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永,譚思連,鄧錦欣,王嘉孺,張 瑛*
(1.廣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廣西 南寧 530200;2.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廣西 南寧 530222)
循證實踐是醫護人員獲取最佳研究證據,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及臨床經驗,考慮患者需求和價值觀,制訂治療計劃及相應措施,提供優質的就醫體驗[1]。研究表明,高校護理研究生循證實踐能力處于中等水平[2]。提高循證實踐能力有助于臨床工作,而循證護理知識是循證實踐能力的基礎。因此,文章敘述護理研究生循證護理教學的現狀,探究提高循證實踐能力的對策,旨在提高護理研究生的循證護理知識水平,為臨床循證實踐打下基礎。
大多數國家已經把循證護理納入護理研究生教育核心課程,重視培養護理實踐能力。2018年一項醫務人員循證實踐核心能力的研究結果納入了68項能力,其中大部分能力可以歸類于循證實踐的5步模型(引入問題,檢索、評估、應用證據和評估效果)[3];2021年在5步模型基礎上Dolezel J等人多加兩個步驟,更完善地歸納了情感,認知和技能領域的核心循證實踐能力,即步驟0:“在循證實踐中培養探究精神”和步驟6:“傳播循證實踐結果”[4]。建議我國的護理研究生循證護理教育根據最新的循證實踐模型確定合適的循證實踐核心能力標準,推動課程改革進步。多數國家循證實踐課程沒有指定教材,比如英國[5]雖然沒有固定的學習教材,但是教師開課前會把重要書目、教學內容和任務上傳平臺,學生自主學習,課上主要匯報、討論和點評。
目前我國華西醫學中心的循證醫學培訓中心和上海復旦大學的循證護理中心是循證醫學研究前沿的單位。在上海13家醫院的調查研究發現護士證據檢索、證據綜合和批判性評估方面的循證實踐能力不高[6],因此護理研究生循證護理課程建設應該重視培養證據檢索、證據綜合和批判性評估方面的循證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臨床護士的循證實踐水平。從本科到研究生循證護理課程性質由“選修課”過渡為“必修課”,研究建議循證護理實踐教學時長應占總時長的1/3[7]。臺灣護士循證護理教學應用翻轉課堂后,學習者循證護理知識和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升,但是課后一個月隨訪分數降低[8],由此可知保持循證護理教學效果變成了挑戰。近年來循證護理應用于內外婦兒、急診專業教學,學科的交叉合作能加強護理學課程整體建設,讓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
我國護理學術學位研究生側重培養學術科研能力,是臨床科研創新的動力來源;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偏向培養護理實踐能力,是發展高級護理實踐護士的重要力量,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高級護理實踐護士培養逐漸接軌。歐盟多國以學生為中心,調查學生各學科所需具備的能力來確定學科培養標準,能力范圍分為智力、專業和學術、實踐[9]。我國學術型研究生循證護理學課程目標包括知識和能力方面,而專業型偏向以能力導向的課程目標,研究建議循證教學以運用最新、最佳的學術成果進行循證護理實踐為培養目標[7]。因此在培養目標下教學目標可以各有側重,研究認為循證課程學習目標應包括態度,知識,技能和實踐方面[10]。
護理研究生課程內容重視理論、科研、倫理及專科實踐能力,我國學術型和專業型護理研究生的循證護理課程內容基本相同,建議減少純理論教學,增加循證實踐教學內容。循證護理課程實踐性較強,循證實踐教學應包括研究原則、實踐以及規劃教學變化。可參考英國循證實踐課程,包括3個學習階段(文獻質量評價;以構建PICO問題、文獻檢索和管理等為主;最佳證據運用于臨床實踐)[5]。循證護理課程實踐教學需要提前準備文獻質量評價工具及操作步驟資料等,網絡教學需要準備應急預案,考慮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專業領域話題,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
循證知識的學習有研討會、俱樂部及課堂教學等途徑。循證教學開展較多的教學模式有線上線下混合式及翻轉課堂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學生課后翻閱資料進行復習,就是對于網絡和設備有要求;翻轉課堂的優點是在面對面的課堂上,學生可以解決更有挑戰性的問題,不好之處是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若沒有充足準備,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會有影響。可選擇的教學方法有小組合作法、討論法、課堂講授法、PBL和情景學習等方法,其中前三種教學方法是比較常用的[11],通常兩種或多種方法結合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10]。保持教學效果建議延長學時及采用成果措施。
研究生課程考核形式歸納有匯報、專利論文及理論考核等,還有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態度和自我效能感等[10]。多元化考核方式能體現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由于研究生個體的科研基礎、英語水平及臨床經驗的參差不齊,因此需要開展階段性評估,方便及時調整課程教學。研究生教育自評有全面教育質量、基于結果[12]及基于核心能力(形成性與總結性評價)[11]的評價,比較可靠的循證實踐評估有Fresno測試,柏林問卷和循證實踐“ACE”工具[13],主要評價知識、態度和技能方面。
在本科階段循證護理學課程多設置為選修課,在研究生階段,部分護理學生才剛開始學習相關知識,循證相關知識不足。循證知識是護理研究生進行學術研究的基礎,提高循證實踐能力有利于臨床循證實踐的開展,為護理問題和措施提供依據。因此護理研究生有必要先了解學習循證護理課程的意義,多舉辦循證相關知識的講座能引起學生對循證實踐的興趣,培養循證護理思維。
因為國外課程教學資源大多有權限限制,而且我國循證護理起步較晚,所以循證護理資源庫還有待完善。建立高校循證護理資源共享平臺,鼓勵有資源的學校能校際共享[8]。同時掌握循證護理學/循證醫學和臨床護理知識的人才較少,循證護理學課程的教師隊伍應該包括熟悉循證實踐及學術研究的人員、臨床循證經驗豐富/有循證培訓經歷的護理人員,文獻檢索能力是循證實踐研究的基礎,因此可把熟悉查詢文獻的圖書館人員、索引教師納入隊伍,進行各數據庫高級檢索的教學。
首先課程教學計劃學時不夠、循證實踐少和教學內容編排不合適等問題,教學計劃的調整和完善可根據課程問卷評價和同學對循證護理學的學習期望;其次循證護理課程教學的教學內容應突出特色,如尋找最佳證據方面是其學科特點,應用文獻管理軟件與證據評價步驟等可以形成教學文件資源上傳平臺供課前學習。護理研究生的循證護理教學應該更加注重循證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護理研究生在專業領域選擇感興趣的符合循證選題原則的研究問題,凸顯不同研究方向的特色。
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查找最佳證據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所以護理循證實踐的選題需要結合臨床護理,在導入的臨床案例中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循證護理案例庫的構建需要循證護理教師和臨床護士的參與,其他護理學與流行病學教師也可加入,案例庫更新可以加入護理熱點問題,案例內容要能引出循證護理問題,可以給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查證[14]。護理研究生循證課程教育的實踐研究與臨床老師合作,循證實踐成果更符合臨床實際情況。
研究主要描述護理研究生循證實踐課程的國內外現狀,介紹循證護理課程目標、內容、模式和考評方法的教學設計,推進循證護理課程實踐教學的對策,為高校循證護理學教師提供參考。今后還需要研究能保持循證護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研究出適合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的循證實踐核心能力標準,構建循證護理學案例資源庫,促進循證實踐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