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潔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現階段,口腔修復行業蓬勃發展,對于專業人才質量的需要也有所提升,為更好適應當前社會對于口腔修復人才的更高要求,加速展開口腔修復課程教學改革極為必要。
在當前的口腔醫學專業口腔修復學課程教學中,需要相關教師著重圍繞以下幾項能力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并實現對學生的更好培養。第一,促使學生可以理解口腔修復學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價值性與地位,以此為參考實現對專業學習的合理規劃。第二,可以理解口腔修復生物力學的相關概念內容,明確口修復生物力學的應力分析以及主要原理。第三,可以正確、全面、規范書寫口腔專科病歷,能夠為患者完成一般性的臨床檢查。第四,可以準確理解牙體預備的原則,并用于指導臨床工作。第五,可以為患者準確制取印模。第六,可以制作多種類型的暫時性修復體。第七,可以完成嵌體以及高嵌體的與牙體預備步驟。
學校應當積極引入先進設備,推行數字化口腔修復學實踐教學,實現“多學科交叉+Workshop教學”,并在此基礎上,逐步落實口腔修復學特色課程的構建。此時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字化技能的“勝任力”,落實Workshop教學設備的升級為必然舉措。為了滿足課程多名學生同步操作的需求,教學組在口腔專業現有教學空間和設施緊缺的情況下,積極溝通聯系多方資源,對專業教學中所需要的實習設備進行多樣性引進與擴充,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切實體驗口腔修復的全過程操作,以此收獲更為理想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專業水平。
另外,在實際的口腔修復實踐教學中,還應當積極采用“實踐教育中心+實踐教育基地”的模式,創建“口腔醫學實踐教育中心”;主動在校內建設口腔基礎實驗室及口腔臨床實驗室,引入先進的實驗設備,并搭建模擬牙科診所等實訓場所及多家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邀請國內著名口腔專家來校講學,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選派年輕教師外出交流深造。
開展口腔實踐培訓,培訓由院內外教師聯動授課,特邀相關企業專職講師主講,采取現場與遠程觀摩,并同步進行課程實況轉播和課件錄制。全口義齒排牙實訓的目的是,將理論知識更好地過渡到具體實踐。老師從理論入手,耐心地講解了選牙、排牙原則以及全口義齒的排牙標準,詳細解釋了課本內容與實際操作之間的區別,并為同學們進行實操示范。老師幽默詼諧的教學風格與專業的教學水平,使同學們對排牙操作的理解更為透徹,為后續親手操作奠定了基礎。同學們積極參與全口義齒排牙操作,老師耐心解答每一個疑惑,手把手地教授操作技巧,現場學習熱情高漲,師生之間互動性非常強。同學們仔細觀摩,準確記錄要點,提高實踐動手能力[1]。圍繞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學院還將組織具有針對性地實踐訓練,分階段、全過程培養實操能力強的口腔醫學生。
口腔修復教學踐行“小組互助學習”教學模式的創新理念,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組內互助、組間互動、教師針對性講解等環節,改變傳統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讓學生主動學習、互助學習,值得推廣和借鑒。此外,相應教學活動的展開還能夠激發老師們不斷探索適合校情、學情的小組互助學習教學模式的熱情,為提高課堂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踐中,需要相關教師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應用心得和技巧,一步步、手把手地逐個指導學生掌握口腔修復技術的應用要領和方法。在實操環節,課程應當積極安排多名指導教師分組指導,每名指導教師分工指導小組內3~4名同學的實習操作,針對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予以解答,確保其正確操作完成課程實習任務。Workshop分組指導模式的優點在于,指導教師可以及時針對小組內學生的操作情況予以點評和指導,并且可以圍繞主講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開展小組內的師生討論,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可以說,依托實踐教學配合分組指導教學方法的模式,能夠實現對學生課堂學習體驗的豐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加大實踐教學的展開力度也是提升口腔修復教學質量的必要舉措,驅動著口腔修復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更新。在推動職業院校口腔修復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當在保留現有實踐教學資源與基地建設的基礎上,主動與區域內的口腔醫院、口腔修復專業機構等展開在實踐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為了保證課程開展所需場地、配套設施提前就位,醫院相關部門幕后給予大力支持,在此過程中,需要逐步落實以下幾項工作內容。根據教學設備占地面積和設備搬運條件的需要,醫院的貴賓接待室作為臨時教室提供給課程使用。在組建實踐教學基地并配置相關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職業院校可以主動與區域口腔醫院、口腔修復機械設備供應商等展開合作,由校企雙方共同完成口腔修復實踐教學基地的搭建,以此保證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所接觸到的口腔修復工具與設備具有明顯的先進性與充足性,以此達到提升口腔修復實踐教學現實成效的效果。
在NetVideo數字視頻遠程監控系統和Everest Scan教學實習評價系統的基礎上,可以繼續引進Micro 3D顯微影像系統等,同時,相關教師可以自主研制顯微根尖手術教學模具,逐漸形成了自主性、交互性和可擴展性的實驗教學平臺[2]。其中,Micro 3D顯微影像系統實現直觀呈現教學信息、擴大教學視野和實時圖像傳輸,促進教學互動,提升教學效果。同步錄制的虛擬仿真和顯微治療操作視頻,作為線上課程資源,被相關教師廣泛應用于各級各類教學和學術講座,提升了口腔修復實踐教學的整體水平。
為進一步提升口腔修復課程教學的效率以及技術先進性,可以積極將虛擬現實技術以及現實增強技術引入職業院校口腔修復教學過程中。在相應技術的支持下,能夠為學生搭建起更為真實的模擬口腔修復情境,讓學生在仿真情境下完成口腔修復實踐。此時,不需要投入大量口腔修復實體教學資源,也能夠讓學生熟悉口腔修復流程、正確技能操作,并在仿真實踐中掌握修復技術要點,以此到達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效果。在此過程中,需要重視更為多樣、真實的口腔修復場景設置,讓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體會、感受更多口腔修復場景,保證學生在后續的工作實踐中能夠在更短時間內適應崗位實際情況與工作環境,達到強化口腔修復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效果。
學院創新創業指導中心、口腔專業教師、口腔實驗中心相關工作人員聯合組織口腔技能大賽,保證高標準、高質量準備、籌劃,確保比賽的順利進行;學院相關職能部門大力配合,積極做好各項賽前籌備工作,為比賽的順利舉辦奠定良好的基礎。口腔技能大賽秉承著“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本質,為參賽者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同臺競技的機會,培養學生在口腔技能操作中的嚴謹態度。口腔醫學技能大賽作為推動和檢驗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進一步提高口腔醫學技能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口腔技能大賽的舉辦是一次專業性的嘗試,也是一次探索性的實踐,可以有力推動學校辦學質量、水平,不斷向高精尖邁進,努力為培養高質量口腔專業人才夯實基礎,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的服務基層的口腔專業人才。
在口腔修復課程教學中,應當逐步搭建并推行“講授式(LBL)+工作坊(Workshop)”教學模式,為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奠定基礎。此次嘗試的課程內容和實施模式再度升級,是在教改項目“以勝任力為導向的數字口腔Workshop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的支持下開展,其目的是進一步擴增Workshop課程實踐環節的課時和力度,改進Workshop課堂教學流程,通過任務引導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訓練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關注學生所學技能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3]。在當前的實踐中,要切實圍繞培養學生能力這一目標,針對臨床專業需求升級改造并建設全新的數字口腔醫學模塊化課程,從而培養具有專業業務“勝任力”的高素質數字口腔人才。
Team based learning(TBL),即基于團隊的學習方式,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以小型團隊為基礎,以促進“知識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模式,是國際醫學教育中的新興教學策略。在當前的口腔修復教學活動中,可以定期在校內開展了線下TBL教學活動,采用TBL教學方式,就牙體缺損相關章節開展了教學課程,安排多名教學骨干分別擔任內容專家和引導員,全程引導學生的討論環節。課程借助METESP教學小程序,實現了“iRAT”“TRAT”“Appeal和討論”“應用題討論”“Gallery Walk”和“組間互評”等教學內容。課間,教師走下講臺,引導小組討論,拉近了師生距離。在對牙體缺損的臨床病例進行深度剖析和熱烈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學生亦可自主輸出觀點,同時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也得到了培養[4]。課后,學生普遍反饋TBL教學模式較之傳統教學模式,更加有利于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同時,相關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也表明,TBL教學法顯著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更好地評估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更好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臨床決策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TBL教學模式的升級,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以培養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質的高水平口腔人才。
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學校應當主動與區域口腔醫院展開合作,定期邀請口腔修復行業專家進入學校,分別就“口腔修復新技術和新進展”“前牙美學修復流程及技術要點”“可摘局部義齒的規范化設計”“牙齒拔除或保留策略以及拔牙前后處理的再思考”“咬合與口腔修復治療”“口腔門診(修復和種植)消毒管理和醫護配合”“牙體預備優化設計與臨床技術要點”等專題展開精彩的授課與技能培訓,并指導受訓學生進行現場疑難病例討論,促使學生能夠切實接觸到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規范的診療服務內容,實現口腔修復教育教學的升級。
站在教師的角度來看,為了響應學校及醫院關于大學教育改革以及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發展的號召,積極參與配合科教科關于慕課(MOOCs)課程的相關制作,學校口腔修復科教學組應當邀請學校慕課合作方的骨干老師在修復科教研室為各位老師進行慕課制作的專業培訓[5]。在相應專業培訓活動中,安排講師為教師詳細地介紹慕課的發展現狀以及制作流程,通過培訓,各位老師意識到網絡在線課程正從過去的輔助性課程逐漸變成學校的主流課程,它將重塑高等教育版圖。慕課對傳統高等教育帶來了沖擊,但也為大學打開了一扇更大的教育之窗,比如說借助慕課實現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和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等。在此過程中,修復教研組的各位老師必須要積極配合學校及院科教科的安排,高效、高質地完成“口腔修復學”的慕課制作,爭取早日上線,建立口腔修復線上、線下完善的教學體系。
綜上所述,為更好適應當前社會對于口腔修復人才的更高要求,加速展開口腔修復課程教學改革成為必由之路。實踐中,應當在切實圍繞口腔醫學專業口腔修復學課程教學的主要能力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加大口腔修復學實踐教學展開力度、更新口腔修復學課程教學模式、引入更為先進的口腔修復學課程教學工具、定期組織口腔修復技能比賽、為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奠定基礎、主動開展TBL線下教學活動、積極安排專業技能培訓活動等教育教學改革策略的落實,更好地培養了優質口腔修復專業人才,實現了口腔醫學專業口腔修復學課程教學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