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鑫
(齊齊哈爾市草原站,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飼草資源作為畜牧業發展中的重要資源,對區域環境和氣候變化等也有著一定影響。目前黑龍江飼草資源存在嚴重退化的情況,必須要了解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從飼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出發制定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以此降低對草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對草地退化現象進行有效控制。
通過對黑龍江全省草地面積的調查研究發現可利用草場面積不斷減少,呈逐年遞減的狀態。而草地質量也有所下降,草原沙化、堿化和退化現象嚴重,各地區的“三化”問題都比較突出,地表植被受到了嚴重破壞,存在水土流失加劇的問題,草地整體面積逐漸減少,草地的涵養能力逐漸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平衡[1]。
從現實情況來看,松嫩草地中優良牧草的數量和種類逐漸減少,無法發揮草群的功能作用,而雜草和一些有害植物的數量逐漸增加,牧草高度、密度、覆蓋度等都明顯下降,有些地塊的退化現象較為嚴重,已經不適合牧草生長。在牧草產量不斷減少的過程中草場的生產能力也逐漸下降,導致周圍環境破壞嚴重,存在河道淤積和河床抬高的情況,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率增加,對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發展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由于受到自然條件因素的影響,黑龍江省草地分布區域的生態系統相對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或者干擾發生破壞,草地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和修復能力相對較差。草地植被在大風天氣中會出現土壤裸露和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飼草資源的生長環境會受到嚴重破壞,無法自然恢復,使其在后續發展過程中的生態功能性比較差。由于黑龍江省草地的分布區域比較廣,各地區的氣候環境和地質條件也存在較大差異,影響因素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區需要排水后開墾草地,容易受到水分因素的影響出現生態失衡的情況,飼草資源生長區域水土流失現象嚴重。
黑龍江省草地的理論載畜量都有著明確規定,但是在實際放牧的過程中,數量遠遠超過了規定數量,超載過牧現象較為嚴重,草畜矛盾問題加劇,原有的草地生態環境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從而使飼草資源退化,草群結構發生改變,整個區域的生產能力逐漸降低,而且土壤環境和結構性能也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草地生態系統失衡,從而造成草地退化。
目前我國草地退化問題較為嚴重,退化面積也在不斷擴大,超載過牧導致原有地區的植物群落組成發生了較大變化,覆蓋度降低,土壤裸露面積增加,草地畜牧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強對這類問的重視,這是目前比較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黑龍江省屬于農業大省,草地墾殖現象較為常見,但是有些地方存在大量開墾草地的情況,大面積的草地被開墾為農田,亂開、亂墾現象比較多,導致草地面積減少,資源退化嚴重,整體的生態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破壞,容易出現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情況。
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黑龍江省也加大了其他方面的建設,交通設施和水利工程等大型工程建設數量逐漸增加,這類工程在實際建設中占用的草地面積比較多,導致草地破壞嚴重,若沒有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或者不注重生態環境補償,就會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性產生影響,制約了草地的可持續發展,使得飼草資源退化嚴重。
人們在開展各項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存在濫挖藥材和毀草取土的情況,有些地區農牧民為了增加收入,在藥材和特產收獲季節里就會進行搶挖、濫挖,沒有規范自身行為,也沒有考慮到草地的未來發展,導致開采區域的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另外,草原旅游業的發展雖然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導致生態環境問題加重,部分石油、煤炭開采地區也急需治理。
人類的生產活動導致草地環境受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存在過度開采、攫取和過度放牧的情況,而且不注重對飼草資源的經營管理,在草地養護、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沒有對遭到破壞的草地進行及時養護,從而造成草地生態系統平衡破壞,土壤中營養失衡,容易出現各類蟲害、鼠害問題,進一步造成了飼草資源質量下降,草地生產力降低。
目前,黑龍江飼草資源存在過度索取、過度放牧和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要想對草地退化現象進行有效治理,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草原科學發展規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力度,各部門要給予充分支持,同時重視草地的生態開發建設,可以采用分區治理的方式來提高草地的生態建設水平,保證經營方式的合理性,讓草地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原有功能,有利于飼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2]。
要想促進草地保護工作的有效落實,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讓農牧民可以嚴格按照相關制度政策開展各項生產活動,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對草地的保護,規范開采和放牧行為。同時還需要加大監管力度,保證相關制度內容能夠得到充分落實,建立專門的生態監測系統,實現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實時監測,可以通過生態預警的方式進行科學管理,降低對草地環境造成的破壞。
對于農牧民要重視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到飼草資源的重要性,明確草原的生態價值的經濟價值,了解不合理開發利用飼草資源的危害,草原生態保護與農牧民生產收入聯系在一起,進一步提升的草原生態保護意識,根據農牧民的文化程度和生活背景選擇合適的宣傳方式,幫助農牧民學習飼草資源保護的相關知識,進行合理放牧,讓草場實現可持續利用,這對草地畜牧業生產效益質量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
加強法治建設,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飼草資源退化治理,是保證相關工作全面落實的基礎,在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要重視執法監督,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從而實現草原治理工作的依法開展。加大執法力度,對濫挖、濫采等行為進行嚴格管控,降低這方面因素對草原生態造成的破壞。結合現實需要建立配套的規章制度為相關工作的有序進行奠定基礎,對于造成飼草資源嚴重退化的人員必須要按照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嚴肅處理,提高草地保護管理水平,促進飼草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結合草原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從草場流轉和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改善以往草地各工程建設中對環境、資源和經濟等方面產生的影響,使生態保護工作能夠以相關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規為依據。采用制度激勵的方式來約束和規范牧民行為,根據牧民的養殖規模設置不同的收費制度,減少養殖數量的牧民可給予補償,超過一定數量的要加收費用,增加其養殖成本,減少養殖收益,從而實現對牧民養殖數量的限制,降低對草原產生的破壞。必須要建立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對飼草資源退化進行遏制,逐漸恢復草地生態功能。
要對各方面因素進行全面細致分析,確定其對飼草資源生產能力、草場結構、生態環境以及草場恢復重建等方面的影響,為有關部門進行后續飼草資源退化治理和資源持續利用政策制度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結合草場飼草資源退化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術,將恢復生態學原理和知識應用其中,同時引入專家系統技術,在此基礎上對飼草資源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根據相關試驗結果實現對技術的改進和完善,確保能夠為草地退化防治工作開展提供技術支撐。
建立專門的飼草資源退化監測系統,對黑龍江省不同地區草地退化的類型和程度進行全面監測,根據監測結果進行及時評價,確保能夠為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飼草資源退化治理提供有效依據。
全面分析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對飼草資源退化產生的影響,明確相互之間的關系,了解在氣候環境變化的影響下草地各方面能力、狀態等發生的改變,便于后續飼草資源管理措施的針對性制定。
結合防治工作的實際開展需要健全相關防災減災機制、資金投入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等,雖然各地區已經制定了各項機制并實現了有效實施,但是補償機制還存在補償標準不明確和計量方法不統一的情況,影響相關機制的順利實施,這是需要加強重視與研究的內容。
創新制度研究包括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量方面,微觀層面主要涉及到農牧民生產經營制度、保證草場與禽畜平衡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宏觀層面主要涉及到草地產權、流轉等制度的完善與創新和多種防治模式的建立,要保證創新制度的適用性與可靠性,為飼草資源退化管理與防治提供完善的支撐體系。
在了解黑龍江省草地退化的具體原因后,要結合區域發展現狀和需要做好協調和養護工作,加大對天然草原的保護力度,保證草地開發的合理性,對草原的未來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實現優質飼草的科學種植,不斷增加黑龍江省飼草資源的面積,提高草地的生產力,可以采用人工改良的方式進一步提高草地的生態建設水平,以此推動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