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林
(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黃碼畜牧獸醫服務站,江蘇淮安 223008)
土雞養殖市場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且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當下土雞市場常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價格也會呈現不同幅度的上漲。由于土雞飼養市場前景,已經成為了農民快速致富的養殖項目。然而,在實際養殖中,由于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加之受到傳統養殖理念的影響,優質土雞飼養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土雞病頻繁發生,嚴重影響到了養殖戶經濟效益。想要有效改善這一現狀,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飼養管理力度,且針對常見疾病,做好防控,從多個層面入手,保證土雞飼養質量和效果,促進土雞養殖業更好發展。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患病土雞的死亡率較高。在規模化養殖場中,患病土雞死亡率大約20%,給養殖戶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導致死亡率較高,主要是因為飼養中沒有做好管理措施、養殖環境不夠理想等因素,以至于土雞發生疾病。
在土雞養殖中,傳染性會產生較大威脅,常見土雞疾病有禽霍亂、禽流感、雞新城疫等,如果爆發傳染性疾病,容易引起大量土雞死亡。并且,由于自然環境出現變化,很多新型疾病直接威脅著土雞養殖業,如病毒性關節炎、傳染性貧血等,尤其是細菌類疾病,產生危害較大,如沙門菌疾病,在土雞中發病率較高,死亡率也較高。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土雞養殖中,之前并不常見的綠膿桿菌、葡萄菌病發生率有所上漲,且這些疾病流行特征、臨床表現也出現了改變,并發和繼發交叉感染情況也相對較多,這給土雞疾病臨床診斷帶來了一些難度,也給疾病控制帶來了較大的阻礙。
由于土雞養殖通常是利用地面平樣的形式,該種形式會導致寄生蟲病發生率提升,如球蟲病、弓形蟲,在預防和治療時會產生較高費用。并且,很多土雞養殖場為了使土雞和新鮮空氣有更多的接觸,利用散養的方式,更加容易導致土雞發生寄生蟲病。
第一,選址。在建設雞舍時,盡可能挑選地勢高、排水方便、沒有大氣污染、通風良好的地方,不要選擇低洼潮濕處。在雞舍前后,每隔3m處開一個70cm×120cm的采光透風窗,在室內設置防曬架;料槽、飲水器等需要等距離分布在雞舍中,且在向陽面一邊開設160cm高、70cm寬的小門,在門外設置一個有沙子的運動場。雞舍外的運動場面積不能小于每只雞20m2,且要保證雞排泄物可以自然晾干。第二,消毒。雞舍及用具消毒,雞舍中需要干燥衛生、保溫良好、通風換氣、光亮適度。在雞舍內,用水泥建成,以便于消毒和沖洗,且地面利用中間凸起設計,或者是利用北高南低設計,這樣在沖洗地面后水可以自然排出。最好可以對發酵清理后的污水污物進行收集。第三,雞舍通風換氣。在土雞飼養中,需要做好雞舍內通風換氣工作,尤其是在冬季,需要通風換氣的同時,注意防寒保暖。利用燃煤保溫育雛時,不要門窗長時間緊閉,避免通風不良。并且,加溫爐應有排煙管通向室外,在使用時對排煙管進行檢查,保證其連接緊密和通暢。雞舍內溫度在預熱到32℃左右,且對是否可以恒溫進行檢查,以便于及時進行調整。此外,廢氣轉換機應利用房頂排氣,其他季節可以利用前后窗等側排手段。第四,控制養雞密度。土雞舍內的密度避免過大,每1m2養19周齡以后5只雞、9~18周齡雞7只、5~8周齡雞10只、3~4周齡雞15只、1~2周齡雛雞20只為宜。因為土雞是放養形式為主,如果條件允許,在樹林等綠化帶中可以建有適量的避雨棚草和防護網。
近幾年,我國畜牧醫療技術水平更加成熟,針對土雞養殖不僅需要做到合理科學喂養,還需要做好疫苗免疫工作。在實際養殖中,養殖人員應及時對土雞進行疫苗接種,有效預防疾病,減少經濟損失。針對不同生長階段的土雞,需要注射不同階段的疫苗,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出疫苗的作用,減少應激反應。但是,需要注意一點,應在合理時間內進行疫苗接種,進而有效防控疾病。詳細如下:針對雞馬立克氏病,在土雞1日齡時,皮下或肌肉注射馬利克疫苗0.2ml;針對種雞群來講,推薦利用雙價苗與細胞結合苗。針對疾病毒性關節炎,在土雞4日齡時,接種弱毒疫苗;在土雞3月齡時,注射油佐劑疫苗。針對雞新城疫,在土雞7~10日齡時,利用Ⅳ系疫苗滴鼻、點眼,且皮下或肌肉對油佐劑疫苗0.2ml進行注射;在土雞2月齡時,利用Ⅰ系疫苗免疫;在土雞5月齡時,對油佐劑疫苗進行注射。或者是,在土雞7~10日齡時,利用Ⅳ系疫苗滴鼻、點眼;在土雞1月齡時,同上進行二免;在土雞3月齡時,利用Ⅰ系疫苗免疫;在土雞5月齡時,對油佐劑疫苗進行注射。針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在土雞8~10日齡時,利用H120疫苗,先滴鼻點眼;在土雞3周齡時,利用H52飲水免疫;在土雞4月齡時,對油苗進行注射。針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在土雞10~14日齡時,利用中等毒力疫苗飲水免疫;在土雞25~30日齡時,同上進行二免;針對后備種雞群,在5月齡時對油佐劑疫苗進行注射;在10月齡時再次對對油佐劑疫苗進行注射,進而保證母源抗體水平較高。針對禽流感,在土雞20日齡、120日齡、快進入到流感高發期、上次接種半年后,每只利用0.5ml肌注接種1次。
此外,需要根據規定流程與操作手段進行疫苗接種。疫苗需要利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進而充分發揮出疫苗效果。如果是無法確定的疾病預防,可以在土雞飲用水中兌一些藥物進行添加,針對2~7日齡土雞,可以使用0.1%阿莫西林;針對19~90日齡土雞,可以利用抗腸道或呼吸道藥物等等。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土雞發生疾病大部分原因是外來雞引起的,是由于引種傳入的。對此,想要有效預防與傳播土雞疾病,養殖人員可以利用自繁自育的形式。若需要從其他地方購買和引種優質土雞,需要做好詳細了解與考察工作,例如購買區域是否有疫情發生,如果有需要放棄購買;如果沒有購買回來的土雞需要隔離觀察,且詳細檢查。一般情況下,隔離時間在14d左右,在保證土雞沒有疾病后,可以把其放到雞群中,一同進行飼養。此外,針對外地購買的引種,需要提前消毒再孵化。
在雛雞選擇時,養殖人員應盡量挑選具有較強抗病能力、較強適用性、飼養簡單的土雞雛雞。在選擇完雛雞后,養殖人員需要檢查雛雞發育情況,保證帶入場地的雛雞沒有病蟲害。因為雛雞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免疫力相對較弱,所以養殖人員還需要做好散放飼養場地消毒工作,且可以利用木炭燃燒、電熱加溫等手段,適當加溫,提供給雛雞合適的溫度環境。在育雛階段,養殖人員需要注重夜間保溫工作,以防雛雞生病、死亡。此外,需要對雛雞活動狀態、精神狀態、糞便、采食量等進行觀察,進而對雛雞健康情況進行判斷。健康雛雞的活動能力較強,糞便正常,且具有旺盛的采食欲望。如果雛雞伸開雙翅、叫喚、呼吸困難等,需要及時打開門窗通風,且提供給雛雞飲水;飲水應提前燒開煮沸,在放涼后喂水。
第一,病毒性疾病。雞新城疫,患有雞新城疫的土雞通常具有以下表現:呼吸困難、糞便呈綠色、腹瀉、精神萎靡、停止產蛋等。具有較高死亡率。在防治中,需要及時接種疫苗,結合土雞不同階段,采取滴注接種或肌肉注射,可以有效防控。傳染性法氏囊言,患有該疾病的土雞通常會出現頭易下垂、精神萎靡,容易死亡。在預防時通常是在14~20日齡,疫苗飲水或滴注。雞痘,屬于常見病毒性土雞疾病,通常在14~20日齡時,利用雞痘疫苗防治,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
第二,細菌性疾病。雞白痢,該疾病是沙門氏菌引發的,具有排白色水樣便表現;禽霍亂,該疾病是多殺性巴氏桿菌引發的,屬于急性型病,患病雞容易突然死亡;大腸桿菌病,患病雞有腹瀉癥狀。針對這類疾病,通常利用磺胺藥、氟哌酸、青霉素、鏈霉素等藥物治療,在30日齡時利用禽霍亂滅火疫苗注射。此外,還可以注射大腸桿菌油苗,抗生素如卡那霉素、磺胺類、鏈霉素等均可以達到預防效果。
第三,寄生蟲病。土雞寄生蟲病主要是因為病原體寄生在土雞體內,沒有及時防治疾病引起的。常見寄生蟲病有蛔蟲病、絳蟲病、球蟲病等。在感染寄生蟲病后,會對土雞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容易出現貧血、雞冠蒼白、發育遲緩等情況。針對蛔蟲病、絳蟲病患病土雞,可以利用丙硫咪唑5mg治療;針對球蟲病患病土雞,可以利用氯苯胍、三字球蟲粉等驅蟲藥治療。
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土雞養殖中加強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飼養水平,減少土雞病發生率,保證土雞及其相關產品質量,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土雞飼養業發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土雞養殖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到了養殖效益。基于此,在實際工作中,養殖戶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案,且注重疾病防控工作,針對常見的疾病,需要制定疾病防控方案,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加強飼養管理力度,提升疾病防控水平,進而從根本上保證土雞養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