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宏偉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位于忻州市繁峙縣東南部的光裕堡鄉是一個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果業為主的農業鄉鎮,轄11個行政村,現有居民4886戶、12455人,其中黨員408名,有14個黨支部。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繁峙縣光裕堡鄉緊盯基層社會治理難點、堵點、漏點,著力構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綜治“六治”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讓“六治”之“光”照亮群眾幸福之路。
基層黨組織作為整個黨組織的“神經末梢”,是引領基層治理的主要力量。光裕堡鄉始終把講政治作為基層治理第一要求,持續加強黨員隊伍教育管理,每年對各村的黨建工作進行考核,引導黨員干部“站好位、帶好頭、干好事”。在此基礎上,設立11個網格、48個輔助網格,村“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和農村黨員擔任兼職網格員,經常開展日常巡查走訪,掌握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實現黨建進網格、服務進網格、治理進網格。
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最能破解基層治理難題。光裕堡鄉每月15日組織全鄉網格員集中學習、交流經驗、分享案例,并利用村大喇叭、宣傳欄、標語、微信群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及時排查矛盾糾紛,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實、做細,不留死角。
法安天下,德潤民心。光裕堡鄉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大喇叭、微信群、重點人群幫教等方式,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讓村民之間友好相處、互幫互助。在此基礎上,光裕堡鄉積極開展星級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對義務勞動、好人好事、見義勇為、帶富能手、尊師重道等家庭給予直接積分獎勵;并通過“愛心超市”進行積分兌換,著力提升群眾文明素質,激發其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光裕堡鄉積極規范村級“四議兩公開”制度,讓群眾對“三資”管理、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惠民惠農政策落實、遵紀守法情況等進行全程監督;不斷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和禁賭禁毒會,引導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提高;制定村干部的責任及任務清單,做到有章可循、責任到人;設置意見箱和留言冊,實現共商共治、共治共享。
數字化“智理”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光裕堡鄉積極設立村便民服務中心,推廣一站式智能公共服務,為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持續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全鄉11個村共安裝了186個監控攝像頭,有效防范了偷盜等案件發生。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和諧平安。光裕堡鄉積極加強村綜治中心建設,建立健全群眾接待室、調解室、視頻監控室、心理服務室、法律服務室,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統一調度處置平安建設和涉穩事項,不斷提升實戰效能。在此基礎上,以“平安家庭”創建為著力點,充分發揮治保會、調委會、治安巡邏隊“兩會一隊”作用,加強社會面管控。大力推廣“技防入戶”“鄰里守望”等自防互防措施,實現了“問題處置不出村,矛盾風險不上交”的目標。
織好“一張網”,布好“一盤棋”,唱好“一臺戲”。繁峙縣光裕堡鄉“六治融合”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探索實踐,釋放出蓬勃活力,逐漸實現了基層治理的大融合、大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