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綱
(南昌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廣度”指鋼琴伴奏能力的全面培養,“溫度”指鋼琴伴奏實踐中內部細節的調整。鋼琴伴奏“廣度”的培養可以提高伴奏者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習興趣和審美水平。對鋼琴伴奏“溫度”的實踐可以提高伴奏者與表演者的配合默契度,通過伴奏提升演唱效果,帶給聽眾獨特的音樂感受,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
鋼琴伴奏分為鋼琴正譜伴奏和鋼琴即興伴奏,中學課堂教學中的伴奏以鋼琴即興伴奏為主。鋼琴即興伴奏具有即時性和創意性,是音樂教師的必備技能。在課堂上,教師用鋼琴伴奏,能使學生盡快融入音樂氛圍,增強學生的節奏感,提升學生的音樂體驗。鋼琴伴奏中“廣度”培養與“溫度”實踐既是對演奏者樂理、和聲、作品分析等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考驗,也是對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及審美觀念的品評。
鋼琴伴奏的“廣度”指個人彈奏的鋼琴伴奏曲目的累積、彈奏效果的辨析以及對鋼琴伴奏相關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等。在中學音樂課堂中,鋼琴伴奏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教師的伴奏能力對課堂教學尤為重要,豐富的和聲與形式多樣的伴奏能夠讓學生更完整地感受歌曲。鋼琴伴奏“廣度”的培養對提高伴奏者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習興趣和審美水平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鋼琴伴奏的“溫度”指在教學中鋼琴伴奏與演唱者的配合默契度和對教學氣氛的調節,并通過伴奏豐富演唱者的音樂感知。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鋼琴伴奏必須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服務,鋼琴伴奏“溫度”理念的實踐可以提高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配合默契度,調節學生的學習心態,帶給學生獨特的音樂感受,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音樂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鋼琴伴奏是綜合音樂能力的體現,良好的伴奏音色鮮明、引導明確、聲音豐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歌唱表現力。
第二,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音樂課堂不同于其他課堂,優美動聽的音樂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有效開展音樂學習。鋼琴伴奏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準確地塑造作品形象,完整表達歌曲的風格、情緒和意境,讓學生在課堂中輕松自在地學習,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
第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部分,鋼琴伴奏可以影響學生的審美,有效調動學生的情緒,教師通過采用恰當的伴奏速度、力度、音色來表現歌曲情感,可以把學生帶入音樂的世界,讓學生得到音樂美的熏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增強鋼琴彈奏經驗的量的積累是訓練鋼琴伴奏能力的重要條件。要想提高鋼琴伴奏能力,必須夯實基本功,并多進行實踐。隨著彈奏曲目數量和實踐經驗的累積,綜合伴奏能力會逐漸提高。因此,中學鋼琴教師應抓住各種實踐機會,增加鋼琴彈奏曲目量,并在學習中采取“以練為主,積累經驗”的原則。
首先,訓練扎實的鋼琴演奏基本功。第一,重視練習曲的彈奏,在練習過程中,加強左右手的配合彈奏。第二,熟悉各種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多彈奏中外音樂作品;其次,通過實踐累積經驗。第一,可多參加各種比賽、音樂會表演等,多彈伴奏,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發現不足,并不斷補充改正。第二,積極參與音樂教研或社團活動,如參加合唱排練、比賽等。另外,要細心聽取同行、同事的意見,互相交流經驗,不斷進步。
培養思維的廣度是客觀理解和運用鋼琴伴奏技能的重要條件。鋼琴伴奏是一門聽覺藝術,合理的伴奏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通過辨析鋼琴彈奏效果,音樂教師可以發現不足,提升伴奏能力。
鋼琴伴奏的辨析能力需要在實踐中培養,鋼琴教師要多聽音樂,培養音樂審美能力。培養音樂審美能力有許多方法,方法一:聆聽不同風格的音樂,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感知、比較、鑒別,培養音樂評論與音樂寫作能力。方法二:多聽音樂,并思考曲譜中音調與音色的變化、和弦的轉換與應用。方法三:設立小范圍鋼琴伴奏、彈唱的觀摩,通過鋼琴伴奏技術的競爭與對比,形成一種相互鼓勵、互相啟發的學習氛圍。
拓展音樂知識的廣度是保證鋼琴伴奏得到合理運用的必要條件,綜合運用專業的音樂理論以及相關知識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音樂、掌握技巧,是提高教師伴奏能力的核心與關鍵。
第一,專業知識。掌握基礎的樂理與和聲知識是彈好鋼琴伴奏的關鍵。其一,學習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學會分辨伴奏中的音符、音程,準確把握歌曲的節奏、速度,熟悉各調的調性及調內和弦的原位、轉位形式,熟悉各種調式的指法,熟悉節奏型的編配、轉位和弦的使用,根據歌曲節奏、速度選擇節奏型或音型織體。其二,學習和聲基礎知識,熟悉并良好運用和弦連接的原則,通過音樂風格及音色的變化對作品進行恰當的編配創作。如根據歌曲風格熟練運用和弦常規功能進行T-S-D-T 或T-D-T-S,根據歌曲旋律配置和弦級數I-IV-V-I 或I-VI-IV-V-I等,以及在不違反和弦功能進行的基礎上將和弦級數按順序連接。另外,掌握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各種民族調式,常見的宮調式用do、re、mi、sol、la 音階,羽調式用la、do、re、mi、sol 音階等。
第二,教學法知識。在中學音樂課堂中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教師需要了解柯達伊、奧爾夫等基礎音樂教學法,并至少掌握其中一種,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如達爾克羅茲教學法中的即興創作就是一種實踐性音樂教學方法,教師在彈奏伴奏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由發揮,讓他們隨著音樂而動,編配舞蹈或歌詞,帶動學生享受性地學習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第三,心理學知識。中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相對成熟,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期,教師編配和彈奏的伴奏應符合中學生的心理需求。鋼琴伴奏影響著學生的音樂表現效果,只有彈奏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伴奏,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高、節奏、速度等知識,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伴奏編配手段,讓學生體會不同風格的音樂。
第四,美學知識。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琴伴奏美學藝術影響著聽眾的審美想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鋼琴伴奏讓學生感受音樂美,并學會欣賞美,促進他們審美能力的發展。
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配合、課堂上情緒的調整以及師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如同溫度的調節,是一門微妙的藝術。
教學配合像溫度的融合。在實踐中,通過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能夠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第一,以合作為核心。鋼琴伴奏者與合作者的關系就像是水和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只有兩者默契配合才能合奏出完美的曲子。二者的配合有許多方法,方法一:音樂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給學生多彈奏歌曲伴奏,讓學生在良好的音樂氛圍中學習,通過配合次數的累積提升伴奏效果。方法二:教師多了解學生的想法,比如,學生喜歡老師用什么樂器進行伴奏、更喜歡哪一種伴奏類型等,通過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提高課堂教學配合默契度。方法三:聲樂伴奏。在音樂教學中,鋼琴伴奏和歌唱密不可分,鋼琴伴奏能夠彌補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同時,鋼琴伴奏對音樂作品也起到烘托作用。例如,日本歌曲《櫻花》采用了日本獨特的“都節調式”,學生很難把握其音樂風格,在歌唱過程中常出現跑調的情況,教師需要通過伴奏與學生配合,幫助學生找到準確的音高位置,完整地演唱音樂作品。方法四:欣賞伴奏。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鋼琴伴奏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完整理解音樂作品,比如,歌曲《愉快的夢》的教學。這是一首抒情歌曲,旋律起伏較大,多處使用了裝飾音,大多數學生都無法正確理解和掌握歌曲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鋼琴伴奏,邊彈邊給學生分析旋律,還可以加入伴奏的變化,加深學生在欣賞音樂時的感受和理解。方法五:創編伴奏。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創編與鋼琴伴奏的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如在教授歌曲《草原放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表演騎馬揮鞭動作并進行編創,最后,教師伴奏配合學生表演,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學”并“樂”。
第二,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能夠創設自由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效果。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方法一,多聽。教師在彈奏鋼琴伴奏時應當注意聆聽學生的歌聲,滿足學生的歌唱需要。方法二,多變。教師在伴奏上跟隨學生需求進行變化,同時注意觀察學生對氣息的運用。方法三,多溝通。課堂上,鋼琴擺放位置不能遮擋學生與教師的視線,方便師生間的眼神溝通與語言交流;課下,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如在教唱抒情歌曲時,伴奏流暢連貫有助于學生的情感抒發,教授進行曲時,多用柱式和弦節奏型,用伴奏帶動學生的情緒。方法四,多樣性。通過多樣化的鋼琴伴奏配置,如多樣的和聲應用,豐富的伴奏型及伴奏技巧,伴奏過程中增加肢體語言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歌唱積極性。
把控情緒如同調節溫度。教師通過鋼琴伴奏能夠完整地掌控調節學生的音樂情緒,調動課堂氣氛,準確把握教學進度。第一,課堂氣氛。教師彈奏不同歌曲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音樂感受,呈現不同的課堂氛圍效果。比如,在教授情緒活潑歡快的歌曲時,學生如果缺乏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動感的節奏和音型的伴奏渲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歡快的教學課堂;而在演唱抒情歌曲時,教師可以恰當利用纏綿流動的音型伴奏描繪溫情的音樂畫面,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情緒中,完整演繹歌曲。第二,學生狀態。歌曲作品風格影響著學生的情緒變化,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歌曲內容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比如,許多國外音樂作品風格變化明顯,教師可以通過正譜彈奏提醒學生歌曲強弱情緒的處理,因為正譜伴奏中準確標記了速度、力度等要素,音樂風格色彩更加濃烈。第三,教學要求。教師能通過伴奏速度、力度、節奏等帶動學生的演唱情緒,柱式、分解、半分解和弦的節奏音型應用在不同類型、不同速度的歌曲中產生的意境也迥然不同。比如,在歌曲演唱過程中,在唱到高潮部分時,學生情緒不夠飽滿,教師就可以通過伴奏音型調動學生的歌唱狀態,如果學生歌唱速度偏快,教師可以用慢節奏型彈奏,提醒學生歌曲唱慢一點。
音樂感受好似溫度的傳達,教師通過恰當的鋼琴伴奏能夠帶給學生獨特的音樂感受,促進學生音樂感知力的發展。筆者經過實踐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方法一,對音樂的聽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比彈奏相同風格的作品,能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方法二,對音樂的審美想象。音樂教師的伴奏琴聲能夠讓學生發揮想象,例如,大調色彩明亮,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小調色彩更為黯淡,讓人覺得憂傷,教師在伴奏中可以充分表現大、小調的色彩變化,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想象。方法三,對音樂的創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伴奏,并創作伴奏音樂,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跟隨伴奏動起來,做出拍手、跺腳、拍腿等動作,通過對音樂的創新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總之,鋼琴伴奏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廣度”培養有利于提升師生伴奏能力,“溫度”實踐有助于促進師生的配合與交流,構建和諧的音樂課堂。通過對兩個維度的分析和總結,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力,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