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戰,林秋璇,方 寧,鄉卓宏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人民醫院,廣東 陽江 529999)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屬支氣管哮喘變異類型,咳嗽為其主要癥狀,常在運動、氣候變化時加重。現階段臨床針對CVA的治療尚無統一標準,一般常采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但此類藥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且長期應用易產生耐藥性,整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中醫根據CVA的臨床癥狀將其歸于“咳嗽”范疇,且以風寒襲肺型常見,治療以祛散風寒、潤肺止咳為原則。?醫學心悟?中所載的止嗽散具有辛溫解表、宣肺疏風之功,在外感咳嗽的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鑒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止嗽散加減聯合孟魯司特鈉對CVA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及肺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陽江市陽東區人民醫院收治的88例CVA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20~48歲,平均(35.81±3.84)歲;體質量指數(BMI):19~29 kg/m2,平均(22.95±1.21)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或中專16例,大專及以上9例;病程1~8個月,平均(3.98±0.84)個月。觀察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21~49歲,平均(33.84±3.98)歲;BMI:19~28 kg/m2,平均(22.87±1.18)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或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7例;病程2~9個月,平均(3.95±0.86)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KYGFTYIY-2017-10)。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咳嗽持續時間>4周,以干咳為主,不伴喘息,凌晨或夜間發作或加重;抗哮喘藥物治療有效,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支氣管激發試驗為陽性[1]。②中醫診斷標準:辨證為風寒襲肺,癥見咳嗽聲重,咯痰稀薄色白,惡寒,或有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緊[2]。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8歲;臨床病歷資料完整;患者語言、認知功能正常,依從性好且能堅持用藥;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等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支氣管畸形者;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
2.1 對照組 給予孟魯司特鈉片(Merck Sharp&Dohme B.V,國藥準字 H20181187,10 mg/片)口服,每次10 mg,睡前服用1次。連續治療14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止嗽散加減治療。藥物組成:旋覆花10 g(包煎),麥冬、百部、白芍各20 g,荊芥、麻黃、陳皮、炒苦杏仁(后下)、僵蠶、紫蘇葉、法半夏各8 g,白前、紫菀、前胡各15 g,桔梗、甘草片各6 g。咳嗽甚者,加蜜枇杷葉8 g;惡寒甚者,紫蘇葉加至15 g,麻黃子10 g;咽痛甚者,加板藍根15 g,知母8 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連續治療14 d。
3.1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咳嗽發作次數減少>2/3;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咳嗽發作次數減少1/3~2/3;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痊愈+顯效+有效=總有效。②咳嗽癥狀評分。分別對患者日間和夜間咳嗽情況進行評估,其中日間咳嗽依據無、咳嗽≤2次、咳嗽>2次且輕度影響日常活動、全天咳嗽頻繁且影響日常活動分別計0、1、2、3分;夜間咳嗽依據無、清晨或睡前咳嗽、因咳嗽而驚醒、咳嗽劇烈且影響睡眠分別計0、1、2、3分。③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Eos)計數。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2 m L,采用Sysmex XE-2100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檢測Eos計數。④肺功能指標。采用Micro Lab肺功能儀(英國邁科醫療公司)于治療前后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⑤不良反應。如胃腸反應、皮疹等。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咳嗽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咳嗽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咳嗽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治療前后咳嗽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治療前后咳嗽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夜間咳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4 2.18±0.26 0.65±0.17△▲ 2.22±0.30 0.59±0.11△▲對照組 44 2.15±0.24 1.02±0.19△ 2.19±0.28 0.97±0.14△組別 例數日間咳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3)Eos計數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Eos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Eos計數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比較(×106/L,±s)
表3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比較(×106/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計數 治療后計數觀察組 44 591.22±98.14 187.63±30.41△▲對照組 44 590.78±97.45 233.42±32.38△
(4)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VC、FEV1、FEV1/FVC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FVC、FEV1、FEV1/FVC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第1秒用力呼氣量(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4 2.52±0.31 3.15±0.44△▲ 51.67±5.21 73.14±11.03△▲ 1.09±0.19 1.81±0.33△▲對照組 44 2.48±0.29 2.71±0.41△ 51.44±5.15 56.50±11.74△ 1.07±0.21 1.47±0.29△組別 例數用力肺活量(L)治療前 治療后第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治療前 治療后
(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CVA病程較長,病情易反復發作,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可引起氣道不可逆狹窄、氣道重塑、肺水腫等,嚴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等,危及患者生命[3]。現代醫學認為,CVA與肥大細胞、Eos、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有關[4]。其中Eos在氣道活化、浸潤、聚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CVA發作時會釋放大量Eos,在內皮信號調節因子驅動下于氣道周圍聚集、活化,并釋放嗜酸細胞神經毒素(EDN),加重氣道炎性反應,引起氣道痙攣,引發CVA癥狀。孟魯司特鈉是西醫治療CVA的常用藥物,能特異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改善氣道炎癥,控制CVA癥狀,但仍然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5]。
中醫對CVA有較深入的認識,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相關記載,認為該病多因外感風邪所致,久之耗傷營陰,循經上犯,灼傷肺絡,發為CVA,病機為風寒襲肺,故治療CVA應施以祛散風寒、潤肺止咳之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及FVC、FEV1、FEV1/FVC水平均較對照組高,Eos計數及日間、夜間咳嗽評分均較對照組低,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表明在CVA患者中應用止嗽散加減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安全可靠,可減輕咳嗽癥狀,降低Eos計數,改善肺功能。謝梅等[6]研究顯示,止咳丸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可明顯減輕CVA患者咳嗽癥狀,改善肺功能。止嗽散加減方中,百部止咳化痰,麥冬養胃生津、清心潤肺,白芍健脾和胃、養血補血,苦杏仁、白前止咳平喘,紫菀潤肺止咳,前胡祛風散熱、降氣化痰,旋覆花降氣化痰,荊芥發汗解表,麻黃宣肺平喘、發汗解表,陳皮、半夏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僵蠶祛風止痛、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紫蘇葉散寒解表,桔梗止咳化痰,甘草調和諸藥。上述藥物共用,可起到潤肺止咳、祛散風寒之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紫菀中的紫菀酮具有抗炎作用[7];百部具有抗病毒、鎮痛等作用,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抑制咳嗽發生[8];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在體內分解后可產生少量氫氰酸,具有抑制咳嗽、平喘的作用[9];止咳散方中主要藥物具有鎮咳、抗炎、祛痰、平喘等作用[10]。在常規西藥治療CVA的基礎上,施以祛散風寒、潤肺止咳之法,可從根本上解除引發哮喘的病因,改善患者咳嗽癥狀及肺功能,體現中醫審證求因、審因論治的特點。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小,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且納入患者均為本院患者,存在地域局限性,今后應擴大病例采集范圍及數量,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給予CVA患者止嗽散加減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效果較佳,可減輕咳嗽癥狀,降低Eos計數,改善肺功能,安全可靠,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