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婭妮 賀旭娥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榆林 719000)
雖然現階段我國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領域取得喜人發展成果,但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缺乏對肉牛常見病特點及病癥的了解、忽視藥物間的配伍禁忌等情況仍較為常見,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有效性因此受到嚴重負面影響。為盡可能提升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水平,正是本文圍繞該課題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在養殖肉牛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及時治療各類疾病,還需要保證疾病預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以此盡可能降低肉牛疾病出現幾率。為保證肉牛能夠在多數時候處于健康成長狀態,疫苗的科學接種極為關鍵,但在合理免疫的同時,肉牛疾病預防過程還需要設法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盡可能降低外界疾病對養殖過程中肉牛的不必要傷害。在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實踐中,一般需要采用復合形式,不得過分依靠單一形式,同時開展制度化、科學化養殖管理,全方位的肉牛防疫和治療將真正實現,這則能夠從根本上降低肉牛受到的疾病威脅。可以說,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能夠提升肉牛的整體免疫力,降低疾病帶來的傷害和損壞,在提高肉牛養殖質量、提升養殖戶經濟效益方面表現突出,這主要是由于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能夠實現對外來疾病入侵的預防、現有疾病的治療和控制、切斷疾病傳播路徑、提供安全的牛肉產品。
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影響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包括養殖環境、地理因素、防疫措施等,本文將這類影響因素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當地疾病流行情況。不同地區的疾病流行情況不同,這種差異會對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造成直接影響,因此需要做好相關調查,防疫及治療工作需要圍繞當地肉牛場常見、多發疾病針對性開展,肉牛健康時免疫的科學開展也需要得到重視;第二,母源抗體水平。肉牛能夠通過母體、初乳、胎盤獲取母源抗體,其對肉牛抵抗疾病能力的影響較為深遠,但同時需要關注肉牛免疫受到的母源抗體干擾,避免相關沖突問題出現;第三,疾病防疫差異性。疾病防疫差異性存在于不同地區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實踐中,如飼養周期較短的育肥牛和飼養周期較長的肉牛在防疫工作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需要得到重視和利用;第四,飼養環境。飼養環境對肉牛健康帶來的影響較為深遠,只有科學控制和管理飼養環境,才能夠盡可能降低疾病對肉牛的威脅,這直接影響防疫、治療工作效果。
在養殖肉牛的過程中,受養殖管理方式、肉牛自身體質、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肉牛很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道線蟲病、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等,這類疫病會導致病牛出現較為顯著特征,如消化道線蟲病會導致肉牛出現食欲減退、明顯消瘦、被毛粗亂、黏膜蒼白、下痢等癥狀,結核病會導致肉牛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在肉牛養殖過程中,經驗豐富的養殖戶可基于肉牛行為判斷其健康情況,但管理粗放或缺乏經驗的養殖戶往往無法發現肉牛出現的顯著癥狀,這就使得很多疾病無法在初期發現和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情況較為常見,因此引發的經濟損失與養殖人員缺乏對肉牛常見病特點及病癥了解存在直接關聯。
在發現肉牛出現病情后,部分養殖人員存在“病急亂投醫”問題,如盲目混合使用多種藥物或增加藥物劑量,這會導致肉牛機體負擔顯著增加,相互作用的藥物也可能產生有毒物質,這可能導致肉牛的病情加重,嚴重時還會危及肉牛生命。維生素B1、維生素C、慶大霉素與青霉素G鉀,碳酸氫鈉、葡萄糖、氨芐青霉素均屬于常見的配伍禁忌。如盲目使用藥物,病菌耐藥性會不斷增加,進而降低同類藥物治療效果,這對肉牛疾病治療帶來的影響較為負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僅藥物混用存在較高風險,盲目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強心劑等藥物也很容易出現問題,如導致肉牛心室顫動、出現亢進綜合征,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肉牛的心跳停止。
為優化肉牛疾病防疫措施,養殖人員必須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學習,通過積極學習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知識,保證養殖過程中的細節能夠更好得到把握。飼養管理水平、環境因素與肉牛疾病發生的關聯較為密切,不同疾病會導致肉牛出現不同癥狀,因此養殖人員需要不斷豐富經驗、強化學習,保證各類肉牛疾病的及時發現,保證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得到最大程度控制。在肉牛的飼喂方面,需要保證營養均衡,合理搭配飼料、提高高質量飼料、做好日常巡查可更好降低疾病出現幾率并保證疾病出現后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處理。為更好優化肉牛疾病防疫措施,還應關注以下幾方面要點:第一,關注母源抗體水平。對于肉牛幼崽,需重點關注其母源抗體水平,考慮到該抗體源于母體胎盤和吮吸母乳等途徑,且直接影響早期幼崽免疫能力高低,因此幼崽體內母源抗體必須在疾病防疫措施應用中得到高度重視,以此為依據控制疾病防疫措施和時間,保證疾病防疫科學性和有效性;第二,明確疾病特點和種類。為更好預防肉牛疾病,在開展防疫工作前,養殖人員還需要通過調查等方式明確當地肉牛養殖常見疾病,以此確定重點防疫對象并開展針對性的病原和特點研究,防疫措施需要以此為依據科學制定,進而更好保證肉牛健康,因此常見病必須在肉牛防疫實踐中得到重視;第三,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環境、氣候、管理對肉牛疾病防疫帶來的影響較為深遠,主要影響防疫有效性。疾病發生率。養殖人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重點關注相關因素影響,明確環境控制、日常光照、養殖管理具體情況,以此為依據制定更為科學的肉牛防疫措施;第四,開展科學規范防疫。在肉牛疾病防疫實踐中,還需要設法提升防疫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養殖人員需要聚焦肉牛的抗體檢測,以此控制免疫效果,免疫程序合理性也需要同時得到重視,這能夠同時為疫苗有效性保障提供支持。
對于患病的肉牛,藥物治療需要嚴格遵循獸醫人員指導,盲目增減藥物用量和混用藥物的情況不斷出現,同時需要關注不同藥物的沖突,避免藥物混用引發惡性反應,否則可能導致肉牛的病情加重,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肉牛死亡。養殖人員還吸引關注藥物與肉牛疾病的對應,保證藥物正確、使用劑量正確、使用方法正確,這關系著疾病治療效果能否達到預期。基于檢疫、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食品安全標準在肉牛疾病治療過程中同樣需要得到體現,這直接影響肉牛養殖經濟效益,對藥物使用劑量及副作用的控制屬于其中關鍵。在具體的肉牛疾病治療措施優化中,可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高度重視肉牛的休藥期。所謂休藥期,指的是養殖過程中最后一次用藥至肉牛屠宰的過程,這一時間段需要保證排泄物將肉牛體內藥物大部分排出體外,同時肉牛體內不得存在超出規范要求的藥物殘留,如肉牛缺乏休藥期的控制并直接進入市場流通,消費者健康很容易受到威脅,這種情況必須設法規避。養殖人員在使用抗生素藥物時,需要及時上報肉牛藥物使用相關信息,注射記錄也需要細致完成,同時肉牛抗生素的注射情況需要由防疫站派專人跟蹤記錄,肉牛檢驗工作在屠宰前的嚴格落實也需要得到重視,這對肉牛品質帶來的影響極為深遠;第二,保證藥物選用科學性。近年來我國肉牛治療領域進步迅速,但養殖人員對進口藥物盲目崇拜的現象仍然存在,在具體的肉牛疾病治療過程中,必須充分結合肉牛的發病癥狀、真實情況、病情特點,肉牛疫情受到的不同環境和地區影響也需要得到重視,,養殖人員不得盲目使用進口藥物,而是需要結合實際選擇藥物進行治療,這才能夠真正保證疾病治療效果;第三,科學搭配不同藥物。各種藥物間的關系需要在肉牛疾病治療過程中得到重視,關注復數藥物的使用禁忌,藥理不同藥物配合使用很容易導致不良反應產生,病情加重、病牛快速死亡等情況也可能出現。在藥物選用過程中,需要聚焦不同藥物的理化性質,關注不同藥物毒性、藥效,如重點關注青霉素藥物的使用禁忌,這關系著肉牛疾病治療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如忽視相關問題,肉牛病情加重將導致養殖人員遭受嚴重經濟損失。
綜上所述,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明確疾病特點和種類、開展科學規范防疫、高度重視肉牛的休藥期、科學搭配不同藥物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方法。為更好開展肉牛疾病防疫及治療,養殖人員的培訓、理想養殖環境的營造、新型防疫及治療方法的應用同樣需要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