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姿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由于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通信網絡技術的更新,圖書出版業面臨極大的考驗。出版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從出版領域的發展方向、出版社的服務質量、出版市場的需求等領域實現創新發展,以促進出版業迅速發展。同時,出版社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并作出適當調整,以促進出版社可持續發展。
成本管理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以市場經濟體制為核心、經濟迅猛發展的現代社會,每一個人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經濟人。廣義的成本管理指用經濟學思維考量身邊發生的事情,量化分析經濟價值,分辨得與失,以利潤最大化標準指導自身的概念。但是,要想加強成本管理,必須了解這一概念的深層含義。狹義的成本管理是指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對成本費用進行計算和配置的全過程。
簡單來說,成本管理的對象是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資本支出的一切活動內容。實際上,這也是一般含義上的成本管理。隨著戰略管理的與時俱進,現階段成本管理的對象早已從內部的顧客價值拓展到外部的顧客價值的各個環節,出版業發展過程中的資產耗費也被列入成本管理范疇。
明確成本管理范疇的最大益處是能使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發揮協同作用,從而提升產業鏈的總體運行效率,降低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成本。
要想加強成本管理,提升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認真預測和分析成本,整體規劃不同時間段的成本水準和成本總體目標,從而比較分析各種計劃方案,制定成本總體目標,作出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決策。然后依據成本管理決策,編寫成本方案,將其作為成本管理的根據。企業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成本審計和監管,以便及時發現并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成本問題,從而為日常工作節省更多的經濟和時間成本。
其次要完善成本計算流程,完善成本計算制度,運用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計算商品成本。與此同時,要分配成本評定和剖析,分析各部門的成本管理績效,推動企業持續改進成本管理措施,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應積極主動地開展成本剖析,找到成本不斷變動的原因,尋找節省成本的途徑。在成本管理方法上,要推行指標分解,層層落實各類成本指標,分段進行管理考評,確保從根本上降低成本,并與企業和機構的經濟責任制緊密結合。
成本是體現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準的綜合指標。因而,成本管理方法不可僅限于生產和消費活動,還應擴大到設計產品、加工工藝分配、可利用率、原材料采購、人力資源分派等各行各業。參與成本管理的員工不但要掌握專業的成本管理方法,還需要各部門生產經營管理人員配合,必須激發全體人員的主動性,執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總體成本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目標按層級和作用可分成宏觀目標和微觀目標。成本管理的宏觀目標能確保企業發展戰略順利實現;微觀目標是指在宏觀目標的指導下,對不同階段的成本管理設置的事前、事中、事后目標。
現階段,出版社的管理者一般按照時間記錄計劃成本,這種核算方法非常落后,且最后的結果通常和估算結果相差非常大。從選題到出版必然需要很長時間,財務結算要在期刊進庫后再開展,不顯示出版社是否盈利。盡管絕大多數出版社采用了信息化成本管理方式,但各出版社使用的管理系統不一樣,這導致各出版社之間的聯系減少,不能實現信息共享。由此可見,出版社在成本核算過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成本核算不具有連續性,這影響了出版社成本核算過程的統一和核算方式的統一。
許多出版社的領導缺乏戰略性的發展規劃意識,只重視眼前的利益,并沒有根據出版社的實際情況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使得成本管理并沒有緊緊圍繞每一個環節開展,沒有融入當代社會[1]。除此之外,一些出版社只重視事后管控,忽視了出版前的策劃設計,這使得出版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問題。
另外,一些管理者的專業水平不高,沒有樹立成本管理理念,阻礙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以上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出版社的發展前景,阻礙其良性發展。
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出版社必須從成本管理決策、預測分析方案等不同階段入手,確保全員參與成本管理,并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但是,分析大部分出版社的發展狀況,會發現其嚴重忽視了成本管理方法。出版社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大多只限于會計層面,而財務管理人員需要的非財務數據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無法為管理人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這使得出版社的管理極其不完善,財務管理人員無法科學合理地調配資金,阻礙了出版社的進一步發展。
堅持圖書質量第一的原則,是落實出版戰略方針的體現,可以讓出版社財務管理工作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因而出版社在發展過程中,要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的統一,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更好地保障自身的良性發展。
現階段,部分讀者對圖書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內容空洞和價格偏高,其次是文本錯誤率高、內容不符合讀者的要求、蹭熱點、內容庸俗、書籍裝幀差等。當前,在出版社發展的過程中,圖書的內容問題較多。圖書內容是影響讀者購買行為的最重要因素。綜合看來,讀者對圖書不滿意的原因主要在于內容空洞。高品質內容是圖書的競爭優勢,高質量的圖書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并且圖書的內容要有自主創新性,杜絕抄襲和剽竊[2]。
出版社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圖書,這決定了合理的成本管控必須是全方位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出版社可持續發展。在整體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要重點管控打印紙張成本、包裝印刷成本、稿酬等占圖書成本比例大的項目。不講成本的會計控制,只會產生一半的功效,算不上合理的成本控制。
成本管控要與預期收益掛鉤,要以不危害出版社收益為前提條件。成本與收益掛鉤,并且要一一對應到每一本書的成本支出上,記入圖書的成本中,從而減少出版社的公共支出,平均分攤費用。只有這樣,才能以成本管理為具體指導,激勵管理人員減少產品研發成本。不論是方案策劃、視頻剪輯,還是營銷推廣,都要保證利潤的最大化。為了擺脫“塑膠盈利”或多結轉成本,將利潤留給下一年度,或是減少成本,導致本年度盈利虛高,這幾種做法都違反了成本管理方法,也違背了匹配 原則[3]。
出版社在發展過程中,要想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創新管理機制,不斷開拓創新。出版社的管理者應當立足實際,把目光放得更長遠,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戰略發展 規劃。
從現階段的具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出版社使用的是傳統的企業會計準則,沒有開拓創新,所以現階段要做的是不斷創新成本管理方法,了解其他出版社的經營發展狀況,從而提升發展優勢。與此同時,出版社必須為員工營造一個嚴格的成本管控環境,以此減少出版社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要保證所有的員工都參與到成本管理方法優化工作中,并逐漸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管控。
出版社在經營過程中,要進行成本預測和分析,從圖書選題策劃著手,調研市場發展情況,分析同種類圖書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定位。針對圖書選題策劃,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綜合性分析。
第一,結合圖書的具體市場情況和學術價值,充分了解市場上可接受的銷售量、價格和已出版圖書的預測銷售量。
第二,結合出版社過去的成本規范和成本平攤規范,預測圖書經營成本。
第三,根據中國鐵路線的數據信息,預測企業的最少可接納量和包裝印刷量。
第四,分析計劃方案中存在的風險性難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第五,預測分析圖書出版后的經營情況和盈利情況。
此外,為確保成本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出版社要對方案策劃中的成本預測進行可行性分析,從財務部和設計單位選取合適的代表,一同討論方案,以充分了解市場的具體情況[4]。
在現階段的成本控制過程中,出版社要以書籍成本總體目標為主要內容,了解影響成本開支的因素,從而完成企業成本控制的指標。從出版社的生產全過程看來,要重視生產的事前控制,生產制造過程中管理方法的優化和事后管控。從設計方案到印刷包裝,必須花費較多的成本和精力。因而,加強出版社的成本管控非常必要。要完成這項工作,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要收集材料,對現有的市場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實現立項。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使用互聯網資源,尋找有效的材料支持,節約花費。
其次,在市場調查過程中,要依據出版社的信息需求,科學合理地開發出版項目。
再次,在提升出版質量的過程中,要控制審校加工成本、審校費和錄入費。同時,管理人員應當衡量稿費,由于要耗費紙張和設計費用,無法過多追求低成本,應當以最少的成本生產更理想的產品,從而促進出版社發展。在出版過程中,要完善工作內容,剔除無效的工作流程,用電腦開展工作。排版結束后,工作人員不要急于打印,要在電腦上反復檢查修改,仔細審校,找出并解決問題,然后再打印,這樣可以減少打印成本。
最后,要減少紙張、包裝印刷和訂裝成本。出版社可以通過直接購買紙張的方式,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紙張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出版社要加強管理,貨比三家,減少紙張成本[5]。
在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案中,作業成本法更注重作業控制。出版社應創新成本管理模式,有效制訂工作規劃,征詢各部門意見,參考其他出版社的發展經驗,從而促進自身更好 發展。
在作業成本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加強相關管理部門和出版單位之間的聯系,從而優化管理。根據出版社部門的不同和工作內容特性的不同,分別開展同行評議、統稿、審校等工作。出版社要明確書籍的使用量,將紙張、稿酬、復印機等費用記入書籍成本費用。出版社應依據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綜合分析商品的價值,剖析其他出版社的成本,逐漸優化內部成本管理方法。
出版社要想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就要根據當前市場發展情況,不斷優化成本管理方式,并在發展中求生存,尋求新的突破。與此同時,出版社要構建人才培養機制,將成本管理方法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