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欣
(廈門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廈門 362000)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開展的課程要強調實用性和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當代高等院校教育的主要目標,這對學生畢業之后走上工作崗位快速轉換角色尤為重要。
目前還有許多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還停留在編程、計算等基礎技能方面,許多課程的設置已經與社會嚴重脫節,教學手段與實驗手段相對落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差別不是很大,課程設置缺乏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的培養,對解決問題缺少思考,學生不知道所學內容與未來工作的聯系,導致學生學習態度散漫,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實現“應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轉變,以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是目前高校的重要目標[1]。
一些民辦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師資力量不能滿足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失調,只能大班上課。每個教師在課堂中管理著60~70人的班級,導致教師不能兼顧到每個學生,也不能及時指導每個學生,長此以往使某些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活力。同時,教師的缺失也使教學任務加重,每個教師每學期都要主講2~3門課程,新的課程教學任務使教師不斷地進行備課、磨課,這樣循環往復讓教師身心疲憊,沒有時間自我提升和進修。應改變大班授課和大班上機實驗的現狀,改以小班為主,保證學生在課堂及上機實驗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解答[2]。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堂上一直傳授知識,學生一直聽教師講,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很少,教師把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很難調動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滯后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要求。教學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只是應付課程考試。一學期下來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學習了什么,對后續課程的學習有什么作用,更不知道未來要做什么。
“Java框架技術”是一門要求實踐能力較強的綜合課程,由于受到原來人才培養方案的影響,長時間處于不變的狀態,以前實踐課程時教師用大量的時間現場演示一遍程序,得到結果,之后再逐條講解每條語句,最后學生跟著敲代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缺乏對問題的思考,甚至有些學生提交完作業都不知道這個實驗目的是什么,學習內容是什么,代碼出現問題只知道找教師,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修改錯誤代碼。長此以往,學生不再動腦,致使其動手實踐能力無法提高。針對這種情況,要怎么改?一是上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硬件設施上平時要開放計算機專業實驗室,讓學生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強動手能力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參加教師做的科研項目,給學生分配一些任務,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二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平時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項和專業相關的競賽,讓學生在比賽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職責一定要分明,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由教學任務開始,通過觀察后進行總結,同時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得出結論后再對實踐活動進行指導,教師起到的作用就是及時輔導和答疑,讓學生和教師對課程共同進行探討和研究,這樣才能使教與學統一。在日常教學中學校要積極搭建各種比賽平臺,通過學分制引導學生參與競賽,根據比賽獲獎情況,學生獲得相應學分。堅持競賽與常規教學相互滲透,以競賽帶動教學,通過教學為競賽輸送人才,使二者相互融通、相互促進,這樣不僅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還促進了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優化了教學管理,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并為學生提供了團隊合作機會[3]。
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畢業生。一般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在人才培養上缺少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校企合作具體可分校內、校外兩層次來開展:企業安排講師參與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和本校教師一起制定課程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實際操作可以放在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實驗室進行。同時,組織學生參與企業組織的實訓,通過去企業隨時了解計算機方面的新知識。校企合作的優勢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力,能夠使學生將學習內容應用到實踐中,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4]。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進行“Java框架技術”課程改革,能夠改變以往教學內容滯后、實踐技能缺乏等教學弊端,真正做到緊跟企業人才需求缺口,強化學生實踐培訓,方便學生日后就業[5]。按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重新制定教學內容,對選修課、專業課進行合理搭配,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得到培養,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工科專業開設的課程基本上都要與企業需求的技能相匹配,尤其是計算機專業教學更要結合企業的需求,大部分同學將來從事軟件開發的工作,因此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不能單單只局限于教師對知識的傳授,更要求教師實現翻轉課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輔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Java框架技術”課程在廈門工學院是在第六個學期開設的,根據課程特點調整教學內容,適當增加實踐學時,主要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Java框架技術”課程之前,學生要完成“數據庫原理及應用”“Java程序設計”“Web編程技術”等課程的學習,針對這一系列課程的設計要連貫,教授課程的每位教師要互相研究教學內容,使每門課程的教學相互聯系,成為有序的整體。“Java框架技術”課程主要有三大框架模塊,分別是Spring、SpringMVC和MyBatis。Spring是一個企業級框架,它使JavaEE的開發更加簡單,提供了一個高效的方式構造整個應用,把單層框架以最佳的組合糅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連貫的體系。SpringMVC是基于Java語言開發,實現了MVC模式的輕量級Web框架。MyBatis是一個開源的數據持久層框架,主要將程序中大量的SQL語句分離出來,配置在相應的配置文件中,這樣實現了在不修改代碼的情況下,直接在相應的配置文件中的修改SQL語句。熟練掌握這三個框架可以讓學生快速地對項目進行設計與開發,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項目驅動教學法,根據項目需求來教學,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尋求知識,是學生應用開發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6]。講解每個框架時把一個大項目分成一個個小單元,每次上課將教學內容變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任務的形式下發給學生,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和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實操能力。引導學生成為項目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聆聽者。同時,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式教學方法,根據人才的個性類型適當調整各種教學方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占的比重,既兼顧傳統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又滿足人才分類的個性化教學的需要[7]。對基礎差的同學在實驗過程中以課程的基本內容為準則,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求他們參與真正的項目開發,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
Java框架實訓要以企業的真實項目作為題目,學生可以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鞏固并掌握Java框架實訓體系涉及的編程技術,了解企業級項目的開發流程[8]。學校可邀請一些有開發經驗的公司講師來學校與本校教師對課程資源進行重新調整,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學校、企業等多方聯動的管理組織機構,由企業統一安排頂崗實習崗位[9]。在實習的過程中,教師詳細記錄每個學生的情況,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直接推薦到公司,這樣良性循環對企業和學生都有幫助。
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現有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知識體系結構、課程資源與評價體系等進行合理調整和改革。由于目前線上學習資源非常豐富,為了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課程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布置教學內容,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1)學生自主線上學習:學生自主進行線上課程學習,教師通過任務點的形式設置線上課程資源(視頻和章節測試),并且通過話題討論或專門設置的章節答疑板塊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線上答疑。
2)設置任務點:學生通過超星學習通觀看課程視頻,利用所提供的PPT和課堂筆記進行自主學習,超星學習通會自動記錄學生學習的過程,為過程性考核提供依據。
3)線上討論:每個章節都單獨設置學習答疑輔導專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碰到問題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教師及時答疑輔導,并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和重點問題進行整理記錄,在上課時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統一解惑。
4)平臺練習:學生自主完成章節知識點的學習后,可自行完成章節測試以及各章節編程能力的測試,方便學生進行自我測試和評估。
5)課堂教學環節:通過線上的自主學習,學生對大部分知識點已經有所掌握,所以課堂教學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加深鞏固知識點,梳理重難點內容,答疑輔導,講解習題和隨堂測驗。
以往的評價體系是以結果為導向,不考查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學生學習期間是否努力,若最后成績不合格,則判定該學生本門課程不達標,這樣的評價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要兼顧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應增強學習過程性考核,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以“過程性考核+期末考試”多元素成績為考核依據,考核學生基礎知識和學習表現,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不但要對期末學習成績加以重視,還要對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加以重視,根據課程特點制定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
原來的課程考核以閉卷方式進行,以最終的卷面分來評定學生這門課程的成績,缺乏實驗實踐教學考核標準[10]。“Java框架技術”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程序編寫能力,可采用上機考試,通過一個小案例的設計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通過“項目+答辯”分組考查學生,教師可以分配幾個題目并布置題目要求,布置的項目如表1所示。自由分組每組4~5人,指定其中某人為組長,然后進行項目的開發,最終通過項目的演示和答辯確定成績,項目答辯成績評價表如表2所示。答辯時小組成員根據自己完成的任務進行演示,組長主要負責對系統的整體把握以及演示系統的整體功能,其余成員主要演示自己所做的部分,如數據庫的設計及鏈接、功能模塊的編寫、前端網頁的設計、系統的測試等等。通過分組項目,讓學生共同協作完成課程設計任務,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軟件設計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表1 項目及要求

表2 項目答辯成績評價表
最終考核結果為60%考試成績+40%平時過程考核成績。過程成績評價表如表3所示,部分同學的過程考核成績如表4所示。從結果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課程的最終考核成績與以前相比大幅度提高,掛科同學明顯減少,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更高。

表3 過程成績評價表

表4 部分同學過程考核成績
本文主要分析“Java框架技術”這門課程的改革內容、改革方式及評價體系。教學改革一定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導,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做到翻轉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改革效果來看,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掛科率較以前明顯降低。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繼續豐富課程的線上教學資源庫,進一步加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