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 宋超(通訊作者)
(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天津 300382)
NBA是全世界范圍內水平最高的職業籃球聯賽之一。NBA能夠長久持續發展的動力來源就是選秀制度。
CBA聯賽是我國最高水平籃球職業聯賽,隨著聯賽的發展和需要,在2015年6月16日中國籃球協會官方網站正式公布了《港澳臺球員、大學生球員等參加CBA聯賽實行統一選秀的辦法 (試行)》,球員選秀制度走進CBA聯賽。
NBA選秀制度的發展總共經過4個階段:第1階段(1947-1964年)為倒排位制;第2階段(1965-1983年)為猜銅板制;第3階段(1984-1988年)為抽信封制;第4階段(1989年至今)為搖乒乓球制。
制度的變遷是源于制度產生的效果與實際需求不一致的矛盾。選秀制度不僅僅是用來為聯賽選拔人才,提高聯賽水平的,良好的選秀制度還能夠產生平衡各球隊之間的實力以及提升比賽觀賞性的作用。
現行的制度為乒乓球制,也稱之為樂透抽簽制,起初的乒乓球制也存在實力相差較大的球隊獲得 “狀元簽”概率幾乎相同的問題,同時NBA球隊也不斷地增加,因此乒乓球制不斷改革優化。2019年聯盟執行新規則,未進入季后賽的14支球隊進行樂透抽簽,14個小球在器皿中進行抽簽,新規則相比舊規則的前三順位為樂透簽增加至前四順位,常規賽戰績倒數的3支球隊獲得 “狀元簽”的概率從25%、19.9%、15.6%改為相同的14%,其后的順位還是由戰績倒序排序。
NBA選秀球員的來源包括本土的NCAA球員以及國際球員,主要來源是NCAA球員。在2006年聯盟對球員選秀年齡進行修改,本土球員需年滿19歲,國際球員需年滿22歲才方可參加選秀。因此本土球員就需要進入大學參加NCAA再參加選秀,而國際球員通常進入其他聯賽待年滿后再參加NBA選秀。NBA之所以能夠將大學聯賽球員作為補充球員的主要來源,是源于美國完善的籃球人才培養體系,美國形成了“小學—中學—大學—職業”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體育和教育融合發展。大學球員水平夠高,能夠滿足NBA球隊的人才需求。NBA也吸引著大量的優秀國際球員,NBA的后備人才選拔面向整個世界。
CBA聯賽作為我國籃球職業聯賽最高水平代表,對于我國籃球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CBA的人才引進對我國青少年體育人才與競技體育人才之間的銜接起著代表性作用。早期CBA聯賽人才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導致各球隊實力差距拉大,為了平衡球隊實力,聯賽采用了外援制度,期間存在短暫的外援選秀制度,但是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不利于聯賽發展。對此中國籃協為了提升CBA聯賽職業化水平,優化人才資源配置,完善CBA聯賽人才選拔制度,在2015年出臺了《港澳臺球員、大學生球員等參加CBA聯賽實行統一選秀的辦法(試行)》。CBA選秀采用的是“倒摘牌”的方式,即是根據上賽季球隊戰績以倒序的形式確定選秀順位的歸屬,戰績最差球隊獲得第一順位以此類推。選秀對象面向大學生球員、俱樂部推薦球員、港澳臺球員、體育部門推薦球員以及個人球員,年齡需年滿18周歲。
CBA選秀經過了8年的發展已經累計有119名球員在選秀大會中被選中,在歷年的CBA參選球員與選中球員中,最主要的來源是大學生球員和俱樂部推薦球員。
根據表1內容可知,選秀大會建立以來參選人數不斷攀升,2021年87人參選,參選人數最多,但在2022年略有回落,大學生球員在2018年為參選人數低點,僅9人,在2021年達到高點,多達45人,2022年僅次于2021年。俱樂部推薦球員參選人數高點在2017年和2018年,近年來人數有所回落,港澳臺球員與體育院校以及體育局推薦球員參選人數相對較少。2019年CBA允許個人報名參加選秀,2022年以32位球員創人數新高,這反映出我國草根籃球運動員對于籃球夢想的追逐,在2022年選秀中更是出現了已過不惑之年的邱明峰參加選秀,但是其中還包括了原俱樂部球隊成員以個人名義參選。總體來看參選人數處于上升趨勢。

表1 歷年CBA選秀參選人數及組成
通過表2展示了選秀大會成立以來各種球員的選中人數以及總人數,可以發現從最初2015-2021年選中人數呈逐漸上升趨勢,2022年有所回落但也僅次于人數最多的2021年。在成立選秀大會的第一年僅僅有一人被選中,也是第一位CBA狀元,來自西北工業大學的方君磊,職業生涯僅代表重慶翱龍出戰一場,2min上場時間獲得2分1助攻,隨后合約到期便宣布了退役。在選中球員中大學生球員占比最多,達到49.6%;其次為俱樂部推薦球員,港澳臺球員選秀也有不俗表現,其中臺灣球員陳盈駿為2017年選秀狀元。CBA選秀成立以來一直在不斷地調整制度,推出新制度,不斷促進CBA選秀的良性發展,從數據來看參選人數與選中人數逐步提升,2022年可能出現了選秀“小年”的現象,數據上并未實現進一步提升。

表2 歷年CBA選秀選中人數及組成
CBA參加選秀球員中多數為大學生球員,CUBA中,45%的為一級運動員,52.5%的為二級運動員,國家健將級的有1.7%,沒有運動等級的占2.5%。CUBA球員技戰術水平還不能夠滿足CBA的需求,CUBA球員本質上是學生身份,有較大的學業壓力,訓練時長和訓練質量與強度相對不足,同時高校教練員并不是專職,還需承擔教學任務,相比各CBA青年隊球員,不止在技術上存在差距,身體素質也不如青年隊球員。“體教融合”提出多年,但是目前教育系統并不能夠給體育系統大量提供高質量體育人才,真正有天賦的人才從小就被各體校挑選走,在普通學校的體育生起步更晚,同時既要訓練又要學習,難以保證良好的訓練質量。俱樂部推薦球員中,真正有實力和天賦的球員,球隊是不會將其放到選秀大會上參加選秀。參選球員的水平無法滿足球隊需求,這也是棄選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CBA球隊的人才供給主要來自各球隊的青年隊,青年隊的存在阻礙著選秀發展,球隊的青年隊足夠供給球隊的新生力量,球隊不需要從選秀大會中挑選球員。相比選秀大會的球員,青年隊球員水平更高,并且青年隊球員具有年齡優勢,球員只要年滿18歲就可以進入球隊,而選秀中的大學生球員多數年齡偏大。青年隊的存在使得選秀大會難以成為人才供給的主要來源,因此球隊在選秀大會中表現出的熱情并不高,雖然選中球員在不斷增多,棄選率也不斷下降,但這并不能改變目前俱樂部的人才培養模式。選秀辦法中也在給這種現象留有余地,只要通過俱樂部自行培養球員的認定,球員就可以不用參加選秀,直接進入CBA。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利于CBA選秀實現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平衡球隊實力的目的,也不利于CBA選秀進一步發展。
CBA選秀球員能夠在CBA立足并獲得穩定上場時間的球員并不多。有研究者分析了2016年CBA與NBA首輪前12順位新秀球員兩個賽季在聯賽中的表現,研究表示,教練給CBA新秀球員的上場時間不足,球員上場后也不能快速融入比賽節奏,即便是第二賽季也只有部分球員勉強進入輪換陣容;NBA新秀球員在第二賽季大都已經獲得穩定的上場時間和出場率,部分球員已經成為球隊首發球員甚至是核心球員。選秀大會產生的狀元中,郭凱成為首發球員并且拿到了頂薪,陳盈駿和黃宇星都入選過全明星,王少杰也曾入選過國家隊集訓,從這些狀元的表現中可以看出有部分球員能夠在CBA立足并打出不錯的表現,但不得不承認多數選秀球員處在球隊邊緣位置甚至草草退出。即便是有經過幾個賽季能立足CBA并有不錯表現的球員,但是相比鄧肯、詹姆斯等進入聯盟就能直接改變球隊實力的NBA球員,CBA選秀球員還達不到這樣的影響力。目前來看CBA選秀的成材率并不高,不僅無法達到平衡球隊實力的目的,部分球員還在球隊邊緣掙扎。
CBA是職業球賽,薪資待遇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CBA聯賽對首次選中的球員提供的薪資待遇相比聯賽整體水平并不具有誘惑力,CBA選秀球員的最低保障工資最高的第一順位50萬元,第七順位以后15萬元,這樣的薪資待遇對年輕球員激勵不足。相比之下,2022年NBA選秀魔術隊與狀元秀簽下一份4年4940萬美元的合同,即便是選秀順位較低的球員也能達到年薪百萬美元。不過考慮到聯賽級別和營收能力的差距,這兩者并不能夠簡單對比,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NBA對優秀的新秀球員開出的條件是相當豐厚的。如今自媒體發達的背景下,短視頻平臺造就了一批籃球網絡紅人,同時CUBA聯賽,社會賽事以及籃球真人秀的火熱不斷提高球員的曝光度,在流量的加持下,優秀球員很容易獲得高額的收入,球員的可選擇性更多,加盟CBA并不是唯一選擇。總之,CBA新秀球員的收入,對于國內籃球頂尖人才來說是較低的,缺乏吸引力。
CUBA聯賽近幾年來發展迅速,球員水準不斷提升,CUBA球員也是參選CBA選秀球員的主要來源之一,但長此以來兩個聯賽之間并沒有太多的聯系,CBA球隊的教練和球探對CUBA賽事的關注度不高,同時CUBA的球隊與教練也不愿將有實力水平高的球員過早放入選秀大會,更希望球員能夠在球隊打滿5年。有研究指出,CUBA聯賽無法為CBA輸送更多人才的核心原因是兩個聯賽之間聯系不足,主體的聯系缺失導致籃球人才并未從校園崛起,CBA聯賽與NBL聯賽以及港澳臺聯賽之間幾乎沒有賽事交流或是球員合作培養。CBA聯賽與其他聯賽的聯系存在脫節,這不利于國內其他職業聯賽和大學聯賽輸送更多人才參加選秀。
CBA選秀的舉辦是籃球領域對“體教融合”的一次大膽嘗試,給予大學生球員進入高水平職業聯賽一條綠色通道,但CBA選秀還有很長路要走。CBA聯賽應將CUBA球員作為選秀的主體,深化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合作,使CUBA聯賽能提供更多的人才進入CBA聯賽。同時也應提高CUBA聯賽整體水準,提升教練員水平和訓練條件,革新訓練方法手段,只有不斷提高球員水平才能使CBA球隊更加關注和重視選秀球員。
CBA聯賽應當與其他職業賽事提高人才交流與合作,廣泛吸取NBL與港澳臺聯賽的優秀球員,改變現有的青訓隊員一家獨大的場面,可以開展青年隊球員與其他聯賽之間的交流賽,增加聯賽之間人才的流動性,促進各個聯賽的發展。CBA聯賽應當加強與CUBA聯賽之間交流,CUBA聯賽可以聘請CBA球隊教練員做專職教練,以提升聯賽水準和訓練水平,同時CBA聯賽可以加強青年隊球員與CUBA球員之間的聯系,以訓練營、交流賽等方式來提升CUBA球員技戰術水平,發掘更多有潛力的人才來參加選秀。改變現有的青年隊球員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將來能形成大學生球員和青年隊球員雙主體,同時廣泛吸收其他職業聯賽球員的人才培養模式。
CBA選秀球員的成材率不高,很多球員進入CBA后無法立足進而被動地退出CBA,這與選秀大會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一方面教練應該充分信任球員,在比賽中的一些時間段給予選秀球員更多的上場時間,讓球員有更多的時間適應比賽節奏,獲得賽場經驗,要發現球員特點并合理運用;另一方面球員在獲得機會時應該珍惜機會,發揮出自己的水準,同時要清楚自己在球隊中的定位,發揮自己的特點。保證成材率才能保證選秀大會的健康發展,否則僅僅是選,而不能為球隊所用就失去了選秀的意義。
適當提升薪資待遇能吸引更多優秀球員參加選秀,能激勵青年球員的進步和發展,更高的薪資也能吸引更多港澳臺的優秀球員加入,有利于選秀大會的發展。可以增設類似NBA羅斯條款的激勵新秀球員制度,激勵更多球員參加選秀并在聯賽中打出成績獲得獎勵。提升選秀大會的曝光度,讓更多的人關注選秀大會,更多的贊助商關注選秀,給優秀球員提供獲得商業代言的可能。
NBA選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NBA較為完備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相較之下,CBA選秀作為一個“新生者”,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時間來走向成熟。NBA選秀也在不斷改變以解決不同時代背景下出現的問題,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因此CBA選秀需要在不斷的改革中解決問題,在問題中逐步成長。同時,要避免完全照搬NBA選秀形式,應考慮我國國情與CBA的客觀條件,合理借鑒經驗,使CBA選秀實現完善人才選拔制度,合理人才資源配置的目的,成為CBA后備人才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