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圣曜
初中生物理知識學習淺層化、表面化等問題是制約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發展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新時期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促進學生實現深度學習與高效學習逐漸成了廣大教學工作者所需重點關注與亟待解決的關鍵教學任務。但由于初中物理知識理論性與抽象性較強,且具有知識點分散、內容深奧等學科特點,這就使學生在實際的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因物理知識模塊連接感不強而難以建立起完善、全面的物理知識體系,其物理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的發展自然也會受到相應的阻礙與限制。因此,為從源頭上改善與優化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這一教學問題,加強對初中物理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與關鍵。基于此,本文將從分析項目教學法本質、特點以及教學可行性出發,結合實際教學案例探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應用項目式教學法的有效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整體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發展。
一、項目式教學法概述
(一)內涵
所謂項目式教學指的就是一種以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以及“做中學”理論為基礎所發展而來的創新教學策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法,要基于教學內容與知識之間所存在的邏輯性,將其合理的劃分成若干個相互獨立但又彼此聯系的教學項目,每一教學項目的設計都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且始終圍繞特定教學主題合理整合相關內容,從而構建起系統、完整的學習模塊,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與有效學習。相較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項目式教學法主要強調的是學生中心、項目中心以及實際經驗中心,且始終關注著學生跨學科式的探究學習;相較于研究性學習,項目式教學法的可操作性更強,更有利于學生抓住現象或事物的本質,實現學習體驗的深化;而相較于問題驅動式教學,項目式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在真實學習活動中綜合素質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項目式教學法是一種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創新式教學策略。這與我國當前素質教育的教學追求高度一致。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應用項目式教學法時,就要加強對學生實際物理學習情況與初中物理實際教學目標和要求的結合,以學生在真實物理學習環境中的某一復雜問題為項目教學主題,以理論與實踐應用連接更為密切、知識拓展空間更大的物理問題為主要項目對象,去設計合理的項目任務與項目內容,并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開放式的探究學習,從而在充分發揮與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促使學生建構起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得到扎實物理知識經驗的積累,實現物理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持續提升與穩定發展。
(二)特點
1.目標指向多重性。項目式教學法教學目標指向的多重性主要體現在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方式拓展以及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三個方面。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主要是教師為學生構建真實的學習環境,通過引導學生展開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促使學生實現知行統一。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思想便會得到極大程度的轉變,學生的學習的主體性與主觀能動性便會得到更充分與自由的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也會因此而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也會自然而然地實現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從而在有效拓展與豐富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創造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較于傳統的教學形式,項目式教學法更加關注與重視過程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結合,這在一定程度上便促進了教學評價制度的轉化,從而實現教育評價體系的有效完善。
2.可控性與可操作性強。項目式教學法中的教學項目長短不一,對初中物理這一較為基礎的物理教學而言,教師可通過選取小型項目的方式來有效增強學生物理探究學習的方向性與物理學科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這對提升學生物理學習可控性與可操作性而言同樣起到重要影響。
3.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性強。在項目教學法中,項目主題的選擇多源于學生實際生活與社會實踐,這在一定程度上便提升項目探究內容的實踐價值。并且,在學生推進項目的過程中,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將所學的物理知識合理的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這不僅有效地增強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促進了物理教學回歸教學本真,學生在動手操作與實踐探究的過程中,其學以致用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高。
二、項目式教學法的教學可行性分析
(一)貫徹三維教學目標,彰顯項目教學理念
新課改的持續深化,向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要求,即建構完善物理知識體系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發展物理學習技能、掌握科學探究思維方式方法的過程與方法目標;養成良好科學素養與探究求知精神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這三維目標的設定與項目式教學法的教學理念高度重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法學生便能在自主實施項目、展示項目結果與作品的過程中產生物理學習興趣、獲得物理學習成就感,且其物理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也會因此而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學結合實際生活,豐富項目教學來源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新版教材無論是在編排上還是在內容、素材的選擇上都加強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且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基礎性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便為項目式教學的組織與開展提供了豐富的項目選題來源。以物理教材為主要依據確定項目主題,不但能有效地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物理原理的感性認識與理性理解,其物理學習熱情與物理探究興趣也會因此而得到極大程度的激發與調動。
(三)符合認知發展規律,增強項目教學動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學科,物理知識的深度學習建立在學生的動手實踐的基礎上。而初中屬于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一環,這一時期的學業相對較為輕松,學習壓力與負擔也相對較輕,這在很大程度上便為學生提供了較為充足與寬裕的自主探索時間。而將項目式教學法合理地融入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便得到了更具方向性與針對性的引導,這既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為項目式教學法的組織與開展提供了動力。
三、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明確項目教學主題,構建高效物理課堂
在項目式教學中,項目主題或項目目的是影響項目教學整體教學實效的關鍵所在。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就必須要重視起對項目主題的選取與項目目標的明確制定。一個好的教學目標應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趣味性。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教學項目能更好地增強與提升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第二,針對性。教師要保障教學項目主題的設計能與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并要將物理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合理的融入教學項目中,以此確保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能實現有效的難點突破,實現深度學習。第三,合作性。項目式教學法注重強調的是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因此,在設計教學項目時,就要基于項目教學的這一特性,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預留足夠的空間,以此來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以人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材中第十五章中的第三節“串聯和并聯”一課教學為例,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在于掌握串聯與并聯電路的特點,能設計簡單的串聯與并聯電路圖,連接電路,并認識與了解實際生產、生活中的串聯與并聯電路實例。由此可見,本課有極為豐富的理論知識,也有較強的應用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應用與實踐項目式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時,就可基于項目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將學生合理的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串聯與并聯在實踐中的應用”為主題展開項目探究。首先,結合本課教學內容為學生發放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對串聯、并聯電路的基本特點與開關作用形成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并在課程導入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串聯、并聯電路,如家庭照明電路、家用電器電路、馬路中的彩燈電路以及路燈電路等,通過設置啟發性與引導性的教學問題來活躍與發散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在正確判斷電路連接方式的同時,實現對串、并聯電路特點的全面掌握與深入理解。其次,組織學生基于項目探究主題,合理利用多種實驗材料與設備組裝電路。在此過程中,教師則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傳授學生爭取的電路圖繪制方法,讓學生在正確繪制電路圖的基礎上再展開項目的探究實踐。并要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合理的劃分職責,協作展開項目的探究與分析。從而在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碰撞,鍛煉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同時,更好地提升與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最后,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項目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總結自己在項目探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的表現。以此有效地完善學生物理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實現深度物理學習。
(二)加強項目教學準備,助力項目有序實施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教學方法,這就使項目教學法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可控的突發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便會對項目教學的穩定進行與有序開展造成影響。因此,為規避此類現象與問題的出現,初中物理教師就要從以下兩點入手去優化項目的教學準備。一方面,合理劃分學生小組。教師要堅持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劃分學生小組,并基于分層教學理論將學生合理的劃分為A、B、C三個層次,以五人為一組,A、B、C三層學生1∶3∶1的比例來確定小組結構,做好小組成員的分工,為學生項目活動的進行夯實基礎。另一方面,重視教學展示。為促使學生能更為清楚地把握項目的實施要點與正確流程,教師就要在教學準備中,為學生做好教學展示工作,提升學生的項目推進效率與完成質量。如,在“家庭電路”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點為學生設計“組裝電線讓燈泡亮起來”的教學項目。在項目開展前,教師則要合理地利用微課教學視頻為學生演示組裝電線的正確方法,以此促使學生更清楚、直觀地掌握項目的實施要點,制定出正確的項目的實施計劃。如此一來,不但極大減少了學生實施項目的難度與復雜程度,對促進學生高效物理知識的學習,發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同樣也有著不可輕視的重要影響。
(三)執行項目教學計劃,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可將項目教學計劃的實施合理的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小組商議階段。學生要對項目主題進行合理的解析,并在分工得當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項目實施計劃。其次,項目實踐階段。這是學生展開項目學習活動的關鍵階段。學生在制定完善項目實施計劃之后,并要對其中的任務進行合理的分工,有序穩定的展開項目實踐活動,并要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做好記錄,以此來為后續的總結與反思夯實基礎。與此同時,初中物理教師也要加強對學生項目實踐過程的關注,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教學引導。最后,項目成果展示階段。待學生完成項目之后,并要對自己的項目成果進行展示,并與其他小組分享與交流心得,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物理學習經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浮力”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展開“探究馬鈴薯沉浮情況”的項目探究學習。首先,在小組協商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猜想馬鈴薯下沉的原因,在分析馬鈴薯與鹽水是否發生變化。并基于自己的猜想制定完善的項目計劃與實驗方法。其次,在項目實踐中,則要組織學生嚴格按照既定計劃展開實驗操作,并記錄好實驗現象與數據。總結與分析馬鈴薯下沉的主要原因。最后,在成果展示中,教師則可鼓勵學生利用實驗報告或演示PPT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并與他組分享與交流經驗。
(四)優化項目教學評價,助力核心素養發展
在項目式教學法中,教學評價占據著重要地位,有著反饋、引導、調節的重要教學功能。因此,為更好地發揮與體現教學評價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就必須要加強對教學評價的合理優化,從過程性評價出發,加強對學生項目學習過程與學習表現的評價,尤其要著重關注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等,以此有效地提高與增強學生的學習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合理調整評價方式,構建多主體的評價體系,將師評、自評以及小組互評多種評價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以此來更好地反映學生的項目學習情況,促使學生通過項目教學實現全面發展與綜合成長。
總而言之,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是具有極大可行性與實踐應用價值的。因此,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與主導者的初中物理教師就必須加強對項目式教學法的探究,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物理學習情況與物理核心素養發展需求去展開科學有效的項目教學設計,從明確項目教學主題入手,做好項目教學準備,嚴格執行項目教學計劃,合理優化項目教學評價,以此將項目式教學法有機融合于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在有效促進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同時,實現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