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 郭立亞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0715)
技能遷移是一種技能的學習對另一種技能的學習和應用產生影響的過程或現象,即已經形成的動作技能對掌握另一種技能的影響,它又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已經掌握的技能對學習新技能的積極影響叫做正遷移,它的發生條件是不同技能間存在著共同的因素或成分,或不同技能間包含著共同的原理;而已經掌握的技能對學習新技能的消極影響或技能的干擾則是負遷移,其發生的條件是兩種技能在結構上很相似,但其中某些成分要求相反的動作方式。所有體育運動均有其共性和個性,只要發現其規律,充分合理的利用正遷移作用,讓已學會的動作去參與新動作的學習和掌握。網球和羽毛球都是持拍隔網對抗性運動項目,它們從技術動作結構來看都有很高的相關度。這種相關度的存在是一種聯系,特別是動作順序相關度越高其正遷移的效果也就越明顯,也就是說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可以借鑒原有運動技能的方面也就越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的區分正遷移和負遷移,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對羽毛球和網球運動的動作技術進行對比分析,探尋兩個運動項目中的遷移現象,為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有效地進行運動技能的教授奠定理論基礎。
已有較多關于運動技能遷移理論和隔網對抗(持拍類)項群的運動技能遷移方面研究。目前,研究主要是關于羽毛球和網球項目的動作技術分析。羽毛球項目的研究主要涉及移動步法、正反手擊高遠球、正反手網前搓球、殺球、正反手挑球、正反手抽球、正手發高遠球以及反手發網前小球;網球項目的動作技術分析主要涉及上手發球、正反手擊球、正反手截擊、移動步法等。在羽毛球和網球運動技能遷移現象和規律的研究中,研究主要對羽毛球和網球的移動步法、羽毛球的正手殺球和網球的上手發球、羽毛球的正手抽球和網球的正手擊球以及羽毛球的正反手搓球和網球的正反手截擊等幾組動作技術的實驗研究。通過閱讀文獻資料發現,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同項群中不同項目進行動作技術對比分析。本文對羽毛球和網球的動作技術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網球教學方法創新提供思路。
步法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對于隔網對抗的運動項目來說,好的步法移動和步法速度在高難度的擊球動作上尤為重要。網球運動員跑動是否迅速、步法是否靈活對比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網球步法大致包括:閉鎖式步法、開放式步法、滑步、跨步、踮步、交叉步、跑步、跳步和小碎步調整等;羽毛球步法包括滑步、墊步、交叉步、蹬步、跨步(大跨步居多)、跳步??梢?,兩個項目有相同的部分,這些步法都可以分為預判、起動、移動、制動和回位5個階段。有調查研究發現,羽毛球專業學生在學習網球時,學習步法相對輕松,基本上出現的是技能的正遷移。當然,兩個項目在步法大小、步法移動、站位上存在差異。由于受到場地大小的影響,羽毛球在場內必須快速的移動,所以一般以大步為主,最好能在三步內到達來球位置。而網球步法大步和小步都有,由于在擊球時小步最重要,所以節奏一般比羽毛球快。另外,兩個項目站位也存在差異。羽毛球接球站位比較接近場地正中間,無論何時接完球都要回到中場,而網球的站位主要在底線,以防備對方發球。另外,羽毛球運動在快速離開網前時要求持拍手的同側腳在前,而網球運動不論是截擊球還是準備移動都需要雙腳平行站位。步伐移動時,雙腳的跨出移位都需要下肢關節的發力和扭轉,羽毛球大多發力用右下肢,所以,右下肢比左下肢肌肉力量更明顯,而網球運動根據來球方向雙下肢都需要發力。因此,羽毛球專業學生去學習網球剛開始練習時下肢發力會不平衡。
可見,羽毛球與網球的移動步法之間存在著相似性也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在學習羽毛球和網球的移動步法時應該尋找兩者之間相似的方面,特別是啟動、預判、取位以及移動速度上的相似性,盡量發揮移動步法之間正向遷移的作用。同時,也要認清兩者之間的差異,抑制負向遷移的發生。
網球發球技術與羽毛球的高遠球動作技術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羽毛球運動員在擊出高遠球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腳步的轉換來調整身體位置,通過肩關節的扭動帶動上臂揮拍,最后由手腕發力,傳導到球拍進行球的擊打。在整個過程中,重心由后向前依次轉入。羽毛球擊球包括4個基本階段:后擺、前擺、接觸和跟進。網球運動員在發球過程中通過腰部的轉換,運用肘關節聯動手腕進行揮拍發球。兩項運動在擊球的一瞬間的運動技能相似,身體力量轉化的方向是相同的,并且在運動員擊球一瞬間的力點相似。羽毛球髙遠球的發力順序基本可以歸結為:腿—腰—肩—大臂—小臂—腕部,網球發球的發力順序為:腿—腰—肩—大臂—小臂??芍?,羽毛球高遠球與網球發球的發力動作都是由下至上的鞭打動作,主要的發力順序以及發力動作非常相似,只是羽毛球高遠球動作相較于網球發球動作更需要借助手腕的發力。另外,兩者的擊球面以及重心的移動也非常相似,具有較多的共同要素。因此,這兩項技術在學習時比較容易發生正遷移。
羽毛球的殺球具有力量大、弧線直、落地快、飛行時間短的特點,擊球時期和擊球點是盡可能在對方來球的最高點向對方斜壓下去。羽毛球的殺球線路有直線殺球、對角線殺球。在打正手殺球時,首先要步法到位,降低重心,準備蹬伸起跳,起跳后,側身騰空,軀干轉體,以肩帶動上臂、前臂和球拍,此時手指要放松自然。在擊球一瞬間,前臂內旋,手腕前屈微收,快速用手腕發力。在手腕發力的瞬間,手指也要同時發力,抓緊拍柄,爭取發出最大爆發力,從而形成有效的殺球。網球中高壓球實際上是一種扣殺的技術,是針對網球在比賽中得分的最有效手段,要求運動員在進行壓球過程中,手臂和手腕,以及身體的各部分協調完成動作。網球高壓球包括落地高壓球和凌空高壓球。高壓球來球時,運動員迅速側身、引拍,同時,非持拍手指向來球,尋找最佳擊球點,由下肢蹬伸、軀干轉體、收腹、甩臂將力量傳遞至球拍甜區的球上。
羽毛球殺球的發力順序基本可以歸結為腿—腰—肩—大臂—小臂—腕部,而網球發球的發力順序為腿—腰—肩—大臂—小臂。由以上可知,羽毛球殺球與網球髙壓球的發力動作都是由下至上的鞭打動作,主要的發力順序和發力動作都是極其相似的,只是羽毛球殺球動作比網球發球動作更需要借助手腕的發力。同時,兩者都是以正拍面擊球,在重心轉移上也較為相似 ,兩者的擊球點都位于前額上方。因此,在學習技術時比較容易發生積極的正遷移。
羽毛球搓球和網球截擊球都是網前擊球技術。羽毛球搓球是網前高手位的技術,擊球點一般在球網頂端10-30cm處,通過傾斜拍面搓切球使球摩擦后旋轉擦網落入對方網前,擊球時通過手臂、手腕由展腕至收腕帶動手指發力摩擦切擊球,使球翻滾過網。網球截擊動作在判斷好對方來球方向后轉肩拍頭朝上,球至擊球點時固定手腕上步迎球,前臂發力朝前下方擊球,擊球高度在眼睛附近,截擊動作不僅要靠手臂固定發力的動作,也需要充分利用身體上步時的力量來撞擊球??梢?,兩者之間幾乎不存在相同或類似的技術環節。
從動力學角度分析,它們之間不僅不存在正向的遷移,反而存在發力、上肢動作結構、下肢動作的結構等方面的負向遷移。羽毛球的網前上步是跨步,上步后完成擊球動作前,持拍手的同側腳向觸球方向跨出。雖然網球的截擊球也是跨步,但是跨出的是持拍手的異側腳。羽毛球擊球時,伸臂舉拍、沉肘、屈腕,而網球的首先羽毛球與網球的網前動作之間,從動力定勢發力順序、全身協調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這兩項技術盡量不要同時進行教學,以免導致負遷移的發生。另外,在進行單獨的技術動作的教學時要注意兩項技術的差異,進行合理的引導。
本研究將羽毛球和網球各項動作技術作為研究對象,把運動技能遷移理論作為此次研究的理論依據,運用文獻資料法等對羽毛球和網球的各項技術進行對比分析,對羽毛球和網球各項動作技術之間的運動技能遷移現象進行研究。以此來證明羽毛球和網球動作技術之間存在運動技能遷移現象,發現其中的遷移規律,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以及教學順序,促進羽毛球和網球各動作技術間運動技能的正遷移,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經調查與文獻整理后得到以下結論:
(1)網球運動和羽毛球運動的步伐節奏是基本相似的,說明兩者之間步伐技術可能存在著運動技能正遷移現象,但兩者之間又有差異,應盡量發揮移動步法之間正向遷移的作用,同時認清兩者之間的差異,抑制負向遷移的發生;
(2)網球運動和羽毛球運動之間存在較大運動技能正遷移的還有羽毛球的高遠球技術和網球的發高遠球技術,兩者之間的動作順序以及動作結構是相似的,可能存在著運動技能正遷移現象;
(3)網球的高壓球和羽毛球殺球的動作結構、動作順序相似,所以兩者在高壓球技術方面有很大的運動技能正遷移;
綜上所述,網球運動和羽毛球運動的步伐節奏是基本相似的,說明兩者之間步伐技術可能存在著運動技能正遷移現象,但兩者之間又有差異,應盡量發揮移動步法之間正向遷移的作用,需認清兩者之間的差異,抑制負向遷移的發生。羽毛球的高遠球與網球的發球技術、羽毛球殺球和網球的高壓球技術在動作順序以及動作結構是相似的,可能存在著運動技能正遷移現象。而羽毛球的搓球技術和網球的截擊球技術在技術、節以及動作結構有很大區別,可能存在著較大的運動技能負遷移。羽毛球挑球與網球抽球的發力順序較為相似,但在發力方式與主要發力部位上有較大不同,兩者的共同要素不多,兩者間產生遷移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盡量不要同時進行教學,以免導致負遷移的發生,教學時要強調兩項技術的差異,進行合理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