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娜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棠陰中學 山東 棗莊 277100)
2009年開始,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在大中小學廣泛推進足球運動開展,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引導學生走出戶外開展體育鍛煉,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培養足球后備人才,營造發展足球的良好氛圍,推動足球事業的整體發展。經過10余年的時間的發展,校園足球普及程度不斷提高,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青少年學生越來越多,校園足球活動質量持續提升,育人效果不斷增強。但是,校園足球在不斷的普及過程中,其競技水平尚有待提高,對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的作用尚有待進一步發揮。普及與提高是校園足球發展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研究、分析當前校園足球活動的發展現狀,提出校園足球活動普及與提高的發展路徑,推動校園足球可持續健康繁榮發展。
校園足球的普及的內涵有三個方面的表現:一是經常性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學校數量逐步增加并達到一定的水平;二是經常性參與足球活動的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中;三是掌握較高水平足球技能水平的學生逐漸增加,并在全體學生中占有較高的比例。校園足球活動提高的內涵同樣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校園足球整體競技水平的提升;二是學校足球競技水平的提升;三是學生足球競技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校園足球普及與提高的內在關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普及是提高的基礎,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學校以及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學生越來越多,活動頻率越來越高,才能選拔出更多的足球人才,青少年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也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提高是普及的目的之一,校園足球從一誕生就承擔了培養足球人才、提高我國足球競技水平的使命,在學校廣泛普及足球活動,就是為了在普及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和培養更多的足球高水平人才;再一方面,提高可以推動校園足球更大程度的普及,校園足球培養更多高水平競技人才,能夠為發展校園足球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獲得更多的支持,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加入校園足球運動中,促進校園足球的進一步發展。
研究以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選取湖北省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作為調查對象,選取其作為調查對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共抽取84所足球特色學校,其中小學44所,中學40所。從每所學校的每個年級隨機抽取1位學生,共抽取中小學生435名(小學生264名,中學生171名)。其中發放學生問卷435份,回收有效問卷402份,有效率92.41%,其中小學224份,中學211份。每個學校抽取1位足球教師或教練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4份,全部回收并有效,問卷回收有效率100%。采用Excel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足球課程及課外活動開展情況。
①足球課程
在對所調查的全國足球特色學校的足球課程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幾乎所有的足球特色學校均開設了足球課程,每周在1課時及以上,部分學校還開設了兩節及以上足球課。按照國家課程標準,當前小學是4課時每周,初中是2課時每周,《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試行)》規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周必須利用體育課開設一節足球課。因此,所調查的足球特色學校基本上都按照要求開設了足球課。但在實際調查中卻發現,足球課的質量卻參差不齊,部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課上,足球教師只簡單地給學生幾個足球,讓學生自己去踢,成為一種“放養式”的教學。

表1 中小學校園足球課外活動開設頻率調查(N=84)
②足球課外活動
對所調查的84所足球特色學校學生參與足球課外活動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小學生參加課外足球活動頻率調查(N=402)
結果表明,在所調查的402位學生中,有109位表示經常參加課外足球活動,占比為27.11%;有177位表示有時參加課外足球活動,占比為44.03%;有98位學生表示偶爾參加課外足球活動,占比為24.38%;另外還有18位學生表示幾乎沒有參加過課外足球活動。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經常參加課外足球活動的學生占比較低,大部分學生只是有時參加或者偶爾參加課外足球活動。
進一步對學生參與課外足球活動的形式進行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中小學生參加課外足球活動的主要形式調查(N=402,可多選)
結果表明,課外足球活動最常見的形式為班級足球比賽和周末足球活動,其次是學校足球比賽,自發足球技術加練、自發足球游戲占比均比較低,說明學生主動開展、參加足球活動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
綜上所述,當前足球課程已在足球特色學校普及,但是學生參與課外足球活動次數不足,自發足球游戲和自發足球技術加練組織參與較少。
(2)足球訓練與競賽開展情況。
《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試行)》規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要建立各級代表隊,經常性開展足球訓練和足球競賽。對所調查的84所足球特色學校足球訓練與競賽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如下:
①足球代表隊
對所調查的84所學校各級足球隊建立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足球特色學校代表隊建立情況調查(N=84)
結果發現,所調查的84所學校中只有5所未建立學校足球代表隊,其余的均建立了學校足球代表隊。在建立了學校足球代表隊的學校中,有76所建立了男子足球隊,但只有12所建立了女子足球隊,說明當前建立女子足球隊的學校還比較少,存在結構不均衡的現象。此外,還有超過半數的學校建立了年級足球代表隊,將近1/5的學校建立了班級足球代表隊。
②足球訓練
對84所足球特色學校校級足球代表隊訓練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足球特色學校校級足球代表隊訓練情況調查(N=91)
對所調查的84所足球特色學校校級足球代表隊訓練情況調查結果統計得出,所調查的91支校級足球代表隊雖然每支都在每周開展了訓練,但超過半數的代表隊訓練次數為1周1次,另有將近1/4的校級足球隊為每周訓練2次,而每周訓練次數在3次、4次以及5次及以上的校級足球代表隊較少。
③足球競賽
足球競賽能調動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和動力,并檢驗青少年學生足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水平。《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試行)》規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年要組織足球年級、班級比賽,每個班級每年比賽次數不少于10場。對所調查的84所足球特色學校足球競賽開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所示:
從表6可以看出,所調查的足球特色學校只有少數幾所沒有舉行任何學校足球競賽,舉行班級比賽、年級比賽較多,但舉行校級比賽、校際比賽較少。

表6 足球特色學校足球比賽組織情況調查(N=84)
進一步對所調查的91支代表隊參加足球競賽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足球特色學校班級足球代表隊參賽情況調查(N=91)
結果表明,接近半數的足球特色學校足球代表隊每年參加的足球競賽次數在4-5次,還有少部分參加競賽次數在1-3次,參加競賽次數在10次以上的足球隊較少。《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試行)》規定,足球特色學校校級足球代表隊每年要參加足球競賽10次以上,可以看出,當前足球特色學校足球代表隊達到上述要求的比例不高。
綜上所述,當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足球特色學校絕大部分都建立了各級代表隊,但以男隊為主,女隊很少,每周開展足球訓練頻次較低,每年組織及參與的足球競賽數量較少。
(3)保障條件。
①足球師資
足球師資是開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中堅力量,在足球課程、課外活動、訓練與競賽都需要足球師資進行組織和指導。足球師資包括足球教師、足球教練員、足球指導員等。對選取的84所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足球師資配備情況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足球特色學校師資配備情況(N=84)
結果表明,所調查的學校都配備了足球師資,共277名。其中占比最高的為配備1-2名足球師資,占比為54.76%;其次為26.19%的學校配備了3-5名足球師資,只有不足1/5的學校配備了5名以上足球師資。另外,在調查中發現,所調查的湖北省84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大部分足球師資原始專業不是足球專業。因此,當前足球師資的數量和質量均顯示不足。
②場地情況
足球運動場作為學生開展足球運動的主要場所,也是開展足球競賽和訓練的必要條件之一。對所調查的84所足球特色學校足球場地建設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如表9所示:

表9 足球特色學校足球場地情況(N=84)
結果表明,所有學校都有足球場地,但有真草皮球場的學校只有11個,占比為13.10%;有人工草皮的學校有54所,占比為64.29%;建設的是土場地球場和水泥場地球場的學校數分別有16所、3所,占比分別為19.05%、3.57%。上述結果可以看出,雖然所有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都具備足球場,但部分學校場地比較簡陋,一些學校因為經濟條件較差,配備的足球場地為土場地或水泥場地。
綜上所述,當前足球特色學校配備的足球師資仍然不足,場地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學校以及足球師資要深刻認識到校園足球發展的多重價值與使命,深刻認識到校園足球普及與提高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關系,做好政策的頂層設計,加強引導。一是建立引導普及與提高的政策導向機制,在對校園足球的評價、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評價以及對足球特色學校的評價中,都將足球活動的普及與提升作為評價的兩個方面;二是研究足球運動特長學生升學政策以及評價機制,完善升學考試政策、學籍管理制度,為有足球特長的學生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為培養足球后備人才提供順暢的渠道;三是建立各級足球運動隊銜接機制,健全足球運動人才“一條龍”培養體系,實現足球人才無縫對接培養。
校園足球普及與提高的主要活動載體為足球課程、足球訓練、足球競賽等,組織載體為學生足球隊、足球興趣小組,其中各種載體在普及和提高方面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比如,足球課程側重于普及,足球訓練側重于提高;足球興趣小組側重于普及,足球隊則側重于提高。在對當前足球特色學校的調查中發現,雖然都開設了足球課程,但是足球課程教學質量有待提高,部分學校實行“放養式”的教學,沒有系統傳授學生足球技能;經常性參與足球活動的學生人數仍然較少;學校足球隊參與競賽機會較少。因此,雖然當前在推動校園足球普及上取得長足的發展,但是在提高學生競技水平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需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系統地傳授足球教學技能,建立從小學到高中一體化的足球教學體系;另一方面,需要大力開展課外足球活動,營造良好的足球氛圍,鼓勵每個身體條件允許的學生都盡可能積極參與到足球活動中來,在足球課外活動培養足球運動的興趣,提升足球運動技能水平;再一方面,完善班級、年級、學校的三級競賽體系,建立小學、初中、高中聯賽體系,為學校足球隊提供更多的參加競賽的機會,從而推動學生足球競技水平的提升。
在調查中發現,當前足球特色學校配備的足球師資一是數量較少,大多數學校配備的足球師資數量在1-2名;二是質量不高,足球特色學校中的足球師資相當部分由原始專業為非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擔任,足球專業的師資較少,其專業性有待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足球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足球技能水平以及足球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引進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聘請優秀的足球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到學校擔任足球兼職教師。足球場地是學生開展足球活動的必要條件,在調查中發現相當部分學校足球場地不能完全滿足學生開展足球活動的需求,且少部分學校場地條件較差。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投入,通過改建、擴建等方式加強學校足球場地建設,加強維護和保養;另一方面鼓勵將更多的體育場館建在學校周邊,提供給學校使用,引導更多的社會足球場向學生低收費或免費開放。
校園足球活動從以前的體育部門牽頭改為教育部門牽頭,體育、發改、財政、新聞宣傳、共青團等多個單位聯合推進,體現為對校園足球普及的重視,將校園足球與教育事業發展同部署、同推進。但是在由教育部門牽頭后,部分地區體育部門作用弱化,恰恰體育部門是推進校園足球提升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加強教育、體育的整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聯動機制,充分利用教育系統在學校管理、組織、教育教學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體育部門在競賽組織、專業足球人才、訓練指導等方面的優勢,加強“體教融合”。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足球教師認為當前推動校園足球普及與提高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為家長支持不足、學校重視不夠等。因此,要全方位加強對校園足球活動的宣傳,提高人們對校園足球的認同和支持。同時,宣傳校園足球活動發展取得的成績,讓學校和家長都加入到推動校園足球發展的力量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