生的多樣化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不僅要注重提高自身服務質量,也應根據讀者需求多路徑加強建設館內的文獻資源,健全資源建設的保障體系,提升讀者服務水平,為師生文化素養和科研素質的提升創造條件,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高校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學科建設水平,學科建設是創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基礎和關鍵,學科建設需要人才、資源和經費的支持。圖書館是學科建設的積極推動者,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豐富且有品質的館藏資源對保障教學科研、提升師生閱讀品質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的指標之一便是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情況,各高校為了評估達標,加大了在圖書采購和電子資源建設的資金投入,先滿足了館藏數量上的保障。然而學科建設新的發展目標決定了,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價值體現不單靠生均藏書量、館藏規模等指標來衡量,更應該注重學科建設的質量和學科資源結構的優化[1]。資源建設由傳統的擁有型向服務保障型轉變,主要體現在:以讀者的需求為基礎,為保障資源建設的專業性和適用性,有針對性地采選文獻資源;以學科建設為主導,圍繞學科建設的需求進行文獻資源的采訪與利用,為學科建設提供精準化、特色化的知識支持和優質的服務;以文獻資源的利用率為參考,定期開展資源利用率評估,以評估結果為參考進行資源優化調整。
以北京建筑大學圖書館為例,目前主要以訂單采購和現場采購為主,讀者決策采購(PDA)為輔,傳統的采購方式仍占據主導地位。訂單采購是由館配書商提供采訪書目數據,采訪館員通過匯文服務系統,根據本校的培養方案及資源建設文件匯編有選擇地征訂圖書,再將征訂書目發訂給館配書商,圖書選定范圍完全受館配商的限制;現場采購不僅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是訂單采購還是現場采購都是基于采訪館員的經驗,主觀性比較強,因此在學科建設的專業化和讀者需求的多元化方面,很難滿足讀者們的需求。
讀者決策采購模式,使讀者有機會參與到文獻資源建設中來。采訪館員將書目數據上傳至匯文系統后,讀者進入北建大官網圖書館主頁,登錄個人賬號后通過OPAC(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瀏覽書目信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讀者薦購,但是讀者薦購處理流程需要采訪館員訂購、驗收,編目館員加工之后才能借閱,圖書訂到率和流通時間得不到保證,時效性較差,使讀者在漫長的等待中消磨了積極性,無法及時滿足讀者的需求[2]。數字資源和文獻傳遞服務因為經費有限,限制了數據庫和原文傳遞系統的內容采購,目前北建大圖書館只提供BALIS原文傳遞系統服務,但是通過對信息咨詢部館員的訪談得知,讀者對原文傳遞的使用率并不高,甚至有些讀者不了解這項服務或者不知道使用方法。
基于讀者需求建設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有助于提升文獻資源利用率。首先,高校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通常是依據館藏量、學校的學科設置、教研人員所研究的課題以及學術水平等信息需求進行相應采購,這代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需求范圍十分廣泛,在實際生活中經常出現圖書館采購文獻與讀者實際需求有明顯差距的現象。對此,為轉變該現象,高校圖書館需深入了解讀者的具體需求,結合實際情況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采購相應的文獻資源,并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彌補傳統文獻資源建設不足的同時,也能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
圖書館是為科研與教學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服務對象主要是高校師生,工作基礎是建設文獻資源。以讀者需求為導向,建設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能夠充分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一方面,滿足讀者的個性需求是當前高校圖書館服務與建設的總歸宿和出發點;另一方面,圖書館文獻資源是否符合讀者的實際需求,其信息內容價值的高低及信息量大小都由讀者判斷,所以滿足讀者信息需求是衡量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只有堅持以讀者的具體需求為建設導向,綜合分析需求的多元化,并將其作為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參考依據與推動力量,才能制定合適的館藏資源建設對策,有效縮小讀者需求與圖書館資源的差距[3]。
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場所,圖書館還應充分發揮其導向和引領作用,基于讀者需求全方位提升資源服務文化。首先,利用重要節日開展黨史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活動,適度補充黨史及傳統文化類圖書資源,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傳統文化素養,在思想文化引領方面發揮作用。其次,利用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開展閱讀指導與閱讀推廣工作,幫助大學生從閱讀中增長知識,在知識文化方面引領大學生成長。最后,加強圖書館文化類文獻資源建設,把最適合的圖書提供給師生,通過全方位提升服務質量,把師生吸引到圖書館,促進師生精神成長。
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高校應基于讀者需求及時更新資源建設理念,通過觀念變革、技術進步、服務創新,為讀者提供快速、準確、高效的服務,有效提升文獻資源建設質量,以此為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保障。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不僅需要改革重視收藏、輕視資源利用率的傳統觀念,還應樹立多元思維觀念,不斷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促進文獻資源建設質量得以提高。
首先,高校圖書館需建立相應的讀者信息庫,深入研究讀者需求,根據不同讀者知識需求特點,為其訂制所需的文獻資源信息。讀者信息既要包括讀者自身的基礎情況,也要適當收集讀者的閱讀方式、興趣愛好、知識結構以及科研領域等,便于圖書館及時掌握讀者信息,將原本潛在的讀者轉變成現實讀者,讓圖書館及時為讀者提供需要的知識,有效提高圖書館服務的實效性。其次,圖書館文獻資源呈現多元化發展,除了數據庫、電子圖書及電子期刊等非傳統形式的數字化資源,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高校圖書館提供了十分豐富的信息資源,這要求高校圖書館需及時改革傳統文獻資源建設的思維模式,積極建設多元化的館藏體系,從而達到提升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率的目的。同時,為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高校圖書館需加強對館員的教育與培訓,轉變傳統圖書館服務觀念,努力提高圖書館員的學術水平與學歷層次,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設相應的競爭機制,給館員樹立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及責任意識,培養其良好的創新精神與科研精神,以此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4]。
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應基于讀者需求和學科建設及時明確資源建設定位,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發展規劃,為學科建設提供精準特色化的資源服務,全面保障資源建設質量,使文獻資源能夠充分滿足讀者需求。
首先,若想做好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滿足高校師生的多樣閱讀需求,需要高校各教學科研部門和圖書館協同努力,依據學科結構優化資源分布,明確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具體定位。第一,深入了解學校課程設置,結合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等進行圖書采選。例如,北建大圖書館的建設定位是保證文獻資源建設的系統性、穩定性,力求建筑科學、道路交通類及相關文獻資源的完整性。發揮本館建筑科學及道路交通類文獻資源館藏歷史優勢,多種文獻類型并重,使館藏文獻資源成為北京地區建筑類文獻中心。基于課程設置的定位,資源建設館員可結合課程設置表,根據每門課程的名稱對應中圖法分類號,依據課程名稱分析對應的主題詞,再根據館配商提供的書目信息里的分類號及主題詞進行選書,然后對選出來的圖書根據出版社、內容摘要、出版社、館藏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慮后進行采選,這樣既符合學校課程設置的基礎定位要求,又能提高資源建設館員的工作效率,進行精準化資源建設;第二,多維度獲取讀者需求信息,深入調研教師、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實際需求,采選優質資源。可通過調查問卷、訪談、座談會、館藏利用情況等形式調研師生的文獻需求、對現有資源的滿意度以及獲取資源的常用渠道等。第三,學科館員深入學科團隊,及時掌握學科發展規劃和項目進展,對資源的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對一流學科建設需要的資源重點采購。從教學科研、專業設置和發展方向建設學術型資源,保障一流學科建設,優先采購重點研究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會議論文、研究報告等資源,加大外文文獻的訂購比例,注重采選核心出版社的優質資源,建設系統、連續性的學科體系。
隨著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服務方式的轉型,以及讀者動態化需求的不斷提高,加強文獻資源采訪與讀者需求的互動性,針對性地為讀者提供多元化服務方式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首先,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高校大學生已經習慣于在海量電子信息中運用便利的信息檢索技術搜集自己所需的文獻信息,這要求高校圖書館既要為學生提供較為豐富的紙質圖書資源,也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為學生提供檢索更加便捷、內容更加豐富的網絡電子資源。因此,高校圖書館需綜合考慮大學生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合理分類與整合海量的電子信息資源,為學生獲取資源信息提供便捷的專題化信息咨詢服務,使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閱讀習慣和學習方法進行知識拓展與知識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其次,發揮學科館員的精準服務,學科館員要求有豐富的知識結構和合理的專業結構,較高的信息素養使其有能力按照讀者的需求對資源進行配置和加工,為讀者提供其最需要的資源與服務,并及時傳遞給各學科讀者[5]。另外,高校圖書館還需及時完善讀者薦購平臺,保障讀者薦購渠道的通暢,利用微信公眾號、郵件、網站平臺、微信群、QQ群等平臺擴大讀者參與面,最大化消除圖書館資源建設、讀者實際需求及書刊出版發行之間的孤立狀態,推進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
基于讀者需求的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是一項涉及館內各項工作動態的過程,其不僅需要圖書館前期投入一定的資金,還需要圖書館及時健全相關的評價體系,確保文獻資源建設能充分滿足學生閱讀和學科建設的需求。評價機制主要分為圖書館內部評價與讀者評價體系兩方面,其中圖書館內部評價主要包括讀者滿意率、館藏文獻保障率、資源利用率以及館藏對各個學科的覆蓋率等;而讀者評價體系則是需要開通讀者評價的多個渠道,全面了解讀者需求的實際滿足度,并構建相關的讀者意見反饋機制。如此一來,既能減少文獻資源建設的盲目性與主觀性,也能改善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質量與結構[6]。同時,高校圖書館的評價原則應依據經濟性原則、滿足需求原則及合理配置原則,經濟性原則主要是指在滿足需求與合理配置的基礎上,通過較少的經費最大化滿足讀者多元需求;滿足需求原則主要是指資源配置應以滿足讀者的具體需求為主要目的;合理配置原則主要是指電子資源、紙本資源的互為補充與協調配置。另外,圖書館應合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讀者對館內文獻資源信息的評價,使讀者在與圖書館反饋、交流的過程中,滿足自身需求,促使讀者參與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積極性得以提升。
綜上所述,以讀者需求為導向加強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不僅能滿足讀者多元化需求,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也能提升大學生的文學素養與專業素養。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及時更新傳統讀者服務模式,通過明確資源建設定位、科學建立評價體系等優化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質量,滿足讀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使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全面性、針對性地為讀者提供服務,同時為一流學科建設提供精準完備的信息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