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靜
隨著科技的進步,中國已經迎來了互聯網時代,網上購物、網上買菜、網上辦公等都已經是生活中的常態了,互聯網已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ヂ摼W也在政治、文化、教育行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創新發展也不例外。以往紅色文化因為資源豐富,具有傳承跨度大的特征,其傳承與發揚很容易受時間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紅色文化的保護及發展與數字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僅促進了紅色文化的發展,也能做到與時俱進,同時也可以直接提高紅色文化的保護效果,避免在時代的發展下紅色文化的缺失。
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多次從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對紅色文化的價值和當下的政治意義進行了深刻論述。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將紅色文化看成治國理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著重強調了紅色文化中的道德價值觀念、群眾觀念、嚴肅黨紀等內容應該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標準和依據。其次,紅色文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內容之一。再次,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回顧歷史,根據五四運動以及相關的紅色文化提出了相應的論述,并對新時代背景下的黨內自我革命提出了新的要求[1]。最后,則是從思想政治角度,分析了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紅色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必要性。
紅色文化是具有中國發展特色的文化,自紅色文化誕生以來,就深深地印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這是我國文化的驕傲,也是我國特有的紅色文化的魅力。隨著新時代的快速發展,不斷有新的思想和文化融入到我國的社會中,多元化的文化對我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沖擊,甚至人們逐漸忽視了紅色文化的價值和傳承意義。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將成為頭等大事,要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的重要性,同時結合當下時代的新事物,不斷地創新發展路徑,才能保障紅色文化資源不會流失。
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和發展遇到瓶頸和困難。首先,最基礎的因素就是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度不高。紅色文化資源來之不易,是中國共產黨人用血和淚換來的文化,雖然人們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實際能夠參與到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中的人卻是少數。我國地大物博,也就造成紅色文化發源地也非常的多,這些地區不僅包含紅色文化精神資源,同時也包含紅色文化物質資源,例如,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萬里長征路途上的各個地區,在一些重要的日子里,人們會來到這些地方進行拍照留念,而這種緬懷的方式也僅僅是保留在拍照留念上,甚至一部分人根本不了解這些地區的紅色文化內容,自身隨波逐流、從眾心理罷了。另一方面,當我們走進這些紅色文化地區,甚至會發現游客在瀏覽區域隨意亂涂亂畫的情況,這是對文化的不尊重,也是人們心中紅色文化意識的缺失[2]。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提高群眾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度,才能有效地開展紅色文化保護和發展工作。
我國是一個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這也跟我國古老的歷史發展有密切的關系。文化的多樣化也會對文化資源的保護造成一定的困難。當下,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普遍存在薄弱和不足的情況。例如,紅色遺址的保護,我國的紅色遺址非常多,這些紅色遺址曾經發生過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歷史事件,包括戰斗、會議等。然而這些紅色遺址一部分被保護了起來,還有相當一部分卻是無人看管和管理的狀況,也這就造成這些紅色遺址被當地的居民或者游客破壞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紅色文化資源還包含一些紅色影片、書籍等,以前的影像資料和書籍普遍存在保存難度大的情況。怕濕、怕光、怕曬等,是這些紅色文化資源保存的難點,再加上保護手段單一、保護力度不足,就會慢慢地使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流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文化資源保護的過程中,因為保護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的紅色資源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紅色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字文化,更是一種精神,是不畏艱難險阻、勇于反抗、同仇敵愾的精神,正是這樣的精神,才更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去傳承和保護。實際調查發現,相對于年齡較大的人來說,年輕人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普遍存在不全面的情況,他們普遍認為紅色文化就是“抗日戰爭”等,認為紅色文化就是痛苦的歷史,應該當作是一種記憶,而不是去推廣和發揚。同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已融入社會的各個方面,過度地沉迷于網絡會嚴重影響年輕人的身心發展。相較于傳統的被動式接受信息,網絡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3]。在眾多院校的調查中,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甚至荒廢了學業,但是人們已經無法脫離網絡生活,長此以往,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也就會越來越少,而是把更多的時間浪費在了網絡游樂中。由于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不全面,更多的人沉溺于網絡,在網絡中某些負面信息會給人們帶來負面影響,這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及宣傳有極大的阻礙作用。
當下,影響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路徑和方法不正確。以往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都是通過書籍或者老人的講述進行傳播,但是這兩種方法都存在明顯的弊端和缺點。對于書籍而言,它最大的缺點就是查找資料不方便、保存方式要求高等,而老人去口述更是很容易導致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差異化的情況發生。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這兩種傳承方式也會逐漸被替代,人們相對于傳統的讀書和談話更容易被手機、電腦等新鮮事物所吸引。所以,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通過創新路徑從而有效推廣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在多元化、多方式的模式下,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帶動更多的人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傳統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發展方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也逐漸會被時代所遺棄,所以要想更好地保護和發展紅色文化資源,就需要開發新的發展路徑。現在是數字化的時代,所以,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發展也必然與數字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紅色文化資源只有依托數字化才能更好地創新發展。將數字化應用到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發展中可以有效促進文化資源的規范以及時效性,通過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多樣化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上傳至網絡,這樣既保證了紅色文化資源的保存時限,同時也可以在人們需要查閱相關資料時候可以快速地在檔案庫內調取出來。數字化將逐漸替代傳統的書籍保存方式,從而使紅色文化資源能夠得到長久的保存和發展,同時可以運用數字化手段,將紅色文化資源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有效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4]。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產生的文化思想和精神,是符合當下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文化,通過運用紅色文化中的教育內容可以有效促進我國社會文化建設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信息技術有效地促進了紅色文化的數字化轉變,促進紅色文化的永久保存和發展創新。
紅色文化的傳承具有時間性,因此,優秀紅色文化資源在傳承中會出現部分破損和缺失的情況。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將這些破損和缺失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修復,例如,一些照片的失真修復、影像資料的破損修復等,通過技術修復可以促進紅色文化傳承的完善性。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為紅色資源的利用提供有效的便利,發揮紅色教育引導價值,提升紅色資源利用效率,形成高效的教育效果。紅色資源的數字化轉型推動了文化產業結構的科學優化,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經濟價值的高效實現。
數字化作為現代化技術手段,可以為整理紅色文化資源提供巨大的便利性。然而當下,數字化技術在紅色文化資源整理的應用中卻占少數,針對這樣的情況,首先應該針對紅色文化整理數字化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然后將散碎的影像、書籍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數字化,再進行充分的分類和歸檔。同時也可以組織專業的團隊前往紅色文化地區,采集相關的文化內容,通過拍照或著記錄的方式進行收集,然后再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整合,為今后完整的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提供基礎。
信息時代的到來,推進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通過將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建立相應的資源數據庫,并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和備份,從而使現有紅色文化得到永久保存,避免在今后的發展和傳承過程中再次出現破損和丟失的情況發生。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電子設備已經是人們離不開的事物。以手機為載體的各種App層出不窮,例如抖音、快手等,這些App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短視頻,以高效的互聯網為媒介,短視頻近些年來得到了快速的推廣,成為人們日常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因為短視頻的新穎和有趣性,很快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短視頻門檻比較低,所以也會有許多沒有營養的信息出現在短視頻中。通過視頻傳播紅色文化,可以讓紅色文化成為社會文化的主流引領文化。例如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視頻《答案》,以生活化的特點,很快就引起了社會上不同人群的共鳴,同時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5]。
紅色文化是屬于中國革命的文化,包含中國人民和共產黨的發展歷史,通過視頻傳播紅色記憶就是改變以往靜態化的傳承模式,通過充分發揮短視頻的特點,讓紅色文化逐漸滲透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從而讓視頻用戶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
紅色文化的資源視覺元素包含文字、視頻以及音頻等多種方式,而元素的多樣性也依賴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程度,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開發和運用更具有創新形態的視覺元素內容,從而打造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我國不同地區、不同革命舊址、博物館等對于紅色文化的傳播主題都有區別,所以也需要對這些不同的紅色文化進行挖掘和研究,然后對于模糊的紅色文化進行重新的解讀和分析,關鍵是要探索其背后真實的故事和內容,然后加快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發展的節奏,通過采用色彩、線條、圖片等多種視覺元素將這些整理好的紅色文化資源展示在群眾的面前。同時也可以根據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相應的文化品牌,通過數字化手段將紅色文化與不同地區的當地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例如,可以制定相應的宣傳片等方式,引起群眾的關注和認可。
網絡現在已經逐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開展紅色文化資源傳播工作的時候可以建立數字化網絡展覽。首先在建立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數字化網絡圖書館的過程中要加強網絡信息的篩查工作,及時篩除不良的網絡內容,通過對網絡的管理間接地引導群眾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傳播紅色文化相關的故事和精神等,例如,通過數字化網絡圖書館更新發布優秀的紅色文化文章等。同時可以將網絡圖書館與相關的學校圖書館進行融合,促進學校內學生也可以及時接收到相關的內容。當然也要注重展示內容的多樣性,也可以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地參與到展示過程中來,通過將自己發現的紅色文化資源上傳到網絡圖書館,從而促進紅色文化資源越來越完善。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創新發展離不開數字化技術手段的支持,通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紅色文化與數字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也要結合當下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從而滿足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讓紅色文化不斷引領著人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