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偉,徐 碩,談月康,楊承文,朱德臻,覃朝暉
(1.徐州醫科大學管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2.徐州醫科大學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研究中心,江蘇 徐州 221004)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暴發以來,目前局部地區疫情呈散發狀態,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輕心。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人們的心理問題也與疫情防控同樣重要[1]。大學生正處于多種情感因素交互復雜的特殊時期,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為會出現一系列消極反應,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可能由此而生[2]。醫學生作為未來衛生保健工作隊伍的成員,是構成衛生保健系統重要的一部分,其身心健康狀況尤為重要[3]。疫情期間,為控制病毒蔓延,學校以線上教學為主,改變了學生常規學習方式,使其心理狀態發生變化[4]。區域性疫情散發使醫學生群體面臨更嚴格的流動性管理和持續性線上學習,若不及時進行有效干預,很容易對其心理造成影響。因此,及時了解醫學生群體心理狀況,促進醫學生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本研究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將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局部地區疫情散發時,出現疫情地區醫學院校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為改善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策略與依據。
本次調查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某醫科大學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校內年級進行分層,向大一至大四各年級學生分別發放一定數量的問卷,學生自愿填寫。共發放問卷1 250份,回收有效問卷1 174份,有效回收率為93.92%。
選用SCL-90評價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SCL-90是心理衛生研究和臨床工作中廣泛應用的心理健康評定工具,包括軀體化(12項)、強迫癥狀(10項)、人際關系敏感(9項)、抑郁(13項)、焦慮(10項)、敵對(6項)、恐怖(7項)、偏執(6項)、精神病性(10項)、其他(7項)10個因子、90個自評項目。每個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90~450分,得分越低,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好[5]。
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等統計方法比較不同因素對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對各因子得分進行分析,顯著性水平為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SCL-90陽性篩查標準,參與測試的醫學生中總分>160分的11人,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的4人,共15人,占總人數的1.28%。醫學生SCL-90得分情況見表1。其中,因子得分≥2分者占比前三的因子分別是:精神病性、偏執及恐怖。研究對象除恐怖因子得分外,各因子得分、總分及陽性項目數均顯著低于國內成人常模(P<0.001)。
表1 醫學生SCL-90得分情況(±s,分)

表1 醫學生SCL-90得分情況(±s,分)
因子 t-39.84-38.76-62.79-43.19-24.19-42.88 0.935-25.74-10.91--57.02-56.04-101.37 101.37國內常模P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總分總均分陽性項目數(個)陰性項目數(個)得分1.16±0.18 1.34±0.25 1.21±0.24 1.23±0.21 1.23±0.22 1.17±0.25 1.24±0.28 1.21±0.29 1.19±0.31 1.10±0.20 108.92±12.60 1.21±0.14 8.61±5.51 81.39±5.51 1.37±0.48 1.62±0.58 1.65±0.51 1.59±0.59 1.39±0.43 1.48±0.56 1.23±0.41 1.43±0.57 1.29±0.42-129.96±38.76 1.44±0.43 24.92±18.41 65.08±18.33<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50<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因子得分≥2分者[n(%)]7(0.60)16(1.36)18(1.53)8(0.68)12(1.02)23(1.96)30(2.56)33(2.81)43(3.66)10(0.85)----
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不同性別醫學生因子得分的差異(見表2)。SCL-90總分及其各因子得分中,只有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在性別上有顯著性差異,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15),說明女生對人際關系更敏感。
表2 不同性別醫學生SCL-90得分比較(±s,分)

表2 不同性別醫學生SCL-90得分比較(±s,分)
t男P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總均分因子 女1.16±0.18 1.34±0.26 1.23±0.24 1.23±0.23 1.22±0.23 1.17±0.25 1.24±0.29 1.22±0.29 1.20±0.31 1.11±0.20 1.22±0.14 1.15±0.18 1.33±0.24 1.19±0.23 1.23±0.20 1.24±0.23 1.17±0.25 1.23±0.27 1.20±0.28 1.19±0.31 1.10±0.20 1.21±0.14 0.792 0.323 2.446 0.21-1.136 0.179 0.476 1.412 0.796 0.971 0.836 0.429 0.747 0.015 0.833 0.256 0.858 0.634 0.158 0.426 0.332 0.403
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檢驗比較不同專業醫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差異,結果見表3。不同專業醫學生強迫癥狀及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事后檢驗結果顯示,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強迫癥狀及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其他專業學生,中醫學專業學生強迫癥狀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基礎醫學專業學生。
表3 不同專業醫學生SCL-90得分比較(±s,分)

表3 不同專業醫學生SCL-90得分比較(±s,分)
注:*P<0.05;序號表示專業
因子臨床醫學專業(3) 醫學技術專業(4) 口腔醫學專業(5)F 事后檢驗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總均分基礎醫學專業(1)1.16±0.20 1.31±0.27 1.20±0.24 1.23±0.27 1.22±0.23 1.17±0.26 1.23±0.29 1.20±0.30 1.18±0.29 1.11±0.20 1.20±0.17預防醫學專業(2)1.18±0.22 1.40±0.27 1.29±0.30 1.27±0.26 1.21±0.22 1.18±0.27 1.29±0.31 1.23±0.34 1.23±0.35 1.13±0.22 1.25±0.18 1.14±0.15 1.33±0.22 1.19±0.21 1.22±0.18 1.23±0.22 1.17±0.24 1.24±0.27 1.19±0.25 1.19±0.30 1.09±0.19 1.20±0.09 1.16±0.19 1.34±0.24 1.20±0.24 1.20±0.17 1.24±0.23 1.15±0.23 1.26±0.27 1.26±0.32 1.19±0.34 1.12±0.23 1.21±0.14 1.17±0.15 1.32±0.22 1.18±0.20 1.20±0.14 1.27±0.26 1.12±0.18 1.21±0.25 1.25±0.30 1.22±0.36 1.07±0.12 1.21±0.09中醫學專業(6)1.19±0.30 1.39±0.33 1.24±0.29 1.26±0.27 1.26±0.29 1.19±0.31 1.21±0.31 1.25±0.34 1.21±0.28 1.11±0.27 1.24±0.23護理學專業(7)1.16±0.16 1.32±0.28 1.22±0.24 1.22±0.20 1.22±0.22 1.19±0.28 1.20±0.25 1.22±0.28 1.13±0.20 1.11±0.23 1.20±0.14藥學專業(8)1.14±0.13 1.34±0.21 1.19±0.22 1.22±0.18 1.22±0.19 1.17±0.20 1.23±0.27 1.22±0.27 1.20±0.33 1.10±0.17 1.20±0.09 1.023 2.299*3.248*1.394 0.904 0.681 1.189 1.017 1.147 1.166 1.878-2>1/3/4/5/7/8,6>1 2>1/3/4/5/7/8--------
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檢驗比較不同線上學習時長醫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差異,結果見表4。不同線上學習時長醫學生的焦慮因子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每天線上學習時長>6小時的學生焦慮因子得分高于每天線上學習時長3~6小時和<3小時的學生。說明醫學生每天線上學習時間越長,焦慮程度越嚴重。
表4 不同每天線上學習時長醫學生SCL-90得分比較(±s,分)

表4 不同每天線上學習時長醫學生SCL-90得分比較(±s,分)
注:*P<0.05;序號表示學習時長
因子 >6小時(3)1.15±0.16 1.34±0.22 1.20±0.21 1.22±0.17 1.26±0.23 1.18±0.25 1.23±0.26 1.20±0.27 1.17±0.26 1.09±0.19 1.21±0.09 3~6小時(2)F 事后檢驗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總均分<3小時(1)1.17±0.22 1.35±0.32 1.19±0.24 1.25±0.33 1.19±0.23 1.18±0.31 1.24±0.30 1.23±0.33 1.18±0.29 1.08±0.20 1.21±0.21 1.16±0.18 1.33±0.25 1.22±0.25 1.22±0.21 1.23±0.22 1.16±0.24 1.24±0.28 1.21±0.29 1.20±0.32 1.11±0.20 1.21±0.14 0.557 0.634 1.108 0.933 3.203*0.384 0.176 0.467 1.481 2.185 0.142----3>1------
調查顯示,參與測試的醫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總分及陽性項目數(除恐怖因子外)均顯著低于國內成人常模,說明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較好。因子得分≥2分者占比前三的因子是精神病性、偏執及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較高的情況在大學生中比較常見,學業、社交、人際關系、就業等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心理壓力;偏執則可能是學生對自己的角色認知模糊、定位不清楚、思想不夠成熟、情緒不穩定而帶來負面影響。另外,恐怖因子得分較高很可能與個人成長和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在當下社會,父母對孩子過于偏愛寵溺,從而使孩子的獨立自主性較弱,不敢嘗試獨自完成或者獨自經歷一些事,這也會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心理問題可能會引發一些極端事件,需要得到廣泛關注。
調查顯示,參與測試的醫學生SCL-90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中,只有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在性別上有顯著性差異,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5),說明女生對人際關系更敏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女生的情緒體驗可能更為敏感,其消極的情緒問題可能更突出,這與相關研究一致[3],說明女醫學生的心理問題更應該被重視。
不同專業醫學生SCL-90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中,強迫癥狀及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強迫癥狀及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其他專業學生,中醫學專業學生強迫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基礎醫學專業學生。面對重大突發事件,社會各界均承受著心理沖擊,醫學生學習任務繁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則面臨更大的挑戰,相對于其他專業醫學生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線上學習時長會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每天學習時長>6小時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學習時長3~6小時和<3小時的學生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學習時間越長越容易無效學習,貪多、淺嘗輒止、以知識量作為衡量標準,會使學生忽略對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且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會導致視疲勞、精神萎靡,進而使學生處于越學習越焦慮的狀態,陷入惡性循環。
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分析結果顯示,醫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精神病性、偏執及恐怖幾方面,這幾類心理問題涉及的是個體成長過程中的壓力、人際關系及獨立自主成長等方面內容。因此,學校可以開展一對一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推文、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保證活動效果,讓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針對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學生存有一定的心理問題,與性別、專業、學習時長、學習方式等有關。因此,需要幫助醫學生正確對待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對醫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勵醫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靈活調整學習時長及活動時間,做到勞逸結合,讓所有人都動起來,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高效率的學習之余得到有效的鍛煉,保障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