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行
(北京中經世紀科技園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
在各地政府以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多個城市紛紛掀起智慧城市建設潮流,智慧城市的建設依靠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而筆者也長期致力于智慧城市研究。筆者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所選專業為工商管理。2011年至今,筆者在北京中經世紀科技園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主要負責統籌公司各物業管理項目的日常運營和工程管理工作,指導公司各項目運行。筆者認為,我國多地陸續出臺智慧城市建設有關政策,明確指出智慧城市在現代化城市中的重要性以及發展趨勢,在日常物業管理工作中,筆者也融入了智慧城市建設理念,這不僅方便了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還增強了人們的幸福感。
小到社區物業服務,大到城市規劃建設均要與時俱進,我國多個城市陸續發布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有關配套政策,國務院從普適性角度出發指出戰略性發展對策,即要求各部委根據過去和實際業務情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智慧城市的發展,更好地推動“互聯網+”與多個領域的有效合作。
周明行認為,當前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同部門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工信部、住建部等,然而不同部門及辦理決策存在差異,在推動智慧城市的信息化進程中,國家發改委是主導者,既是建設主管部門又是協調部門,其基于城市運行規范和市場基礎設施等來構建智慧城市[1]。在開展城鎮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工信部能夠從信息化角度出發,更好地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
為有效配合地方政府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筆者長期下沉一線,與小區居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對小區的建設意見,同時也向居民宣貫國家政策。事實上,綜合近幾年國家政策可以發現,2013年工信部指出,在構建智慧城市過程中應促進智慧城市實現健康化發展。在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主辦的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論壇上,確定了各自的15個試點城市,共同作為中歐智慧城市合作試點城市,國家開發銀行與住建部合作提出智慧城市試點開展有關通知以及暫行管理辦法等,其能夠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提供重要資金來源。
在加快城市化建設中,2014年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應著力開展十一大信息惠民任務,2014年科技部和住建部提出智慧城市首次試點名單,截至2015年底國內擁有400多個試點城市,重點項目共計3000個,總投入超萬億元[2]。2015年交通運輸部針對智慧城市建設提出,更好推動城市公共交通設施智能化工程,指出應針對當前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實現高效化、可靠化和綜合化建設,以提升城市交通水平,為發展智慧旅游奠定基礎。
基于此,筆者認為應當把握好國家政策機遇,將智慧城市的建設融入日常工作中,包括城市污水排放、除塵、小區停車管理等。多年來筆者的團隊研發了較多國家專利,如“一種用于智慧城市污水排放的監控裝置”“一種智慧城市車聯網停車管理設備”等。
在全面落實寬帶中國戰略的過程中需要擴大寬帶服務覆蓋范圍,提升寬帶信號的接入和傳輸能力。除此之外,須改善無線信號,提高覆蓋率。事實上,目前三網運營商已針對提速降費采取有效舉措。2015年底,中國移動針對提速降費提出十二大舉措,相比過去有效降低35%的流量資費;與此同時,中國聯通為提升網絡運行效率開展全網大提速,保持原有資費不變;中國電信主要從通信費用價格等多個方面進行提速降費,要求保持流量不清零,可滿足用戶流量轉贈等需求。筆者認為寬帶中國戰略其實也是國家為實現智慧城市所采取的策略。
工信部提出的寬帶中國戰略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提出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名單之后,國內很多城市都實現了光進銅退升級[3]。
當前國內已構建全球最大的4G移動網絡通信,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我國致力于研發和推廣5G移動通信網絡。2021年9月,中國移動已構建共約32萬個5G基站,共發展5G用戶約3.1億人。
目前Wi-Fi的利用率很高,尤其是車站、醫院、景點、酒店將免費Wi-Fi作為重點建設項目,為公眾辦公、導航等提供便利。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已有1500多個公共場所覆蓋免費Wi-Fi,即i-Shanghai。對此,筆者在與市民交流時了解到,城市智慧設施配套不完善,除缺乏資金支持外更多的是網絡不順暢,而如果能夠在公共場所為大家提供免費的Wi-Fi服務,那么設備運行速度將大大加快。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其重點關注對象為區域性數據中心。目前北京搭建的外網云平臺和互聯網云平臺能為市級部門辦公服務提供信息支持,同時業務系統約超過100套。除此之外,在重慶等多個地方也陸續構建聯通電信數據中心[1]。
首先,城市管理模式顯著升級,截至2021年7月,北京超過90%的社區街道構建了網格化體系。廣東佛山市目前已實現城管網格化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制度為保障,構建相對完善的網格城市管理模式。其次,在“互聯網+”背景下,城市出行與互聯網有效融合,目前滴滴打車接入司機數量超500萬名。數據顯示,國內每天約有1000萬人利用滴滴出行等平臺打車外出。此外,互聯網與教育行業融合趨勢明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提出各地應構建信息教育“三通兩平臺”。目前國內有10個省級平臺已基本建設完成。最后,“互聯網+醫療”也成為未來醫療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當前,各地醫療服務機構和衛生部門紛紛提出,將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應用于醫療服務中,逐步探索互聯網醫療,實現醫療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就醫效率以及就醫服務水平。恒大健康聯合國內現代醫院及國外著名頂級醫院,利用互聯網和健康大數據模型進一步構建互聯網醫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頗豐,從整體角度來看,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主要存在信息資源整合缺乏統一標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技術對于產業的推動效益不顯著等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未深入分析智慧城市的構建路徑及發展目標。當前政府部門的決策者對智慧城市缺乏了解,沒有掌握其發展目標,只有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結合城市實際情況以明確智慧城市發展重點,合理排序,才能夠更好地培育新興產業,不能盲目開展與城市發展規律不符合的項目。除此之外,在頂層設計方面缺乏合理性,使智慧城市構建存在碎片化等問題。另外,應基于城市發展需求,進一步強化城市頂層設計及統籌協調,厘清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把握智慧城市整體發展動態。
第二,缺乏信息資源整合制度。在開展智慧城市建設中,數據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要素,其核心是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及法律法規支持,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了“信息孤島”問題。對此,應強化行政體制改革,以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為依據,構建協調機構,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以打破行業壁壘,規避信息壟斷問題。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在智慧城市運行過程中,基礎設施是重要載體。當前智慧城市發展中主要面臨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較低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目前“三網融合”進程推進緩慢,普遍存在重復性建設問題。另外,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進一步暴露“最后一公里”問題。當前偏遠地區相關基礎設施應用率低,存在較大移動盲區。城市交通設施、給排水工程、道路等未能實現智能化改造,其對于智慧城市實現精準化管理缺乏有效支撐。
第四,智慧城市集成商實力有待提升。國內智慧城市運營主體和集成商主要涉及華為、中信、IBM公司等,然而相對國外企業,本土企業的實力有待增強,外資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第五,對產業的帶動效應不明顯?;诋斍爸腔鄢鞘械陌l展情況,很多城市在頂層設計和規劃中為擴大項目涉及范圍,碎片化信息技術在多個領域的產業發展中并沒有產生明顯效應,很多地方政府債務高企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隱患。因此,基于多種因素,智慧城市的構建對于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并不明顯。
第六,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形勢嚴峻[4]。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一些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高科技公司手里,包括EMC和Oracle,對國內信息安全產生了較大的威脅。部分地方政府缺乏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保障制度及信息安全監管評估機制,導致個人信息及重要信息等容易遭到病毒攻擊。
目前國內智慧城市整體呈現緩慢發展的趨勢,由于缺乏成熟的經驗,只能基于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制定相應機制和標準。因此,構建先進的智慧城市頂層設計規范,以推動智慧城市構建并實現快速發展是切實可行的。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如果頂層設計缺乏整體性指導,在具體實施中就會出現“信息孤島”等問題,導致信息化建設滯后,加劇智慧城市構建風險。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頂層設計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還應結合城市發展現狀,深入解讀政策文件,開展智慧城市的構建。整體來看,智慧城市構建工作涉及三個階段,包括現場調研、差距分析以及規劃落地。智慧城市建設是通過頂層規劃確定建設任務,在實施階段,不僅要注重發現問題,還要積極解決問題,以城市發展現狀和戰略為導向。要為智慧城市建設設計合理的規劃方案,頂層設計方案需要隨著城市的發展而不斷完善。此外,需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理論以策劃符合城市實際情況的發展方案。可結合外部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為實現城市惠民目標,可采取多種方式規劃智慧城市發展范圍,提升市民對智慧城市的感知能力,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其中。
電子政務是國家信息化發展的主要任務,尤其在“十四五”期間,電子政務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也成為政府部門平穩運行和高效履職的關鍵手段。縱觀國內各領域的信息化發展水平,發現目前電子政務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不匹配,還存在很多問題。從管理模式上看,需要協調各項機制,構建完善的制度規范,以適應新形勢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需求,合理進行頂層設計,堅持統籌規劃,完善各項體制機制,以構建高效的評價體系,促進電子政務實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建立健全職能部門協同管理機制,使其能夠各負其責,實現良好配合。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完善國家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加快立法建設,以促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落地實施[3]。
從服務模式上看,須基于互聯網思維,切實提升城市服務質量及效率,始終以公眾為中心,順應信息化和互聯網發展形勢,在電子政務中引入互聯網等先進技術,進而改造傳統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及效率,為全民提供高質量的電子政務服務,以數據開放共享、利用作為重點項目,不斷提升地方服務水平及治理能力。為明確數據開放任務、時間,可制定國家數據開放戰略,通過統一數據開放共享平臺真正實現信息共享[5]。比如,可將醫療衛生、食品安全作為民生重點領域,形成大數據應用試點,吸引各大企業積極參與數據大開發,不斷探索數據多元化服務模式。
創新2.0是智慧城市轉型升級中的關鍵,而基于新型理念能夠以市民為中心,采取協同開放的模式,更好地實現城市服務管理創新發展。筆者認為,在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公眾需求為中國城市發展方向。同時,高度重視開放創新,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以兼容性、拓展性為標準,鼓勵多方參與城市建設?;诔鞘邪l展條件,通過大數據分析規劃,合理設計智慧城市發展藍圖。
本研究總結分析了城市當前的發展狀況,呼吁出臺多項智慧城市發展政策,進一步實現城市基礎設施信息化改造優化、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務逐漸向機械化發展等。本研究還針對智慧城市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