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曉(浙江博圣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轉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實現穩健發展,就要重視戰略規劃,提高管理水平。當前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企業要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幫助企業優化自身管理水平。本文對企業財務戰略進行研究,認為不同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有一定特點,企業在制定財務戰略時,要站在生命周期視角分析財務戰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財務戰略指的是企業在分析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基礎上,以服務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為基礎,對企業的各類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對企業的財務工作作出整體性規劃,是對企業長期性、全局性的規劃,能夠幫助企業實現長期的發展目標。企業的戰略要求站在企業全局的視角分析企業管理的問題及決策,重視企業長期的發展方向。企業戰略制定要根據企業的資源以及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工作進行合理安排。財務戰略是為了幫助企業實現預期的戰略目標而開展資金管理、股利分配等方面工作。企業財務戰略是企業戰略理論的延伸,在當前也成了企業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制定財務戰略時需要通過對企業的整體戰略進行分析與規劃,從財務角度優化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并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項財務工作進行有效管理,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財務戰略能夠為企業的股東創造價值,主要包括對籌資、投資、股利分配的規劃。財務戰略要求結合企業的實際特點合理確定資本結構以及投資分配比例,以保障企業的資金用到最需要之處,并促使資金實現合理循環,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
很多企業僅聽過財務戰略這一名詞,但是不知道具體的財務戰略實施方法,財務戰略成為一句空話,財務戰略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對企業管理層起到導向性作用。很多企業不了解如何制定具體的財務戰略,甚至企業認為財務戰略僅是財務部門的財務計劃,財務戰略也僅停留在企業某個短期的階段,存在明顯的隨意性,忽略了企業長期的發展規劃及管理目標。
任何戰略的制定都要立足于企業的經營實際,財務戰略的制定也要結合企業的發展及未來的規劃進行分析,但是很多企業在制定財務戰略規劃時,沒有分析未來環境以及發展規劃對企業財務戰略的影響,容易導致企業的經營走向失敗。財務戰略要求企業對自身的發展階段進行分析,合理確定企業當前階段的活動目標,以保障企業的財務戰略工作更加合理。但是若企業的財務戰略不完善,將導致所制定的管理規劃不符合實際,甚至使財務工作和戰略相脫節。
第一,重視企業的風險控制。初創期這一階段企業剛剛成立,以生存為目標。在財務上的特征是企業的現金流出大于現金流入,這樣的現象會持續一段時間,隨著企業經營的好轉,企業的現金流會逐漸增加。企業未來的產品是否能夠被市場認可以及企業是否能夠產生預期的投資回報都存在未知數,經營風險較高,很可能走向破產。初創期企業主要目標是在市場上存活,這一段時間內企業以高風險為特征,企業需要抓住外部的機會彌補內部的劣勢,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擴張,要逐步積累資金,幫助企業實現穩健發展。風險管理要求分析企業財務戰略相關管理活動中的風險,從戰略的角度分析企業如何控制風險。初創期企業剛剛成立,若風險管理不當將極易導致企業走向失敗。首先,對資本結構分析。初創期的企業要確保企業的資本結構合理,細致分析企業債務資金以及自有資金之間的關系。初創期的企業償債能力較差,如果企業的債務風險控制不當,將可能導致企業走向衰敗。因此要在考慮自身發展以及收入穩定性、資本結構、債務償還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基礎上,確保企業的資本結構合理,保障企業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其次,企業要制定恰當的風險管理指標,初創期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為了保障企業順利度過初創期進入成長期,企業要制定恰當的風險預警體系,應用財務、會計、管理、金融等方面理論建立全面的財務預警機制,當企業在風險管理中發現特殊情況時及時應變,以最大程度規避企業的損失。企業只有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并合理分析企業的各類財務指標,當企業內部的財務指標發生異常時,才能做到隨機應變,及時防范可能產生的風險及損失。通過建立合理的風險管控方案,實現對各類風險的有效管理,防范企業風險產生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嚴重不利影響的可能性。因此初創期的企業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統,對各類風險進行細致評估,在研究風險管理工作重點的基礎上制定恰當的風險管理規劃,以保障企業風險得到解決,并在風險管理中監控風險管理的全流程,確保企業的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1]。
第二,制定合理的籌資戰略。初創期的企業要獲得相對穩定的現金流,為企業前期組建提供支持,因此企業的融資要滿足企業運營的需求,保障企業的戰略規劃有序實施,讓企業有足夠的資金為企業發展做支撐,為企業進入下一階段做好準備,并盡可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認識到資本成本直接影響到企業成本高低,對企業經營是否成功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企業要合理確定融資方向,并將企業的資本成本降至最低,并盡可能擴大企業的融資渠道,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企業在開展融資時,要制定恰當的融資方法。內源融資的融資方式與外源融資相比成本更低,更適用于初創期企業,此時企業資金實力較弱,難以獲得外部的資金。同時,企業可以選擇風險投資的方式獲得資金,風險投資機構將資金投資于高收益、高風險領域,若企業能夠吸引風險投資機構到企業進行投資,可以交換一定股權為代價獲取資金。此外,企業還可以采用創新基金的方式獲取資金,創新基金作為一種引導性基金,能夠體現國家對具有高科技含量企業的支持,用于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前期項目,也是初創期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
第一,從籌資戰略來看,成長期是企業發展最快速的時期,在這一階段企業經過初創期的發展,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定優勢,企業要積極應用外源融資的方式獲取所需要的資金。企業進入成長期之后開始實現盈利,在這一階段企業迫切需要通過擴張實現快速發展,因此就需要大量資金運作,在這一階段企業開始通過債務融資等方式開展融資。在成長期企業需要采用積極的財務戰略,轉變初創期的融資方式,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效應獲取價值。成長期的企業仍然具有較高的風險,主要原因是此時的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到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存在大量的資本性投入,現金流出的量也巨大,因此在財務風險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一階段企業需要利用外部機會與內部優勢積極擴張,開展大量的投融資工作,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實現發展。在成長期企業銷售規模快速增長,企業的現金流量不斷增加,產品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但是在這一階段企業的利潤率還不高,企業利潤的增加不足以滿足企業投資的需求,因此企業要通過外源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同時企業在成長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一定抵押品,更容易在金融市場中獲得資金[2]。由于企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因此企業的負債率較高。在成長期企業要滿足大量投資的需求,就要求企業的融資盡可能實現多元化。企業要盡可能豐富自身的融資方式,進入成長期之后不能局限于初創期的融資方式,要豐富自身的融資體系并控制企業的融資風險,防范產生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企業要防范成長期的融資風險。在成長期企業開展大量的融資,會產生較高風險,因此成長期企業要重視對風險的控制。風險控制是企業財務戰略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企業在成長期的融資不僅要獲取資金,還要將資產負債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對資金的融資期限進行合理安排,并在企業內部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管理系統等,防范風險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第二,從投資戰略來看,企業在成長期會開展大量投資,因此成長期的企業要采用合理的投資戰略,以保障企業實現快速擴張。首先,成長期企業要避免盲目跟風的可能性,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導向培養企業的優勢。成長期的企業致力于拓寬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因此要對消費者形成吸引力,采用合理的投資方式保障企業能夠開發出與市場需求相吻合的產品,并在管理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投資效率,讓企業產品能夠快速占領市場。企業的產品只有形成優勢,形成有別于競爭對手的優勢,從而讓企業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其次,合理確定投資規模。投資規模對于成長期的企業較為重要,例如A企業在成長期開展投資時,確定投資規模的步驟見圖1。

圖1 A企業投資規模確定流程圖
第三,從收益分配戰略來看,成長期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勢必要將大量的資金用于拓展,在這一段期間企業的資金壓力較大,企業的投資機會較多,盈利能力還不夠穩定,這一階段的企業無法滿足股利分配的需求,用于分配的稅后利潤較少,因此大部分企業選擇零股利政策。同時成長期企業銷售規模擴大,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才能幫助企業實現進一步發展,為了增加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企業要將資金進一步投入到生產經營等環節,這也使企業不會進行股利分配。
第一,從籌資戰略來看,成熟期企業有充裕的營運資金和收益。從籌資的角度來看,成熟期企業有較高的盈利水平,并且具有了進入公開市場發行證券的條件,此時企業能夠選擇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但是成熟期階段的企業,要分析是否具有良好的投資項目。如果企業沒有良好的投資項目,也不應該過度負債,否則企業的收益將無法彌補籌資成本。同時成熟期企業有了一定的權益資金,因此在這一階段企業僅需要通過少量的負債就能夠支持企業的發展,資金需求大幅減少,大部分成熟期企業資產負債率較低。
第二,從投資戰略來看,成熟期的企業發展進入鼎盛時期,有足夠的資金,留存收益較多,業績增長穩定,投資機會較少,缺乏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在這一階段企業要將充裕的資金合理使用,避免盲目使用資金的問題。部分成熟期的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管理層可能會為了業績存在過度投資,很多成熟期企業面臨較大的風險。因此在成熟期企業的重點是對投資工作進行謹慎選擇,在做好主營業務的基礎上合理開展多元化發展,避免投資過程中的風險[3]。
第三,從股利分配戰略來看,成熟期的企業運營較為穩定,企業的發展速度逐漸放緩,經營風險下降。在這一階段企業的市場份額最高,利潤達到了巔峰,銷售額在達到巔峰之后逐漸下降。這一階段企業的營運能力極強,僅需要少量的現金就能夠保持企業的運營。此時的企業不再以市場擴張為重點,而是將企業的發展重心轉移到了流程優化方面。進入成熟期的企業管理相對穩定,能夠在短時期內收回投資回報,企業的盈利能力極強,對股東的分紅也在提高,在這一階段企業有寬裕的資金。從股利分配的戰略來看,成熟期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現金,具備了較強的股利支付能力,投資者對企業有較高的期望,在這一階段企業應該予以股東較多的回報,從而提高股東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良好的股利分配政策能夠向市場傳遞企業經營狀況較好的信號。成熟期企業通常會采用浮動股利的方式,若采用固定股利,那么企業盈利不穩定時將可能導致企業資金緊缺,因此可以通過浮動股利的方式,結合企業的經營實際制定恰當的股利分配計劃,改進企業的股利分配機制。
第一,從投資戰略來看,企業走向衰敗,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下降,銷量下滑,業務開始萎縮,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在這一階段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下降,甚至產生了負的現金凈流量,企業積累的大量資金用于償還債務,無法持有較多的現金,甚至部分企業產生資金鏈斷裂的局面。同時衰退期的企業通常沒有良好的投資項目,因此沒有必要開展籌資,在這一階段的企業資產負債率不應過高,否則可能會加速衰敗。
第二,從投資戰略來看,衰退期的企業產品逐漸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產品逐漸萎縮,企業的營運能力在不斷下降,企業難以獲得新的發展。企業繼續存續的原因是企業在尋找新的機會,在這一階段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工作熱情在下降,創新意識被磨滅,企業逐漸走向衰退。在這一階段企業要盡可能減少現金流出。衰退期企業走向下坡路,銷售業績下滑。在這一階段企業要通過降低成本等方式,集中企業的資源開展主營業務,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延緩企業退出市場的時間。在衰退期的企業一旦投資失敗將可能導致企業產生重大損失,甚至直接走向破產,因此衰退期的企業要將有限的資金投資到能給企業帶來收益之處。
第三,從股利分配戰略來看,衰退期企業資金逐漸減少,在這一階段債務人會擔心企業進一步衰退產生債務損失,要求企業提前還款,這樣雪上加霜的做法可能會導致企業提前走向衰敗,因此很多企業會選擇處置資產的方式盤活現金流。同時衰退期企業要將前期大量的資金用于償還債務,避免走向資金鏈斷裂的局面。從股利分配戰略來看,在衰退期企業要采用穩定的股利分配政策,通過現金股利政策的方式能夠避免股東撤資而加快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并向股東釋放良好的信號表明企業有信心渡過難關。但是對于部分處于衰退期的企業,未來可能有較好的盈利項目,此時就應該采用零鼓勵政策,將資金用于幫助企業抓住發展機會。
當前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財務戰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關注,財務戰略成為了企業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企業要實現健康發展,就要結合企業的發展規劃確保企業的財務戰略合理。本文站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視角論述財務戰略工作的相關要求,對企業開展財務戰略規劃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企業在未來除了本文所探討的相關理論,還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進一步改進財務戰略工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