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貽平
(古城街道辦事處農業農村綜合服中心,云南玉溪 653400)
由于牛腐蹄病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所以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控制和早期預防,就會導致其在牛群中迅速傳染,這會造成大部分的牛羊等動物都患病。因此,需要掌握基本的牛腐蹄病防治方式,為牛群的健康生長提供條件。
大部分養殖戶在具體的飼養中,并沒有結合牛的發育特點,科學搭配飼料。一般只喂平常的草料,長時間下去就會導致它們所攝入的營養不全。再加上,草料中鈣、磷等礦物質比較元缺乏,這非常容易使牛在蹄部角化的時候,并沒有進行完全的角化,增加了腐蹄病的發病率。同時,如果沒有實現對飼草的科學搭配,或者是其中的營養不全,不僅會大大降低牛自身的免疫力,還會導致其被細菌入侵,從而出現腐蹄病[1]。
由于飼草營養不全會降低牛機體的免疫力,這個時候如果舍內的基本衛生條件也不好,就會出現牛腐蹄病。如,養殖人員沒有及時和全面的對牛舍進行清潔,導致其蹄子長時間在泥漿中浸泡,這個時候蹄子的局部組織就會軟化,非常容易感染節瘤擬桿菌。如果牛的蹄子被玻璃碴等比較堅硬的東西刺傷后,不對其進行有效診治的話,也會導致這種疾病的發生。
當牛群在出現這種疾病的時候,首先其食欲會不斷降低,精神情況并不好。在患病的初期,一般會出現輕度的跛行,趾間的皮膚也會充血和腫脹。在對病蹄進行研究時,我們會發現其具有惡臭分泌物以及壞死組織,并且在蹄底部還具有小孔或者是大洞。如果用刀切削和擴創,會發現蹄底的小孔中存在污黑臭水。同時,在其趾間還能找到潰瘍面,并且在其上面還覆蓋著惡臭物,這個時候蹄殼會腐爛出現變形,牛也會臥地不起。如果病情非常嚴重的話,患病牛會出現體溫上升和蹄匣脫落等情況,甚至部分病牛還會發生全身性敗血癥。在患病的初期,由于其癥狀比較輕,所以其一般為跛行。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跛行就會越來越嚴重,最后病牛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會爬行。
在對患病牛的蹄部進行檢查時,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在初期見到蹄間隙和蹄冠出現紅腫和發熱等情況,存在疼痛反應,然后慢慢會潰爛,并且在擠壓的時候還會有惡臭膿液在其中流出。此外,這種疾病的病程是比較緩慢的,大多數病牛跛行可以達數十天,有的甚至數月都不能恢復。這會對它們的采食帶來影響,所以病牛會慢慢變得消瘦[2]。
在對牛腐蹄病這種疾病進行診斷時,要想保證其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在發病原因和基本的臨床癥狀出發,在病理學的變化上,實現對病情的診斷。如果懷疑是壞死桿菌感染,一定要對其進行深入檢測,然后更加準確地確定腐蹄病。然而,在具體的病程確診過程中,還要從病原學的基礎出發,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首先,需要深部采集患病牛的蹄部組織,將其帶回實驗室以后,及時按照相關的要求,完成常規的涂片染色鏡檢工作。在此過程中,需要結合鏡檢致病原的實際形態,將其確診為某種致病菌。最后才可以結合鑒定結果,實現對致病菌種類的判斷,為后續牛腐蹄病治療和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條件。
在應用這種方式對病牛進行治療時,需要讓其處于橫臥狀態,然后采取措施對其四肢進行固定。同時,還需要及時將蹄周邊的污物用清水進行徹底清洗,然后檢查其蹄部患處是否存在腐爛等情況。如果發現病牛的蹄部出現了腐爛情況,一定要及時對已經壞死的組織進行處理,應用消毒刀片將其清除干凈。
當其病變部位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出現腐爛流的創洞,需要先將創洞中的壞死組織進行全面清除。等到將其徹底清除以后,需要科學應用1%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其進行全面沖洗,然后用干凈的毛巾將其擦干,并且在創傷部位還需要適當涂撒高錳酸鉀和硫酸銅的混合液,控制其比例為1:1,應用紗布對其進行包扎,避免傷口感染。在完成上述操作后,還需要應用塑料薄膜,對其外層進行嚴格包扎,主要是為了預防飼養環境中其他病原微生物對傷口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病牛癥狀如果非常嚴重的話,需要及時消除炎癥,對其進行解毒,主要是為了避免敗血癥的發生。可以科學應用普魯卡因青霉素油劑,對病牛進行肌肉注射。這種藥物能夠在緩解它們蹄部疼痛的同時,強化機能,整體效果是非常好的。在應用此藥時,一定要注意其方式,不可以進行靜脈注射,也不能在同一個肌肉部位進行反復注射,要適當改變病變的部位,并且還要加強消毒。在具體的治療中,如果病牛出現了過敏反應,一定要馬上停止應用此藥物使[3]。
在對牛腐蹄病進行治療時,如果病牛膿腫沒有破,需要將其切開,然后及時排膿,然后應用清水洗蹄部的污物,及時除去壞死和腐爛的角質。如果蹄叉腐爛,還需要應用3%的蘇兒等溶液與高錳酸鉀聯合應用,對患部進行清洗和消毒。此外,在創口處理中如果發現蹄底的軟組織已經腐爛,一定要及時采取措施徹底對其進行擴創,將其中的壞死組織徹底清除,然后對其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
當牛體得到保定后,首先要吊起和固定其患蹄,對其進行清洗,及時去除患處的腐敗物,然后科學使用0.5%的高錳酸鉀,對其進行全面消毒處理。最后,還需要加強20%硫酸銅殺菌劑的有效應用,主要是應用其浸泡患蹄,控制時間在10min以上。在完成上述處理工作后,還要及時解除酸中毒。通常情況下,要應用1000ml的糖鹽水對病牛進行靜脈注射。
為了避免牛在生長發育中出現鈣磷等營養不平衡的情況,養殖人員需要在保證粗飼料供應有效性的基礎上,在它們的日糧中適當添加硫酸鋅,保證營養的均衡性[4]。養殖人員在對日糧結構進行調整時,要從牛群的實際發展情況出發。如果牛處在泌乳期,這個時候其代謝量會不斷增加,對營養的需求量也就越高。在此階段,要采取措施及時調整其中的飼料,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供應量,從而不斷強化牛群的抵抗力,預防牛腐蹄病的發生。
新時期,隨著我國牛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相關的養殖人員也認識到了牛腐蹄病預防的重要性,要想強化此工作的效果,要及時消除其中的發病誘因。在此過程中,還要做好牛羊圈舍的消毒和清潔工作,并且每天還要安排工作人員及時清理其中的糞便,定期將牛趕到牧場上,然后對牛羊圈舍進行全面消毒。在對圈舍內牛群進行管理時,不可以讓牛群的飼養密度過大,主要是為了避免踩踏等事件的發生,保證其生存的安全性。
同時,還要積極做好免疫和隔離的預防工作。在對腐蹄病進行免疫預防時,要對健康的牛進行疫苗注射,降低牛腐蹄病的發生率。在具體的養殖過程中,如果發現了疑似腐蹄病的牛,要采取措施將其及時隔離,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全體的牛羊進行全面檢查,定期對牛圈舍進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尤其是在腐蹄病的多發季節,一定要做好基本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對牛進行蹄浴,注意對它們蹄子的有效護理,從而為牛群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在設置牛場時,最好選擇地勢比較高和干燥的地方,注意對地基墊料和沙壤土的應用。這種地勢可以促進雨水以及尿液的滲透。同時,養殖人員還需要及時清掃欄舍中的糞便。在對運動場中的污水灘進行及時處理時,一定要保持運動場坡度的科學性,這樣不僅可以將其中的污水和污物排出體外,還能夠避免環境等因素對牛群的活動影響[5]。
此外,在雨水比較多的季節,要適當增加清糞的排污次數,采取措施控制好牛群的飼養密度。一般情況下,需要保持運動場的密度為12~15頭/100m2,讓牛群多曬太陽,避免各種應激因素對它們健康發育的影響,進而不斷降低牛腐蹄病的發病率。
如果在對牛群的蹄部修剪時,發現其蹄部存在損傷,需要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對其進行防控。一般情況下,養殖人員每年需要對牛群進行2次的蹄部修剪,主要是為了保證其蹄部可以正常成型。當它們的蹄部出現壞死等情況時,要及時對牛的蹄部進行浸泡,一般需要使用5%的硫酸銅。
如果經過檢查后,發現其是腐蹄病,要應用10%的硫酸銅溶液對病牛的發病部位進行浸泡,及時清洗其中的膿液,并且還要應用3%的雙氧水,對蹄部進行清洗和消毒。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每2~3d進行1次換藥。不嚴重的病牛,其在經2~3次后,就可以恢復到健康狀態。然而,當患病牛本身還存在冠關節炎等情況時,需要對其發病局部部位進行定期處理,科學應用10%的酒精和濕紙對其進行全面包裹,然后對其進行抗生素治療[6]。
最后,還需要控制圈舍的衛生,徹底消毒已經被污染的圈舍。在對病羊出現的牧地進行處理時,需要空置60d以上,然后再對其進行消毒。同時,還可以應用異地飼養等方式,降低牛腐蹄病的發病率。此外,在牛舍入口處要科學設置生石灰的消毒盒,對它們的蹄部進行及時消毒,預防感染等情況的發生。
要想進一步促進我國畜牧業在社會中的持續發展,要做好對腐蹄病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及時對此疾病進行診斷,完善預防方案。同時,還要保持飼料具有充分的營養,定期對牛群的生存環境進行消毒,從而為牛群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