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余興邦 隋麗英 田宗民 格根塔娜 邱 凱 王志剛 王景春 王冠玉
(1.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海拉爾 021000; 2.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海拉爾 021000; 3.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自治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呼倫貝爾 162850)
羊巴氏桿菌病主要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及溶血性巴氏桿菌(Pasteurella haemolytica,Ph)引起的急性、慢性傳染病。其中多殺性巴氏桿菌呈短桿狀或球桿狀的革蘭氏陰性菌,菌體大小(0.2~0.4)μm×(0.5~2.5)μm,根據菌體表面的蛋白抗原差異,分為A、B、D、E、F共5個血清型。溶血性巴氏桿菌又稱溶血性曼氏桿菌,呈短桿狀或球桿狀的革蘭氏陰性菌,菌體大小(0.3~0.5)μm×(1.0~1.8)μm,根據菌體表面的蛋白抗原差異,分為1~17共17個血清型。二者均無芽胞,無鞭毛,不運動,有莢膜[1-3]。
巴氏桿菌為條件致病菌,通常情況下健康羊攜帶該菌但不發病,但當環境出現寒冷、潮濕、悶熱、氣候劇變、圈舍通風不良等,或者在運輸過程中過度疲勞、擁擠,飼料成分突然改變等應激因素的作用下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即可誘發該病[3]。巴氏桿菌病發病率高達50%以上[3],每年給畜牧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威脅我國養羊業健康持續發展。此文就筆者多年臨床經驗及目前研究,對羊巴氏桿菌病診療與防治進行潛在剖析。
發病羊少數為最急性型,主要表現病羊突然發病,全身寒戰、呼吸困難、抽搐等癥狀,數小時內死亡;多數為急性型,臨床癥狀表現病羊體溫升高、食欲廢絕、頸向前伸,咳嗽、腹瀉、鼻孔偶見有出血、有的頸部發生水腫,一般嚴重腹瀉后虛脫而死,病程2~5d,羔羊死亡率較高,成年羊病死率稍低。還有部分羊癥狀為慢性型,病羊食欲不振、消瘦,流黏膿性鼻液,咳嗽并呼吸困難,有的伴隨角膜炎癥狀,腹瀉,糞便惡臭,臨死前體溫下降、極度虛弱、四肢厥冷。
剖檢,最急性型器官病變不明顯。急性型可見胸腔內有黃色積液;肺淤血、充血、水腫,有小出血點及肝變,有的可見黃豆至胡桃大化膿灶;肝臟切開后外翻;胃腸道有出血性炎癥;其它器官可見水腫、淤血,偶見脾臟腫大。
無菌采集病死羊剖檢后的肺臟、肝臟、脾臟、心臟、腎臟等新鮮病料或分泌物、水腫液、體液、局部病灶滲出物等,裝入滅菌的容器內,及時送往實驗室冷藏保存備用。取得的新鮮病料涂片或觸片,做革蘭氏染色及瑞氏染色,鏡檢發現革蘭氏陰性、瑞氏染色兩極濃染的短桿菌或球桿菌,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可見明顯莢膜,即可初步做出診斷。
取肺臟、脾臟等新鮮無菌病料劃線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在37℃同時分離培養24h后,多殺性巴氏桿菌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不生長,而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生長,長成灰白色、圓形、濕潤、露珠樣菌落,菌落周圍不溶血。典型菌落涂片染色,可見革蘭氏陰性球桿菌,大小(0.2~0.4)μm×(0.5~2.5)μm。
溶血性巴氏桿菌對營養要求不嚴格,在普通培養基上即生長良好,培養24h后,菌落呈圓形、光滑、濕潤、半透明。在血液瓊脂上,新分離的菌落呈微弱的β溶血,培養48h后,移去菌落可見溶血環,連續傳代培養,溶血性減弱或消失。典型菌落涂片染色,可見革蘭氏陰性的桿菌,大小(0.3~0.5)μm×(1.0~1.8)μm。
多殺性巴氏桿菌、溶血性巴氏桿菌PCR鑒定引物序列參考文獻[4,5]。用提取的組織DNA或培養細菌DNA作為擴增模板,用特異引物擴增。PCR反應體系及條件,采用50μL反應體系:其中上下游引物各2μL,10×PCR Buffer 5μl,dNTP Mixture(2.5 mM)4μl,dd H2O 34.5μl,Taq DNA Polymerase(5 U/μl)含MgCl2 0.5μl,DNA模板2μl。反應條件:95℃ 5 min預變性;94℃ 30s 變性,55℃ 30s 退火,72℃ 45s 延伸,30個循環;72℃ 5 min后延伸。引物序列及目的片段大小詳見表1。PCR鑒定陽性樣品測序并與Genbank中發表的巴氏桿菌基因序列進行比對,繪制進化樹,分析親緣關系。
根據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做初步診斷,依據顯微鏡檢查、細菌培養及PCR鑒定可確診。
發病初期,將抗生素與高免血清聯合用藥,療效更佳。發病后,針對病死羊進行無害化深埋處理。對于發病羊及時隔離,確診后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加黃芪多糖配合地塞米松進行治療,肌肉或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續3~5d,觀察1周,如無新病例出現方可解除隔離(地塞米松孕羊禁用)。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等藥物較為敏感,也可用于該病治療。
在應用抗菌消炎療法同時,再結合解熱、鎮痛、補液、強心等對癥輔助治療。可用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進行消炎;用安痛定、安乃近等解熱鎮痛;用5%葡萄糖氯化鈉、20%安鈉咖靜脈注射進行強心補液。
發生本病時,對病羊隔離治療。對于同群假定健康羊,口服[200mg/(kg·d)]或在飲水中[66mg/(kg·d)]加入磺胺間甲氧嘧啶鈉,配合黃芪多糖,連用5~7d進行緊急預防;或使用高免血清進行預防。同時應注意飼養管理,改善家畜所處環境,及時消毒,消除可能降低機體抵抗力的各種應激因素。
根據羊生理特點飼喂優質飼草料,提供清潔飲用水,羊群定期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劑。在進入秋冬季前,儲備足夠的飼草料,避免羊群因缺少營養而產生應激反應。羊場要建立入場消毒池和消毒室,工作人員進場應及時更換工作服。控制飼養密度,注意羊舍保溫、通風,保持羊舍干燥、衛生。盡量減少應激因素,如天氣驟變、擁擠、運輸、通風不良、變更飼料等。
羊場(戶)最好采取自繁自養模式,減少病原侵入。若需要引種或購進商品羊時,必須進行嚴格檢疫,隔離觀察,未發病者方可混群飼養。羊場內部、外部都要加強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完全落實隔離、消毒、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加強日常動態疫病監測,以便及時發現發病羊并立即進行隔離治療,防止病原蔓延擴散。
發病羊應立即隔離治療,病情較重的可直接淘汰,將其無害化處理,嚴禁流入市場。對圈舍、圍欄、用具、交通工具等定期消毒。消毒劑使用應符合GB 16569-1996規定。
結合近幾年工作經驗,我們發現羊巴氏桿菌病主要表現呼吸道急性型癥狀,治療方法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加黃芪多糖配合地塞米松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治療效果,但該病治療昂貴,時間漫長且多數治療無效,因此針對羊群定期進行預防接種,增強機體對該病的特異性免疫力才是防控本病發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目前國內外尚有效疫苗,所以無法對羊群利用疫苗進行預防免疫接種。同時制備高免血清存在一定困難,利用高免血清進行治療與防控很難實現,源于此類原因我們目前正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開展羊巴氏桿菌分型鑒定及疫苗方面相關研究,以填補國家空白,同時為防控羊巴氏桿菌病提供科學依據,進而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