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相 欒 麗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重慶 400030)
2022年高考物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依托高考評價體系,深化基礎性,突出對關鍵能力的考查,加強教考銜接,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助力素質教育發(fā)展.
重慶卷高考物理第14題,作為全卷的壓軸題,綜合性強、難度大,突出體現了對學生關鍵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查.考試題目和參考解答尚未公布,根據多位考生回憶基本復原了本題,在此基礎上作一些分析.
例題.如圖1所示,豎直平面內有x Oy坐標系.青蛙在y軸上y0=H處可往左、右水平跳出做平拋運動,蟲子可在x軸上任意位置從靜止開始,向與x軸負方向夾角為θ=37°斜向上以恒定加速度(g為重力加速度)勻加速直線飛行.已知.
(1)蟲子起飛后一段時間,青蛙以vm跳出,在處抓住蟲子,且青蛙、蟲子運動的水平距離之比為,求vm;
(2)青蛙以不大于vm,不早于蟲子起飛跳出抓住蟲子,求蟲子起飛的位置范圍;
(3)蟲子先飛,青蛙可以以某個速率在某個時刻跳出抓住蟲子,且青蛙、蟲子飛行時間比為;或者青蛙在另一個時刻以相同速率跳出抓住蟲子,且青蛙蟲子飛行時間之比為,求所有可能的蟲子起飛位置以及對應的青蛙起跳速率.
解析:
(1)如圖1所示,設青蛙往右跳出,在P1點抓住蟲子.由幾何關系


圖1
由題意

青蛙跳出后做平拋運動

化簡可解得

容易發(fā)現,如果青蛙往左跳出,速度大小相同.
(2)先分析抓住蟲子時青蛙可能出現的位置.青蛙、蟲子在豎直方向的加速度之比為

若青蛙和蟲子同時出發(fā),則二者從出發(fā)到相遇用時相同,則豎直方向的位移之比為

若青蛙以vm向右跳出,到達y2高度時位置記為P2,則由


由于青蛙跳出速度不大于vm,且可向左跳出,青蛙的位置應該在P2及其與y軸對稱的點P2′之間.又由于青蛙不早于蟲子起飛跳出,故抓住蟲子的位置必須在之上.所以青蛙可能抓住蟲子的所有位置如圖2中陰影部分所示.只要蟲子的運動軌跡經過該陰影中的任何一點,青蛙即可按符合題意的方式將其抓住.可見蟲子在P2′處被抓住對應起飛位置坐標的最小值

圖2

蟲子軌跡與陰影部分相切于P3點,對應起飛位置坐標的最大值.在P3處,青蛙豎直方向分速度為

由青蛙在豎方向的分運動,有

可見切點P3在P2點之上,符合題意.又有

此處也可以利用速度反向延長線交水平位移線中點的推論,或者聯(lián)立兩個軌道方程用判別式求解,等等.限于篇幅這里不一一列出.

兩次青蛙的豎直位移分別為

兩次抓住點Q1、Q2的水平距離為

解得兩次平拋所用的時間分別為

青蛙可能兩次都向右跳出,也可能一次向右一次向左跳出,位置關系分別如圖3、圖4所示.其初速度分別為

圖3

圖4

相應的出發(fā)點的坐標分別為

本題目在試題情境、模型、結構、難度等很多方面超出了廣大考生和教師的常規(guī)預期,這對于今后的學習和備考有不少重要啟示.
在情境上,可虛構,不必拘泥于實際.雖然現在比較強調試題的情境,要求學生能夠在復雜的、新穎的試題情境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處理問題.但也不必每道題目都從情境中來,再回到情境中去.此題以青蛙抓蟲子為情境,但后續(xù)具體的模型、討論的問題等基本都與情境關聯(lián)不大.備考中,對于核心知識的考查,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大膽的虛構,適當擺脫情境的束縛.
在模型上,重組合,反套路反程式化.物理試題通常由基本模型的組合、拼接形成.本題也是平拋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組合,但組合方式極具創(chuàng)新,不是簡單地前后銜接兩種運動,而是讓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題目給出的已知信息也是來源非常分散,有的地方給出水平位移之比,有的地方給出運動時間之比,導致求解此題時沒有固定的套路可以借用,必須根據題目給定的信息,綜合分析才能得到解題路徑,大大增加了試題的靈活性.
在結構上,開放式,尋找有限個特定解.本題第(3)問,要找出所有符合條件的可能情況,這種開放式結構在重慶卷壓軸題中已經多次出現.考生既要能找到解,又要能找到全部解,這對考生思維的全面性和嚴謹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備考中,可以適當增加這種開放結構問題的練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在難度上,雙壓軸,更好發(fā)揮選拔功能.以往,壓軸題通常只是最后一問起到壓軸的作用,前幾問都比較基礎和常規(guī).本題第(2)問和第(3)問難度都比較大,均達到了以往壓軸問的難度.初看起來,似乎功能有所重疊,降低了試題的選拔功能,其實效果可能正好相反.以往全卷只有一個比較難的問題,考查一個比較難的點,分值也不多,前部學生的差異被限定在這個較小的分值區(qū)間內,學生在整張試卷的任何過失失誤都將在名次上被放大.現在增加了難題小問個數,考查點更多元,同時增加了難題分值,前部學生的分布區(qū)間變大,更有利于將學生按真實實力進行排序,優(yōu)化了試題對前部學生的選拔功能.備考中,需要引導學生適當降低對分數的預期,遇到多個難度較大的問題時不至于慌亂,能沉著分析,適當跳題,盡可能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問題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