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汝
(杭州市富陽學院,浙江 杭州 311400)
作為一種獨特而獨立的文藝形式,戲劇文本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占比不高,又因其與高考呈“弱相關性”的特點,導致戲劇文本有被“邊緣化”的趨向,而戲劇教學中也存在著以下問題:課堂“走過場”, 學生興趣淡薄;按教參“標答”解讀,理解單一;“以演代講”與“以觀代講”[1]。
種種問題導致部分教師對戲劇教學存在一定程度的輕視怠慢,無論是注意力、教學時間的分配,還是在各級語文教學競賽的文本選擇上,戲劇文本遇冷、戲劇地位尷尬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定位為一個整體:“語言理解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思維、審美、文化方面的發展都建立在語言理解與運用的基礎之上,并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
戲劇與散文、詩歌、小說同樣位列中學語文文體“四大花旦”,不同的是它同時“融合了文學、音樂、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更具綜合性特點。在核心素養對戲劇教學做出明確界定的背景下,有必要對戲劇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并重新認識其教學價值,探究更高效的戲劇教學策略。“戲劇中蘊含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豐富資源,因而在高中語文戲劇教學中應基于對文體特質的把握,強調發掘劇本的文學價值與戲劇表演的審美價值,注重對戲劇語言個性化、動作化以及矛盾沖突的學習,幫助學生豐富言語經驗,提高語用能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在讀寫觀演中提高審美鑒賞能力,了解不同劇本呈現的多樣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請記住,觀眾來到劇院是為了潛臺詞,臺詞可以在家里閱讀。”
潛臺詞,指的是在某一話語的背后所隱藏著的那些沒有直接明了表達出來的意思;或者說,潛臺詞就是“未盡之言”“言外之意”。潛臺詞是語言表達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達到“字里傳情”的目的。潛臺詞具備一定的藝術風格,只有合理地探究出語言和情感之間的關系,才可以在“聲中有字”的基礎上,達到“音中有情”的效果[3]。
潛臺詞的“語言性”特征清晰、通俗,易于中職學生理解;而其“性格化”特征則需要在人物身份、年齡、職業、經歷等內容的基礎上,合理地把握,這不僅有利于培養中職學生精讀文本、知人論世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從中獲得生成性的審美體驗。
曹禺的《雷雨》于1979年首次入選中學語文教材,此后數十年未曾缺席,足見其教學價值。人教版中職語文教材收錄的《雷雨》(節選)要求學生“理解作品的悲劇意蘊,感受悲劇的藝術特征,激發心中的良知與悲憫情懷”。作品地位高、教學目標大,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也許更易產生距離感和挫敗感,由是,筆者以激發戲劇文本閱讀興趣、掌握戲劇文本閱讀方法為目的,將潛臺詞作為教學“抓手”,在《雷雨》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次戲劇文本教學探索。
導入(略)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話劇中周樸園是將相片拿在手里的,而劇本中相片是擺放在柜上的?這說明戲劇導演和編劇有時并不需要百分百遵從原作的安排,而對劇本進行一些改編或增減,讓它更有利于演員表演和舞臺呈現。
師:(指課件劇照)這兩位主人公在劇中到底是什么關系?
生:(搶答)戀人、夫妻、主仆、陌生人、仇人……
師:三十年前是戀人、夫妻、主仆,三十年后是仇人,是陌生人,或者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主仆生情,似婚未婚,曾經如膠似漆,而今反目成仇。三十年后的周樸園、魯侍萍冤家路窄,狹路相逢,該出多少大戲啊!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他們倆可能會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愛恨情仇?是噴薄而出,還是欲言又止、欲語還休?今天我們的課題就是“打撈《雷雨》劇中沉默的聲音”。
師:人物對白、獨白、旁白這些都屬于有聲的戲劇語言。(課件呈現)下面給大家看一段對白,有請兩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男生演周樸園,女生演魯侍萍。
周樸園 窗戶誰叫打開的?
魯侍萍 哦。
周樸園 你站一站。
周樸園 你——你貴姓?
兩生表演(略)
師:(模仿學生聳肩動作)剛剛這位女生的這個動作非常的西化,我們的魯侍萍可沒有留學美國的經歷呦!剛才兩位同學的朗讀好像并沒有把我們這些觀眾帶進劇場里哦。接下來,再給大家看一段從文本中節選出來的對白,比較一下,和上一段有什么不同?(課件呈現)
周樸園 (指窗)窗戶誰叫打開的?
魯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地走向中門。)
周樸園 (看她關好窗門,忽然覺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
周樸園 你——你貴姓?
生:多了些人物的動作,還有表情、心理。
師:對,這些標紅的句子放在劇本里是給誰看的?對,演員。讓演員拿到劇本之后,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編劇的意圖,從而指導自己該怎么演。這些文字叫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有請剛才兩位同學再把這個有舞臺提示的節選讀一下。是不是還應該加進一些場景或者道具呢?
生討論、表演(過程略)
師:有一個地方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提示里說“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魯侍萍是第一次到周公館,她為什么可以表現得“很自然”?“很自然”這個詞可以省略掉嗎?
生:不能。因為周樸園家里保留著侍萍生前的陳設,即使他搬了家,也跟三十年前無錫老宅一模一樣。而魯侍萍曾經跟他生活過幾年,對這里的一切都是非常熟悉的。“很自然”也是侍萍不自覺地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只是周樸園這個時候還沒有察覺罷了。
師:分析非常到位!這位男生,你可以反串魯侍萍把這個情節表演一下嗎?
師:這已經是同一段情節的第三次表演了,比起前兩回,我們感覺怎么樣?
在規劃與可研階段,計算水價均未計列營業稅及其附加。南水北調工程運行時,按照國家稅收主管部門規定的稅種和稅率,將征收5.5%的營業稅及其附加。
生:有進步了。
師:可是我們的演員在表演上還有進步的空間,比如說周樸園的最后一句臺詞“你——你貴姓”,可以怎么讀?
生:讀出疑惑、不確定、似曾相識的感覺來。
師:如果我拿到《雷雨》的臺本進行表演,對于我這個非科班出身的演員來說,你們可不可以在劇本人物對白中加入足夠的提示,給我上臺表演做準備呢?比如剛剛周樸園指窗這個動作,我們可否加進他的神態、心理的刻畫呢?
生:(討論)兇、皺眉、嚴肅……
師:你們跟我想的一樣!我補了這樣一句舞臺提示:“皺眉、心下不悅。”為什么不悅?或者為什么嚴肅?答案在劇本中,我們找一找。
生:第115頁上有一段:周樸園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總記得。一切都照著你是正式嫁過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為生萍兒,受了病,總要關窗戶,這些習慣我都保留著,為的是不忘你,彌補我的罪過。
師:(帶情緒進行角色朗讀)(指窗。皺眉、心下不悅。)窗戶誰叫打開的?
師:我的臺詞里,哪個詞應該重讀?
生:“誰”
師:為什么重讀?結合前面的提示“皺眉、心下不悅”,潛藏在“窗戶誰叫打開的”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生:(討論)
師:(提示)我們剛才已經分析了心下不悅的原因,我們現在揣摩的就是潛藏在“窗戶誰叫打開的”這句話背后、周樸園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那句話。我補出來的潛臺詞是:這個家里誰在違抗我的指令!
生:有道理。
師:看過第二幕的同學都知道,周公館里至高無上的家長、權威是誰?他對于其他家庭成員的態度是怎樣的?
生:周樸園。不允許任何人反抗他的命令,他是一家之主。
師:可以用幾個詞概括一下。
生:專制、霸道。
師:很好!現在我們分析得已經很到位了,就讓我們都來做一回劇中人吧,最后來演一遍這個情節。
(師生搭檔演繹)
生:(鼓掌)
師:通過剛才一遍又一遍的演繹,我們大概能發現舞臺提示的作用了吧?
生:提示了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狀態。
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并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就是根據補足的舞臺提示去深挖人物的潛臺詞。《雷雨》是一部具有豐富潛臺詞的戲劇,潛臺詞的含義往往比臺詞更為豐富,潛臺詞挖掘出來了,戲劇人物整個就出來了。我做了一個公式化的設計,就像數學公式一樣,很簡單,供大家嘗試、實踐:(課件呈現)。
在第____ 句對白___,我補充了舞臺提示:__________
據此,我推導出來的人物潛臺詞是:________________
生:我們加在中間,“你(猶疑不決,似曾相識)你貴姓?”據此推導出來的潛臺詞是:你像我的一個故人,可是那個人已經不在了,所以你不可能是她。
生:加在后面,“你——你貴姓(內心有波瀾,試探)?”我覺得周樸園的潛臺詞是:你看著像個下人,但不清楚你的來路,所以你是何方神圣?
師:剛才我在校園宣傳櫥窗發現了這樣一份海報(課件呈現)。
金牌編劇團隊,你們在哪里?
為紀念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我校將在今年12月的首屆校園戲劇節上,將青春版《雷雨》作為開場戲劇,以此致敬大師,重現經典。
因我們的演員非科班出身,現急求可供演員直接排練的劇本一份,各位熱愛舞臺藝術的編劇高手萬望賜稿!
XX學校戲劇社
2020年5月
師:開場戲劇,這可是大戲啊!不過,問題來了,作為非表演專業的中職生要表演這部經典大戲,難度很大啊。我們可否在曹禺原作的基礎上,對劇本進行二度創作,添加舞臺提示和潛臺詞,讓演員拿到你的本子就可以開演呢?我班有六個團隊,你們將拿到一份相同的劇本節選,要求已經印在上面了,請看仔細(講義呈現)。
團隊合作任務(5分鐘)。
(1)在節選對白中選擇一句最能“出戲”的句子
(2)添加舞臺提示 ,推導出人物的言外之意(潛臺詞)
(3)小組發言人闡述理由
師:你們當中將遴選出我們學校第一支金牌編劇團隊,評委是我們現場聽課的老師們,他們手里有一份評分表(展示評分標準,下發評分表給評委老師,下發文本給六個團隊)
分組進行成果展示,氣氛熱烈而真誠(過程略)。
師: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戲劇的人物絕不是平面的、單一的,正因為有他的復雜性,才會有一個立體的完整的形象,正因為人物本身就存在很多矛盾,所以才讓戲劇呈現了復雜的矛盾、沖突。今天我特別開心的是,大家已經掌握了我的“通過補充舞臺提示來挖掘人物潛臺詞”的方法,剛剛在大家的爭鳴中,我又特別高興地看到你們能從文本中找依據,有理有據地進行爭鳴。真心贊(豎大拇指)!
師:今年是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也是他的成名作《雷雨》誕生87周年,寫了幾句詩,我們一起來誦讀一遍: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寫作的人走了/雷雨還在/日出還在/原野還在/北京人 也還在
今天/所有的離別/終將以戲劇的方式重逢
“打撈《雷雨》中沉默的聲音”一課,以補充舞臺提示挖掘人物潛臺詞這一教法,突破傳統戲劇教學以人物形象、矛盾沖突分析為主的教學方式,最終達到了長文短教的目的,既激發學生對戲劇的天然興趣,又給了學生一個能夠自主精讀戲劇文本的抓手。在本課中,潛臺詞教學在師生互動中漸次生成了對人物關系的認知、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理解、對戲劇沖突的把握。同時,以補舞臺提示豐富潛臺詞的方式,讓學生真切理解“舞臺語言的表達效果”,成為“幫助演員理解劇本、塑造人物的利器”。
這堂課還是有遺憾的,比如囿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團隊展示的機會太少;遴選出的金牌團隊自行選擇演員進行改編劇本的表演,對于一堂課的長度來說,也是不夠時間表現的。所以很多學生在課后表達了遺憾,還有學生跑到跟前說“老師,有機會我們一起演戲啊”。但這些遺憾和期待也正好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中職學生可以甚或已經愛上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