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書鑫
(鉛山縣中醫院消化內科,江西 鉛山 334500)
慢性胃潰瘍(chronic gastric ulcer)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可發生于任何群體,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1]。臨床患者多伴有反酸、灼熱和噯氣癥狀,部分患者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不及時有效治療,可能誘發胃癌,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安全[2]。目前,臨床治療慢性胃炎的方法較多,如何科學合理選擇是當前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3]。由于病因復雜多變,臨床多采用聯合治療方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是臨床常用聯合藥物[4]。奧美拉唑可抑制質子泵活性、胃酸分泌,利于患者的康復[5]。但是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潰瘍對胃腸功能及Hp 根除率的影響的相關研究上存在爭議[6]。本研究結合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04 例慢性胃潰瘍患者臨床資料,觀察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潰瘍的療效及對患者胃腸功能及Hp 根除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鉛山縣中醫院收治的104 例慢性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2~57 歲,平均年齡(39.57±1.34)歲;病程8~28 個月,平均病程(18.34±2.09)個月。觀察組男25 例,女25 例;年齡23~58 歲,平均年齡(39.91±1.41)歲;病程8~30 個月,平均病程(18.86±2.14)個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消化道疾病診斷病理學》中關于慢性胃潰瘍診斷標準[7];②均伴有不同程度上腹節律性、周期性隱痛、噯氣以及胃灼熱[8];③隱血試驗(+)[9]。排除標準:①合并胃出血或胃穿孔者;②妊娠、哺乳期女性;③合并免疫缺陷或惡性腫瘤者;④對研究藥物過敏者;⑤認知缺陷或交流障礙。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口服雷尼替丁膠囊(佛山手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231,規格:0.15 g/粒),2 次/d,0.15 g/次;阿莫西林膠囊(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726,規格:0.25 g),3 次/d,0.5 g/次;克拉霉素片(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784,規格:0.25 g/片),2 次/d,0.25 g/次,連續治療1 個月。
1.3.2 觀察組 采用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其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藥方式和劑量同上,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海南海靈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92,規格:20 mg/粒),1 次/d,20 mg/次,療程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Hp 根除率、臨床癥狀評分、胃功能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4.1 臨床療效[10,11]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測炎癥徹底消失,或潰瘍基本愈合;有效:臨床癥狀減少,胃鏡可見潰瘍縮小,炎癥減輕;無效:以上指標均未完成,甚至有加重趨勢。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Hp 根除率[12]待治療結束后當天,再次進行電子胃鏡檢查并取胃黏膜進行尿素酶實驗,同時采用14C 呼氣試驗進行測定,若二者均顯示為陰性則表示Hp 根除,反之則表示未根除。
1.4.3 臨床癥狀評分[13]依據嚴重程度分為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依次記為0 分、1 分、2 分、3 分,評分越高則表示癥狀越嚴重。
1.4.4 胃腸功能指標[14]分別于治療前1 d 和結束后1 d 晨時取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機常規血清分離后取上清液置于抗凝管,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兩組GCS、CKK、MTL 水平進行測定。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 21.0 版本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Hp 根除率比較 觀察組Hp 根除率為94.23%(49/52),高于對照組的80.76%(42/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94,P=0.025)。
2.3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觀察組胃部灼燒感、反酸、噯氣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胃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血清GCS、CKK 均低于治療前,MTL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GCS、CKK低于對照組,MTL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胃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慢性胃潰瘍發生率不斷上升。慢性胃潰瘍發病因素多樣化,具有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的特點[15]。相關研究顯示[16],Hp 感染是導致慢性胃潰瘍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他還包括長期使用阿司匹林藥物、長期飲酒吸煙以及急性應激等。因此,臨床治療慢性胃潰瘍的同時,應重視Hp 的根除。本研究選擇的奧美拉唑是第1 代質子泵抑制劑,可以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促進潰瘍愈合[17]。而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屬于常規抗生素,對于抑制以及根除Hp 有重要價值[18]。因此,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潰瘍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具體對胃腸功能、Hp 的根除效果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潰瘍效果確切,可提高治療總有效率。該結論與崔靜靜[19]的研究結果基本相似。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Hp 根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該治療方法可提高Hp 根除率。分析認為可能是由于奧美拉唑選擇性抑制H+、K+-ATP 酶,阻斷壁細胞分泌的H+細胞進入胃腔,最終達到抑制胃酸分泌作用,進一步提高胃腔pH 值,促進Hp 的消除[20]。另外,觀察組胃部灼燒感、反酸、噯氣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該三聯方法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痛苦,一定程度促進臨床治療依從性。治療后,兩組血清GCS、CKK 均低于治療前,MTL 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GCS、CKK 低于對照組,MTL 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奧美拉唑三聯療法可以改善機體胃腸功能。由于GCS、CKK 和MTL 是臨床胃黏膜功能的敏感指標,其中GCS、CKK 主要負責刺激胃酸分泌,而MTL 負責抑制胃酸分泌,表明該方法抑制胃酸分泌效果更優。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臨床不良反應少,具有良好的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潰瘍效果突出,在提高治療療效、改善胃功能指標、減輕臨床癥狀評分、根除Hp 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且不良反應少,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