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振剛 南曦 陶然 劉雅滌 史紅巖

6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仿制到自行研制,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伴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科技工業不斷培育航天人才,孕育出了包含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在內的航天三大精神。
無私奉獻作為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征,也是航天三大精神的核心力量,在不同的時期,它都是航天精神不可磨滅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歲月里激勵著無數先輩奉獻航天,為中國國防事業奮斗終生,也正是因為他們身上的這種精神讓中國的航天事業在短短60多年的時間內從一篇空白到躋身世界前三。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社會變遷、企業競爭壓力、自身觀念變革等種種因素中也在發生改變。本文主要從理論方法和探索實踐兩個視角,介紹在新形勢下如何通過政治文化建設激發人才奉獻航天。
通過梳理政治文化建設的理論方法,從政策視角系統解讀如何激發奉獻航天之泉。
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一個人自發的、不計個人得失的付出,它是由內生動力而產生的。內生動力是推動人才奉獻航天、為實現航天夢不懈奮斗的內因,它是一種內在的原發動力,具有三個特性:能動性、目的性及可變性。
一是具有能動性。內生動力是人的主觀意識,對人的行為起到指導和推動作用。航天人創先爭優的內生動力越強,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越高,工作中攻堅克難就越充滿活力、富有成效。航天人內生動力的強弱,關系任務的進度,決定任務的質量,影響任務的成敗。
二是具有目的性。內生動力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任何心理現象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人的內生動力產生也是有目的和動機的。航天人為航天奮斗的內生動力來源于航天人自身使命完成的需要,是對偉大和優秀的向往和追求。要激發航天人為航天奉獻自我的內生動力,就要培養航天人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事業觀,激發航天工作者對實現自身價值的追求。
三是具有可變性。人的內生動力既受個人思想和內在素質的影響,也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不是持續不變的。內生動力具有可塑性,既可以通過培養、激勵等措施來激活放大,也會受挫折、情境等因素影響而減小或消失。因此,當航天人內生動力不足時,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的積極“給力”和外部刺激,有效激活和強化航天人的內生動力。
正是由于激發奉獻精神的內生動力的能動性、目的性和可變性特征,才需要正確的引領手段,去給予航天人才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歸屬感和使命感、以及更好的發展規劃,讓人才更加自主、更加自愿的探索科技,奉獻航天。
1.2.1政治引領,樹牢家國情懷
航天事業不同于其他工作的最大特點就是其發展對于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背景。作為一項集中了眾多高新技術的領域,航天精神從來都是國家意志和能力的重要制高點。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強化。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航天強國,實現航天夢,為新時期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期望,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藍圖,可以作為航天人才共同的目標追求和行動指南,因此必須突出政治引領作用。同時,企業的政治文化建設是關于職工理想、道德、價值觀、人際關系、企業精神等方面的建設,對整個企業文化起著指導性的作用。通過政治引領,加強以航天三大精神為內核,保密、安全、質量為特色的航天文化建設,塑造新時代航天精神和靈魂。緊密結合“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開展,加強人才團結引領服務,引導人才對黨忠誠,樹牢家國情懷,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1.2.2價值引領,實現崗位認同
人才隊伍建設離不開薪酬的合理分配。合理的薪酬結構的最大作用就是培養人才隊伍主動奉獻,積極工作的意識,把人才隊伍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并不意味著不斷加薪,而是組織管理層需要注重航天人才的價值引領。
建設正確的價值引領,一方面組織領導層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于薪酬結構有清晰、正確的把握,建立合理的價值分配體系,根據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三個核心點,將人與職位分開評價,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最后根據業績進一步評價,從組織層面最大可能的發揮航天人才的人才價值和對工作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價值導向是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注重樹立人才正確的價值觀念,要引導航天人才認識到自身的崗位價值,認識到所在崗位對于社會、國家的社會價值以及對于國防事業穩定性的重要作用。正確的價值導向還需要幫助航天人才認識到自身的創造價值,淡化利益驅使,將自我價值的實現作為個人理想實現的重要部分,突出個人貢獻。
1.2.3文化教育,激發內生動力
政治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體現,反應了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取向,是企業在精神層面的展現與表達。它將文化引入企業管理領域,以尊重人在企業的主體地位為中心原則,激發員工的內在活力,開發員工的動力源泉,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激情和智慧,實現員工的全面發展,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
航天三大精神反映著不同時期航天事業的特征,體現了一脈相承的偉大民族精神,是航天文化的精髓,是全體航天人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勢和價值取向,已經滲透到航天企業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奮斗目標、價值取向、競爭意識、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等多方面,已經逐漸成為航天企業政治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內容。推進航天文化教育是我們激發航天人才奉獻航天的重要任務。文化的精神和意義就在于“化”“化”者教化也,需要極大的拓展文化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科學道德培養與航天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形成“航天文化感召人,國防事業成就人”的良好社會環境。
根據前文對政治文化建設與引領的理論方法,某航天研究所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政治文化建設工作實踐,為理論方法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研究所一直強調以國家為重,并在政治文化工作中引導員工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中選擇前者,潛移默化影響著員工的價值觀,形成被全所員工一致認同的企業發展使命與發展愿景。企業使命與企業愿景有機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所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指導科研人才的精神文化與科研水平共同發展,相輔相成。讓精神文化不斷激勵人才提高科研水平,科研水平的提高又使人才站在更高層次理解精神文化,提升精神文化水平。
研究所強調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使員工在功利化社會中始終保持報國初心、強軍使命,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上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將學習成果轉化成推動航天強國建設的強大動力,開展選舉“黨員示范崗”活動,以“黨員示范崗”的標桿作用培養員工對黨忠誠、矢志軍工的精神,引領航天人才奉獻航天。
研究所注重培養和樹立科研工作的先進榜樣,以大力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員工學習先進,爭做先進,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完成企業的社會及經濟目標。
自2015 年以來,研究所開展兩屆榜樣評選活動,以肯定所科研人員在工程研究中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針對試驗任務評選星級人物,獎勵星級人物在試驗任務的優秀表現;針對質量、創新、班組建設評選星級團隊、工人先鋒號、質量優秀管理班組等榮譽集體,鼓勵各科研團隊發揮團隊的優勢力量。通過多平臺、多渠道宣傳榜樣的先進事跡,以評選結合宣傳的發揮先進人物的示范效應,營造“人人學習榜樣、人人爭做榜樣”的氛圍。員工在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中,會嚴格要求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精益求精,不僅自己取得更大進步,同時企業也獲得更好發展。
研究所積極開展員工理想信念教育,并充分運用信息時代信息傳播量大、傳播速度廣的特點,打破傳統的講課式、填鴨式政治思想教育,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利信息化手段開設中央精神學習、榜樣力量及掌上課堂等板塊,打造指尖上的教育平臺,鼓勵員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零碎時間完成黨中央精神、企業文化精神的學習,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與員工“零距離”。
研究所黨委將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講堂教育與航天文化建設緊密結合,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形成“航天文化感召人,國防事業成就人”的濃厚氛圍。所團委開設微信公共號,從青年員工角度談理想、講信念,形成內容鮮活的航天文化宣傳平臺,逐漸成為豐富青年員工精神文化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載體。重視多元文化精神與航天精神相結合的政治思想教育,如“鑄魂工程——紅色理想信念培訓”,將井岡山精神與航天精神融會貫通,指導航天人才更加積極主動投身航天事業。積極開展跨領域的黨建交流活動,不斷吸收其他企業文化建設的優點與先進之處,最大化發揮黨支部在航天人才政治思想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