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明
(中共內蒙古通遼市委黨校,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圖書館為社區群眾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同時也能夠為拓寬讀者的知識視野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圖書館的利用率往往受到讀者閱讀時間、圖書更新頻率以及服務效率方面的因素制約,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構建“智慧圖書館”將具有必要性。“智慧圖書館”建設策略的有效落實,不僅能夠有效地改善以往的圖書館管理效率低、質量差等問題,讓圖書館不僅呈現出有條不紊地運行狀態,更好滿足借閱者對多種書籍的借閱需求,還能夠實現對閱讀形式的有效創新和改進,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借閱者提供書籍閱讀的機會,極大地節約了借閱者的閱讀時間,進而更好地滿足黨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及其他用戶群體對圖書館閱讀的訴求。
作為黨校圖書館的服務人員,首先要清楚地認識和了解每一位讀者屬于哪一種類型,才能在已有明確需求的情況下,提供更為合適的服務,才能更迅速、更準確地找到相應的書籍。如果是老師,那么服務人員很快就會意識到,這類讀者通常是與教學相關的書籍,其中可以分為課堂教學或學科教研。如果是面對其他讀者的閱讀需求,那么他們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讀者的閱讀需求來為他們提供學科化的知識服務。真正需要吸收的知識內容,不管是針對教師還是其他讀者,都能通過這種細致的分解來為他們提供學科化的知識服務,滿足他們對所想要了解的學科知識的體驗與獲取[1]。
對黨校圖書館服務人員而言,讀者是體現和提升其服務能力的直接對象。在基本的溝通交流建立后,也可以更好地尋求他們對服務質量的反饋,以及與讀者有關的書籍知識引導是否正確,符合讀者的意愿,再從這些反饋中摘取出核心意見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推廣和糾正。通過每次溝通交流,都可以使自己的服務得到改進和完善,這不僅是在提高他們對于服務者對知識獲取和引導知識主體的滿意程度,也是在讓服務者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意識走上持續性發展的道路。它以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核心,使讀者能感覺到服務者的點滴進步與完善。對于一個愿意提升與完善自己的服務主體而言,被服務者自然是樂于見到并再次享受此服務的。對讀者而言,這將能使其節省大量時間學習和閱讀。能主動與讀者交流,并愿意聽取讀者的反饋,且時刻自我提高的黨校圖書館的服務,自然會得到他們的認同和支持。因為黨校圖書館的服務,為他們帶來了有效的知識服務體驗。
讀者最需要的是能夠迅速獲取所需知識的內容,服務人員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讀者在圖書館的閱讀目的在哪里,幫助讀者可以直接節省大量時間獲取知識。當讀者閱讀所獲得的書籍時,能夠考慮到讀者在閱讀之后所需要的知識。當讀者學習完之后,能及時向他們提供下一步的閱讀計劃作為參考。盡管讀者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閱讀要求,但是對于一個專業而有效的建議,肯定也是來者不拒和欣然接受的。這樣,以學科知識服務為讀者提供方便的服務形式,自然更適合黨校圖書館的發展。但是黨校圖書館對服務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寬廣的知識范圍,自然也需要有如此優良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素質,這樣才能讓教師和讀者在知識的熏陶下感受到來自知識的洗禮,將這種愉悅的閱讀體驗作為他們常常踏入黨校圖書館的習慣性使然,也自然能更好地發揮黨校圖書館的作用。
近幾年,由于期刊種類的增多,印刷期刊的發行費用和價格都在不斷提高,使得原來的期刊采購資金難以跟上,再加上電子期刊占據了一定的采購資金,而且每年都在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供讀者選擇的紙質圖書越來越少,對讀者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弱。主要表現為讀者到館的閱讀量和在館內的讀數持續下降。與此同時,現代書店、書吧等書刊經營場所也采用了更加人性化的經營模式。例如,書刊種類豐富,讀書環境舒適,出版物可供借閱或采購,由此將使得讀者入館讀書的頻率降低。此外,隨著互聯網資源的日益豐富,人們的閱讀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導致了部分閱覽室的讀者流失,從而將直接降低圖書的使用效率[2]。
黨校圖書館的開放時間與教學活動的時間是同步的,也就是說,師生只有在業余時間才能到館內閱讀。一般情況下,師生更多是利用空余時間進入圖書館進行閱讀,但在實際瀏覽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目的性以及富余時間,這將使得許多讀者在圖書館里漫無目的地逛了一圈,并且也難以靜下心來閱讀。也正由于時間緊迫,很可能會讓人產生心理上的不舒服,從而不愿意到圖書館去看書。因為資金有限,所訂的期刊在種類以及數量上有所稀缺,因此,為了避免損壞和遺失,保證期刊的正常流通,規定只能看、復印,不能外借。同時,由于圖書館沒有為讀者提供復印機,所以在圖書館里如果存在需要復印的期刊,將需要在圖書館里進行短期的借閱,然后再到文印店進行復印,由此將給讀者借閱帶來了極大的不變,進而將直接削弱讀者的進館積極性,難以提升紙質圖書的利用率[3]。
讀者是圖書館賴以生存的根本,同時也是圖書服務的直接客體。圖書館的服務動機和服務效果直接影響到紙質圖書的使用。當前,部分圖書館員服務意識淡薄,服務動力不足,缺乏讀者至上、服務至上的觀念,對讀者個人信息、閱讀心理、信息需求了解不深,工作中缺乏責任心和主動性,缺乏與讀者交流的熱情和耐心,由此將直接影響對讀者的服務積極性,進而將對進入圖書館進行閱讀產生排斥心理。除此之外,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圖書館工作就是“上架下架、借借還還”,沒有技術含量,由此將使得圖書館人員在長期重復性工作中難以激發工作的積極性,進而導致紙質圖書資源的利用率難以得到提升。
1.1 圖書“量”的增加。優秀的圖書館應是數字化圖書館。從資源上看,除教科書、期刊、報紙、書籍等紙質文獻外,還需要增加多種形式的多媒體文獻資源,以此使得圖書館館藏資源能夠得到豐富,進而為社區群眾閱讀提供重要的圖書資源。期間還需要以長期的投入機制為社區群眾提供足夠的圖書采購資金,每隔一定時間購買一批圖書,使得圖書資源能夠得到頻率上的更新,進而在資源流動中使得讀者的閱讀需求能夠得到滿足[4]。
1.2 圖書“質”的提升。圖書館在追求館藏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還應注重提高圖書質量,盡量減少“無用書”的堆積與空閑。每一位圖書館工作人員在購買圖書之前,需要對每個班級的閱讀需求進行調查,讓黨校用戶群體把他們喜歡的書名寫在卡片上,然后通過收集和統計,將讀者閱讀興趣較高的圖書作為優先購買對象,以確保圖書館中的圖書能夠被黨校用戶群體喜愛。此外,還應該關注黨校教材與圖書資源之間的關聯性,由此使得讀者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延伸。
圖書館的基本作用在于存儲圖書和依據借閱者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書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任務為書籍的相關寄存信息的記錄和按照一定的規律對書籍進行分類。不過由于各個圖書館相互獨立,且與外界的交流途徑相對較少,這也就使得某些圖書館的冷門書籍長期不被借閱,而部分地區的借閱者在這一方面出現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問題,造成了圖書資源的浪費。對此,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應當積極地打破這一局限性,通過信息化的途徑將各個地區的圖書館的管理系統連接,并且逐步地進行信息網的完善,依據借閱者的需求進行書籍的調取,進而實現對圖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滿足借閱者的多種閱讀需求,讓圖書館管理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得到持續發展的機會。此外,圖書館還應當對管理系統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在經過多方認可后將書籍內容錄入信息化的系統中,進而更好地滿足各個專業師生的需求,同時實現對書籍的調取成本的有效降低,使得信息的交流更為可靠,呈現出良好的運行趨勢,為圖書館在新時期的持續穩定發展保駕護航[5]。
在我國經濟水平提升的背景下,信息技術研究得到了極為可靠的支持,這使得其呈現出了一定的效果,在新時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識,實現了快速發展,改變了借閱者日常生活中的支付、借還、續借等多種方式,進而為學習以及科研提供了便利的途徑。因此,“智慧圖書館”建設是新的時代發展下的必然趨勢。而在“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其一,相關管理人員和負責人應當認識到“智慧圖書館”建設的必要性,明確“智慧圖書館”建設的要點和其能夠帶來的影響力,實現思想上的有效變化,進而使得圖書館管理信息化在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嚴格地按照相關要求實施,實現建設方向上的正確性,并且將滿足師生需求作為最終目標融入“智慧圖書館”建設中,切實提升系統的兼容性,使得不同種類的圖書能夠在專業查詢中得到充分利用,進而為優化提升整體的圖書服務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二,傳統的思想影響了圖書館管理較長時間,所以在進行“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部分管理人員和負責人依然會存在思想上較為落后的情況,進而導致“智慧圖書館”建設浮于表面,無法發揮實際的作用價值。針對這一情況,管理人員和負責人都應當加強對新時代的新型事物的研究,明確信息技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所占據的地位,而后積極地提升建設自身的思想,對“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成功案例展開深度的探索,分析其中的關鍵所在,提煉出其中的精髓,勇于付諸實踐,逐步地積累經驗和教訓,進而使得圖書館管理信息化模式能夠得到更為成熟的建設,且在日后的管理中得到最大化的作用價值的發揮,徹底地擺脫傳統圖書館管理中的弊端問題,呈現出嶄新的、符合借閱者需求的經營與管理狀態。
其三,在社會發展節奏的提升下,借閱者對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等多種方面的便捷性的需求越來越大。進而使得傳統的圖書館借閱方式由于步驟過于煩瑣而被多數人所摒棄,因此,想要改變這一窘境,讓圖書館獲得新的發展機會,相關管理人員就必須先強化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的思想,將信息技術與圖書館的管理相互結合,呈現出新型的線上借閱方式,進而使得借閱者在借閱紙質書籍時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藏書量的查詢、借閱單的填寫,最大化地縮短圖書借閱的時間,使得借閱者在這一方面的便捷性的需求能夠得到切實的滿足。
其四,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下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也能夠化繁為簡,只需要通過計算機終端就能夠實現對圖書的借閱信息的查詢,依據實際的數據情況進行圖書的采購、存儲、更新等多方面的工作,極大地提升圖書館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有利于其在新時期的持續發展。最后,圖書的借還對于多數空余時間較少的人群而言依然不夠便利,對此,圖書館管理在進行“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時可以進行節約形式上的更新,提供設置線上下單的“跑腿服務”等方式省略實體書的借還步驟,讓圖書的借閱的便捷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獲得借閱量的有效提升,實現“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有效性。
從實際調查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網絡技術引入后,圖書館的館藏方案、管理手段以及服務方法均發生了一定轉變,尤其是服務方案。但很多社區群眾并不能在第一時間內迅速明白圖書館的服務變化,也不能及時通過相關服務優化原有閱讀方式。因此,加強館員自身對于服務知識、服務技能的培訓,促使館員形成主動為社區群眾服務的意識,積極主動為社區群眾服務,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館員可結合圖書館的實際服務變更情況提供相應的服務。譬如,在借閱室內提供社區群眾咨詢服務,鼓勵社區群眾前往咨詢臺詳細咨詢自己想要獲取的書籍文獻,館員結合實際情況給予答案,避免社區群眾在借閱室往返多次始終無法探尋自己想要的文獻資料的現象。館員還可在圖書館內粘貼相應的標識語,譬如自動借還服務區域,在儀器設備上詳細粘貼設備的應用流程與應用方法,指導社區群眾準確操作,避免社區群眾因為多重原因無法在館員工作時間內歸還或是借閱書籍,打破傳統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提升黨校圖書館的整體利用率,就需要針對當前圖書更新頻率低以及圖書館智能化設施不足等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建議。首先,通過鼓勵讀者參與圖書館閱讀的方式,為讀者提供更加廣闊的閱讀空間,由此使得圖書館的圖書能夠得到充分閱覽。其次,需要切實提升藏書的質量和數量,使得圖書利用的長效機制能夠得到構建。最后,需要強化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以及館員隊伍建設,以期能夠使得圖書館圖書能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