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珍
(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行業改革也進入關鍵時期,醫療改革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改革進度與效果自然受到人們的關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8%,可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表明今后醫療需求也會隨之上升。
在經濟穩步發展、國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的當下,人們逐漸認識到醫療保健的重要性,并且對醫療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醫院而言,不僅要提高醫療水平,還要有先進、完善的醫療設備??v觀近年來的醫療改革,政府部門針對醫療行業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2009年基本覆蓋城鎮居民醫保制度、2020年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社保體系等,以上政策的實施基本滿足了城鄉居民的醫療需求。醫院作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承擔著主要的醫療責任,所以提高疾病救治效率,滿足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不僅要壯大醫護從業者團隊,提升醫療水平,還必須引進更多先進的設備,這便體現出醫院內部固定資產管理的必要性。
醫院固定資產覆蓋范圍比較廣,如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房屋及建筑物、其他固定資產等。在醫院運營中,固定資產是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國家財政為醫院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所以醫院內部固定資產數量增多,在總資產中的占比也相繼增加,固定資產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基于此,本文圍繞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展開分析,介紹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作用,根據當前在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總結解決對策,避免醫院固定資產閑置或者資源流失,提升固定資產使用率。
固定資產是以滿足業務需求為前提,被企業控制并且實際擁有的資產,應用此類資產,其形態與使用價值一般不會發生變化,使用年限、實際價值也與法律標準相符[1]。醫院內部固定資產管理和醫院業務質量息息相關,這是醫院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的前提。
根據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其間推出了諸多意見與政策,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供了指導,其中包括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內容,尤其是對固定資產的配置、使用與監督等。推行新《政府會計制度》,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年度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與匯總,而且有非常明確的要求,醫院也適用此制度要求,所以醫院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是踐行國家相關政策的重要表現[2]。
按照現行規定,醫院固定資產應大于總資產的70%,具體應包含臨床醫療、醫學科研、醫學教學等領域,同時關系到醫療服務質量、醫院經營收益等?;诂F代化環境,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提高固定資產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可以增強醫院的管理實力,提升固定資產利用率,節約醫院的運行成本。
從醫院經營管理角度分析,必須在政府財政預算基礎上進行,且面向社會大眾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體現其社會性、公益性。醫院經營離不開固定資產的支持,醫院內部各個部門與科室在固定資產的作用下實現有效運轉,開展醫療業務、科研活動同樣離不開充足的固定資產的支持[3]。
隨著醫療事業改革的深入,醫療設備和基礎設施不斷更新,醫院要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就要定期引入新的醫療設備,按照實際需求改建、擴建房屋建筑物,這些均屬于固定資產范圍,要求醫院在固定資產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然而當固定資產比重得到增加且固定資產種類增多之后,醫院內部固定資產儲存放置地點和管理科室逐漸分散,這增加了固定資產管理難度,還會出現資產使用效益不高、重復購置資產等問題,導致固定資產閑置和浪費,也會對醫院經濟效益造成影響[4]?;诖?,醫院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必須從思想上作出改變,采取“三賬一卡”制度,財務部門主要負責總賬與一級明細分類賬管理,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則承擔二級明細分類賬管理,固定資產使用部門對應建卡,優化固定資產管理流程,提升固定資產管理能力和資產利用率,增強醫院的競爭力。
醫院內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重購置、輕管理”問題比較普遍。公立醫院屬于事業單位,由衛健局、財政局等部門負責監管,所以資金使用往往面臨非常嚴苛的要求。固定資產采購項目立項也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由固定資產使用科室提出申請,交由管理科室負責市場調研,隨后由裝備委員會負責立項論證,預算委員會在審議之后,批復預算采購固定資產。實際上,在具體的采購階段,根據政府部門提出的采購規定,需要采取公開招標、政府采購、競爭性談判的形式,保證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性[5]。
醫院采購部門違規現象的發生率比較高,所以醫院普遍關注資產采購環節。然而,當設備通過驗收入庫且被各個科室領取之后,對領取之后的固定資產管理不夠重視[6]。例如,很多醫院內部并沒有設立資產管理部門,或者存在賬實不符的現象,沒有根據預算采購固定資產,也有一些醫院沒有及時開展年末盤點、設備效益分析等工作,折舊信息不夠準確,甚至還有部分醫院沒有按照規定流程審批已經報廢的設備。以上問題均會對固定資產管理產生影響。
例如,某醫院2020年末開展醫療設備盤點工作,在盤點過程中發現了超過1000件問題設備,總價值在8723萬元以上。發現的問題設備中包括131件價值在3000萬元以上的閑置設備,因長期放置于倉庫,沒有得到有效使用,資產共享工作沒有做到位;188件價值在280萬元左右的設備因科室搬遷、工作人員調職而丟失;35件價值在1000萬元左右的設備,在過保修期之后沒有定期安排保養維護,導致設備損壞無法繼續使用;240件價值在2500萬元左右的設備,調查發現因報廢流程過長,沒有按規定流程報廢處理,將其隨意放置。以上現象均是由“重購置、輕管理”引發的,在后續固定資產管理中需要加以重視,提高對固定資產后期管理的重視度。
醫院固定資產不僅數量多,涉及的設備種類也非常多,而且關系到醫院內部的諸多管理部門,所以固定資產存放地點相對分散,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加大了管理難度[7]。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之后,對比原制度,增加了預算會計,有利于看清醫院現金流的走向。醫院購置大量固定資產之后,一般不會對收支結余造成影響,但會體現在資金結存上,使醫院的固定資產類別增加至六類,所以資金規劃需要更細致地分類,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要朝著精細化管理的方向轉型[8]。
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嚴格要求之后,管理人員數量卻沒有增加,各類固定資產對應的歸口管理部門不同,實際上部分資產管理部門人員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財務思維,僅重視設備安裝與報修等基礎內容。此外,一些醫院內部并未設置獨立的資產管理部門,將資產管理工作歸納到財務科,這也是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缺失的根本原因[9]。
例如,醫院的固定資產在3萬件以上,總價值達到25億元,內部有4個歸口部門,但財務人員只有1名,由其負責固定資產管理、新增資產調撥管理與報廢管理等賬務工作。調查發現,該財務人員將大量精力集中于物資部門、審計部門之間的業務對接上,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比較有限,導致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效率不高。
醫院執行的資產管理制度中,對固定資產要求每年最少盤點1次,因為醫院資產種類多、數量大,而且具有分散性,而醫療設備數量相對有限,設備名稱和外觀有比較明顯的差異,盤點工作相對容易,這就很容易導致固定資產盤點時出現差錯[10]。
根據已經了解到的醫院固定資產盤點信息,很多醫院并未按規定進行年度盤點,其中有部分醫院集中在年底盤點,這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固定資產盤點,工作量非常大[11]。醫院的盤點人員很多是從其他科室、部門臨時抽調的,實際上開展固定資產盤點工作不夠深入,并沒有真正了解固定資產使用情況。
例如,某醫院實施固定資產盤點,最初采取年底集中盤點方式,將盤點工作交由財務人員負責。但調查發現財務人員不夠了解醫療設備,經常在盤點時出現錯誤,甚至延誤了正常工作,到最后更是敷衍。當醫院認識到固定資產盤點存在的問題之后,連續2年聘請專業的會計師負責盤點,但事務所安排的盤點人員大部分為實習生,不了解醫院科室所在位置、固定資產實際情況,盤點時出現漏盤、盤點信息出錯的現象。盡管最后也會出具固定資產盤點報告,但報告并不能作為做賬依據。直至最后,該醫院選擇增設資產管理員這一崗位,以減輕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但經過實踐發現,科室資產管理員負責盤點,抽查工作交給財務人員,一旦出現錯誤,導致資產損失,科室往往選擇隱瞞或者推卸責任,甚至有個別科室沒有意識到固定資產盤點的重要性,盤點結果反饋不及時。
總而言之,醫院固定資產盤點制度不完善,會導致最終的盤點結果缺乏準確性,而且盤虧資產核實工作難度加大,會增加盤盈資產入賬的難度,還會導致固定資產賬實不符。面對盤虧工作的諸多問題,無法追究資產盤點、資產損毀賠償責任,致使固定資產盤點管理工作浮于表面。
醫院擁有的固定資產數量大,為了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加強信息化建設非常必要。但醫院在此方面欠缺統籌管理意識,資產管理關系到諸多部門和科室,且采用的資產管理系統不同,財政管理采用國有資產管理系統,不同系統的數據無法實現互通、共享,出現了“信息孤島”,降低了固定資產信息傳輸效率。各個系統中固定資產編號不同,很多時候需要人工完成,當中間環節增多,便會出現信息丟失、資產管理效率低等問題。
雖然大部分醫院已經開始使用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但仍然有個別醫院在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條碼與二維碼缺失、固定資產信息化盤點不到位、醫療設備經濟效益分析環節不能熟練使用信息化技術等。結合醫院內部管理實際發現,管理人員更多來自臨床醫學專業,所以在工作中可能將重點集中在HIS、PACS等臨床系統建設上,反而忽略了醫院信息化建設,因此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滯后便成為當前醫院需要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
醫院的管理層必須從主觀意識上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結合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制度,而且要明確違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懲罰措施,保證在固定資產管理實踐中有規可依,提升管理制度執行的有效性[12]。醫院各個部門與科室工作崗位的劃分,應確定所有工作崗位的職責和工作范圍,實現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的全覆蓋,而且不同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均要由相應的歸口責任部門負責,以免出現固定資產管理內容重復或者覆蓋重疊的現象。
醫院的財務部門、專職資產管理科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責任部門,應做好資產管理引導工作,帶領下游管理部門實現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具體包括設備科、臨床科等。通過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發現所有潛在的風險,對于一些重大風險和關鍵風險,可以做好管理干預工作,在管理制度中細化固定資產風險管理規范守則和管理流程,盡可能規避資產管理風險。另外,管理人員應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在醫院內部執行績效管理和激勵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管理表現優秀的科室或是工作人員給予獎勵,如果管理不當,則要給予處罰,保證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得到深入落實。
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應交由專業人員負責,監督各個管理流程,醫院的臨床科室建議安排一名兼職資產管理員,負責管理科室資產,如填寫采購申請單、采集可行性論證的相關數據資料、領取使用與驗收固定資產、獲取醫療設備效益分析數據、固定資產日常盤點、填報調撥單與報廢單[13]。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科室管理部門除了要關注醫療設備安裝、保修等工作外,還要做好固定資產盤點、立項論證、效益分析、調撥、報廢處置等工作。當醫療設備損壞后,應該由專業人士對其進行綜合分析,最終決定維修或更換,以保證經濟效益,而非一味采納設備使用科室提出的意見。
例如,某醫院在盤點固定資產時,發現一臺價值310萬元的腹腔鏡系統損壞,經過分析之后,初步了解到維修該設備需要支付25萬元左右的維修費用。設備使用科室擔心花費過高,會對科室績效產生影響,所以沒有及時報修損壞設備,導致該設備閑置。數據顯示,該醫院2021年做腹腔鏡手術的總人數超過3300人,住院收入超過8000萬元,手術收入超過2600萬元,一臺腹腔鏡創造的住院收入在400萬元以上,手術收入超過130萬元,所以對比可確定設備維修的經濟效益大于閑置。
另外,醫院財務科不僅負責固定資產賬務處理工作,還要承擔臨床科室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如資產管理人員、資產管理工程師等,對其定期開展資產管理培訓,了解醫院現行的資產管理制度、管理辦法。一方面可以增強財務人員的專業實力,另一方面可獲取精準的數據,制定固定資產管理決策。如此一來,使用端、管理端均安排專業管理人員監督固定資產使用情況,能夠有效減少財務科在本職工作上的工作量,也能切實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
根據現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中對固定資產盤點的要求,必須每年開展一次固定資產盤點工作,而且在盤點過程中發現的隱患,應該馬上向管理部門反饋,總結解決方法,及時上傳盤點結果,由財務部門安排相應的賬務處理,使固定資產能夠真正做到賬賬相符和賬實相符。醫院在盤點固定資產時,如果發現盤盈或是盤虧資產,必須及時總結原因,對固定資產使用者和管理者進行追責。盤點時如果發現閑置資產,建議在醫院內部創建固定資產的共享設備庫,所有科室均可以歸納閑置資源,統一存放在共享設備庫,如果有需要,則可以自由使用,提升閑置設備使用率,也可以幫助各個科室在盤點中發現資產結構方面的問題。
例如,臨床科室為了提高科室收入,選擇優先購置檢驗檢查設備,作為科室內部檢驗檢查所用。然而考慮到醫院整體,醫技科室為全院提供服務,檢驗檢查設備存放于醫技科室的使用率往往高于存放于單一臨床科室的使用率,而且能夠實現醫院收益最大化,這也避免了各個部門重復購置一些使用率不高的固定資產的問題。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最基礎的便是建設信息管理系統,更高效率地追蹤管理、盤點固定資產。通過固定資產信息管理平臺,還可以實現固定資產所有使用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從固定資產購置開始到最后報廢處理的各個流程,都可以通過數據庫統一管理。
醫院各個部門和科室作為固定資產的使用者,要賦予其不同的權限。例如,使用部門可以在系統中查詢固定資產信息、使用狀態,提出采購、調撥、報廢申請;管理部門擁有醫療設備采購、驗收、出入庫與報修登記辦理權限;財務部門主要負責財務入賬、計提折舊、資產調撥等。如此便可以杜絕出現固定資產“信息孤島”現象,提高固定資產信息傳輸的效率、精準性與公開性,實現固定資產數據共享,同時能夠實現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智能化轉型。
醫院內部固定資產不僅直接體現出總體管理實力,還關系到醫院各個部門和科室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本文分析固定資產管理現狀,發現在實際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并結合醫院實際,提出了固定資產管理優化建議,即提高固定資產使用率,利用信息技術、大數據等創建信息化與智能化管理平臺,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及時發現醫院閑置的固定資產,總體上提升醫院固定資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