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白梅
(1.天津市黃河醫院呼吸消化科,天津 300110;2.鄒城市人民醫院消化科,山東 鄒城 273500)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常見的可長期定植于人類胃黏膜的革蘭陰性微需氧桿菌,是胃潰瘍(gastric ulcer,GU)的主要病因之一。Hp陽性胃潰瘍患者的主要表現為胃部不適、食欲不振、伴嘔吐惡心和噯氣反酸等癥狀,嚴重時會發生胃出血、胃穿孔[1-3]。目前臨床多采用四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疾病,而該療法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導致后期治療效果逐漸下降,無法有效根治且易復發[4-6]。本研究秉承中西結合治療原則,應用中藥黃芪建中湯加減方聯合西藥四聯療法對Hp 陽性胃潰瘍患者進行治療,探討該中西聯合用藥對Hp 清除率以及復發率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天津市黃河醫院2019 年9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感染Hp 胃潰瘍患者26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聯合治療組,各130例。對照組男68 例,女62 例;年齡25~62 歲,平均年齡(46.34±3.02)歲;病程6 個月~4 年,平均病程(2.05±0.24)年;其中胃體部潰瘍31 例,胃底部潰瘍43 例,胃竇部潰瘍56 例。聯合治療組男66 例,女64 例;年齡26~62 歲,平均年齡(45.82±2.83)歲;病程6 個月~4 年,平均病程(2.11±0.44)年;其中胃體部潰瘍32 例,胃底部潰瘍45 例,胃竇部潰瘍5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潰瘍部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7]所有患者經胃鏡及14C 尿素呼氣試驗檢查均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與治療規范》及《消化性潰瘍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中Hp 感染胃潰瘍相關的診斷標準。
1.2.2 排除標準 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其他消化系統器質性病變、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藥物過敏史、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傳染性疾病、精神病史及治療依從性差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西藥四聯療法治療:使用一線治療藥物雷貝拉唑膠囊(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20,規格:20 mg),2 次/d,枸櫞酸鉍鉀膠囊(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756,規格:0.6 g),2 次/d,阿莫西林(四川援健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3908,規格:1.0 g),2 次/d 和呋喃唑酮(云鵬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937,規格:0.1 g),2 次/d。給藥1 周為1 個療程,連續給藥治療2 個月。
1.3.2 聯合治療組 在采用四聯療法基礎上聯合中藥黃芪建中湯加減方治療:其中四聯療法同對照組給藥方案,同時口服黃芪建中湯加減方,組方:黃芪30 g,白芍、枳殼各20 g,炒白術、茯苓、飴糖各15 g,香附、桂枝、高良姜、炙甘草各10 g,大棗5 枚。胃脘冷痛者加干姜、附子各6 g;納差、腹脹者加柴胡、木香、砂仁、陳皮各10 g;反酸噯氣者加煅牡蠣、赭石、旋覆花。水煎兩次后濃縮藥液至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 劑/d。給藥1 周為1 個療程,連續給藥治療2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各中醫證候評分及Hp 清除率及隨訪停藥3 個月后的復發率。療效評價標準[8]:①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潰瘍面愈合,14C 尿素呼氣試驗Hp 陰性;②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鏡檢查潰瘍面縮小50%以上,14C 尿素呼氣試驗Hp 陰性;③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胃鏡檢查均無明顯變化,14C 尿素呼氣試驗Hp仍為陽性;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中醫證候評分[9]:從胃脘痛、反酸噯氣、納差、口苦、口臭、大便干燥等方面評價患者的中醫證候,癥狀由輕至重分為無證候、癥候輕微、癥候明顯、癥候嚴重,分別記為0、1、2 及3 分。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藥物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中醫證候評分 聯合治療組胃脘痛、反酸噯氣、納差、口苦口臭、大便干燥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
2.3 Hp 清除率和復發率比較 治療后,聯合治療組Hp 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停藥后3 個月的Hp 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Hp 清除率和復發率比較[n(%)]
Hp 感染患者機體后,細菌的鞭毛和內毒素與蛋白酶會作用于胃黏膜組織,導致潰瘍面的產生。目前臨床治療Hp 陽性胃潰瘍患者主要以西醫聯合用藥為主,即采用四聯療法治療,如甲硝唑片、奧美拉唑、膠體果膠鉍等藥物,以此發揮抗菌功效,但該治療方法服用時間長后容易產生耐藥性,導致療效不佳[10-12]。
中醫學認為Hp 感染性胃潰瘍屬中醫“胃脘痛、痞滿、嘈雜、泛酸”范疇,多因外邪犯胃、胃失和降、脾運失常、情志不暢、肝失疏泄所致,為本虛標實之證[13,14]。黃芪建中湯是臨床上治療Hp 感染性胃潰瘍的經典名方,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固脫生肌;飴糖益氣生血、補中焦之氣,兩藥共奏益氣生血、補益脾胃之功效[15]。白芍養血補血、緩急止痛;桂枝溫陽化氣散寒;兩藥一涼一熱,調和陰陽[16]。紅棗補益脾胃、緩急止痛,炙甘草甘溫益氣,兩藥聯用補益脾胃、調和中氣。枳殼活血理氣,炒白術、茯苓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高良姜、香附散寒理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中補虛、補益氣血、固脫生肌、緩急止痛之功效[17,18]。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9,20],黃芪建中湯可有效改善血循環,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愈合,提高機體免疫力,在西醫四聯療法基礎上應用具有增效減毒的作用。本研究發現黃芪建中湯加減方聯合四聯療法用于治療Hp 陽性感染胃潰瘍,其總有效率為89.23%,而西醫四聯療法總有效率僅為46.92%,表明黃芪建中湯加減方能提高四聯療法藥物治療效果,并且黃芪建中湯加減方聯合四聯療法能明顯改善患者胃潰瘍臨床癥狀。本研究還發現,四聯療法與黃芪建中湯加減方聯合用藥能根據患者具體病癥對癥用藥,提高不同癥狀患者的中醫證候評分;黃芪建中湯加減方聯合四聯療法能提高Hp 清除率(93.08%),并降低Hp復發率(2.31%)。
綜上所述,黃芪建中湯加減方聯合四聯療法用于治療Hp 陽性感染胃潰瘍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有效改善胃病癥候,協同發揮并增強單一藥物治療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