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瑩
(彰武縣第二人民醫院,遼寧 阜新 123200)
財務預算管理是以醫院內相關行為和實物的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流通性和代理性為基礎的運營管理模型[1],它將提高醫院內部運營質量和發展效率作為基礎目標,通過財務數據自上而下地協調醫院運行期間的各種行為和事宜,在實現醫院內部秩序穩定運行的前提下,積極應對患者的醫療需求和患者家屬的情緒需求,甚至能夠在新經濟市場環境下拓展醫院的發展規模,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種高效率、系統化和完備性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模型,能清晰地識別醫院內部的資產和實物,建立科室、項目和病種等要素的成本數據值,將成本和效果的可量化數據標準作為醫院各種經濟活動的成本效果預測、決策制定、方案評估、跟蹤過程、改善策略和成果考核的指南針,將明確的績效考核分配體系作為激勵杠桿,將資金成本、風險管理、成本效益和投資損耗等運營概念和行為模型落實到醫院的具體運營管理中,從而使醫院快速地轉型為效率化和成果化的重運營管理型現代化醫院[2]。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以終為始的運營管理體系,它對各種醫院行為、人員行為和物資應用的時間、金錢和人力等屬性進行資源成本化,將成本支出和產出效果作為評估各種行為的考核標準,將高質量、高標準的醫療成果和高效率、高杠桿的經濟效益作為最終的可觸達結果[3],以此為前提對醫院的發展目標、效果預測、方案計劃、路徑分解、資源控制和核算優化等過程進行成本和效益的拆解評估,從而洞察并篩選可衡量、可量化、可執行和可觸達的運營模式和具體策略。最終在整個醫院的組織結構中將成本意識、成本標準和財務預算思維模式等全面預算管理方式落實到具體的人員行為模式、資源效益匹配模式和能力激勵模式中,最大限度地開發出醫院組織的能力資源稟賦。
社會現代化程度縱深發展,現代化醫院的運營發展除了聚焦病人健康需求和切實解決問題外,還應進行系統化、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全面預算管理,讓醫院作出具有準確性和前瞻性的決策,使醫院各種資源由成本屬性轉向成果屬性,最大限度地避免醫院內部資源被浪費的現象,進一步降低成本,高效地將各種資產、人員和工具轉化為對患者和醫院具有積極作用的資源,最終形成一套以人為本、以終為始、以成果預期管理反向激勵成本控制和有效開發的管理制度。
全面預算管理背景下的財務成本核算是將科學化、標準化和數據化的運營模式全面應用到醫院系統的各個環節,尤其是現場業務部門和相關財務部門。它對醫院的各種資源和資產進行成本化定義,通過目標成本管理模型,以資金風險作為成本核算工作的衡量尺度,最大限度地調動醫院工作人員的參與積極性,并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成本核算的難度。醫院通過財務成本核算模式,強化現金流預算,能使資金運用在醫院公益性、政府支持性、患者費用補助和醫療設備采購等層面,保障醫院各種開支的科學性和資源的杠桿率,從而使各個業務部門的藥品、資金、存款、設備和資源的需求能夠得到保障[4]。
醫院作為一種功能性組織,其存在的結構基礎是以具體問題為核心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資源的使用方法就是醫院的各個功能性部門,尤其是醫院的財政預算體系,也以部門的功能界限為根據進行分解和單獨制定,這導致各個部門有獨立的財務收支標準、數值參數和目標任務。這種目標任務、財務預算、工具資源和人力資源等要素的孤立核算現象,使得整個醫院無法有效串聯各個職能部門,構建出系統化的運轉流程,導致在各種復雜的事務上,如需要跨部門治療的病種、需要多個部門協作的涉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社會事務、病患及家屬和醫院的沖突性事務、醫院和媒體的交互關系等,各部門無法形成行動上一致、態度上共行、效益上共贏和關系上共建的命運共同體。
在醫院的管理人員中,很多領導者對行政事務和醫療事務具有一定的洞察能力、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但對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洞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財務預算、醫院資產和風險預期管理等領域缺乏科學化、系統化和效率化的 能力。
例如,缺乏籌資預算體系導致醫院資金流動風險提高;沒有清晰認識到預算款項流通的復雜性,導致財務往來內容缺失,在醫保、采購、醫療設備更新、住院預交和藥品采購等方面缺乏醫療現場的匹配性認知,導致預算成本和成果失衡;由于管理層對各職能部門與患者治療需求的匹配缺乏系統化大數據的認知洞察,部門預算數值的多寡、用途是否正確、范圍是否適當和效果是否合理等缺乏明確的評估標準和責任追蹤制度。
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醫院的預算管理體系與醫院的基礎業務和核心業務脫節,完全是在財務預算體系里進行數字計算,忽視了財務預算的基礎目標是為醫院的業務服務。例如,財務預算不以實際的業務投入產出真實數據為基礎參數;部門與部門之間不以業務與業務之間的現實聯系為基礎進行決策,反而相互推諉;一線基層工作人員無法參與到具體的財務預算對現場業務的反應系統中,導致財務預算對現場醫療人員在醫院資源、能力稟賦和產出成果等層面的需求缺乏匹配性。
作為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和制度的落地執行者,相關財務人員的財務知識素養、預算管理理念和落地執行能力的高低決定著管理效率和效果。但是在具體的落地過程中,由于缺乏系統性的知識結構培訓和核算實踐經驗積累,醫院的財務人員在認知和實踐層面出現了諸多問題,例如,將財務定義為核算會計功能進行數據核對,忽視財務數據與基層醫患關鍵的現場事實;績效考核體系與具備復雜性和系統性特點的現場事實業務的匹配度不高,導致績效激勵能力不足,無法達到預算管理制度對成果期望的完成率。
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的創建,需要以整個醫院過往的財務數據、人力資源配置、部門結構功能、成本核算系統和數據統計平臺等內容為依據,但是很多醫院缺乏必要的、科學的、合理的信息技術作為信息抓取、整理歸類、自動分析和提醒上報等需求的落實點,導致全面預算管理在落實上缺乏匹配性的正反饋系統,如設備配置落后,重投入輕效率,負責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的財會部門無法與各醫療部門科室準確交互真實數據,信息無法共享,標準無法 統一。
要想使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發揮最大的效能,首先必須搭建全面預算管理的成本核算框架,以系統化、可量化、可衡量和可觸達的行為管理框架為指導,將醫院的管理層、現場層和資源層等全部納入管理框架,以框架系統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孤島困局;以統一的標準界定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真實的關鍵性數據,建立科學合理的共享行為機制;關聯各部門科室的功能目標,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部門科室與其他部門科室的正相關聯系,以系統價值改變部門孤島現象。
任何組織如經濟組織、公益組織和醫療組織等,都必須有可理解、可衡量、可執行、可觸達和可量化的發展目標或經營使命。醫院作為滿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需求的社會功能組織,必須將醫療治理作為發展目標和成本核算的最高參照系數。通過科學的預算編制,開展成本核算分析工作,而非繼續過往的重編制輕執行的管理,系統化配置醫院的各種資源,將各種資源的成本屬性與其成果屬性置于合適的醫療業務和運營環節,通過目標拆解、收支行為和關鍵指標等,持續進行優化,最大限度地增強成本核算的任務性和目標性,確保全面預算管理下的財務成本核算對醫院經營和核心業務的價值實現。
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下的財務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動態的和系統化的任務,它需要以系統、科學、高效的信息技術平臺為支撐,傳遞醫院各個科室部門的業務功能信息,將財務部門的核算標準系統和預算管理系統最大限度地與業務部門進行關聯,實現各種數據信息的實時流通和細化留存,從而保證整個預算管理在成本核算的過程中,有歷史數據作為分析醫院行為規律的依據,能及時優化預算管理方案的落地。
在預算管理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要將成本核算作為實施監督的框架,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和價值性,推動財務成本核算與現場醫療業務相匹配,形成相互激勵的正反饋系統。具體的財務成本控制信息平臺有HIS信息系統、醫院財務系統、固定資產系統、資源投入產出數據系統和人員能力公示系統等,將這些系統的共同資源進行基本標準參數的統一和共聯,實現各種成本數據的自動化留痕和共享,增強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規范性、完備性、準確性和前瞻性。
全面預算管理的財務成本核算需要整個醫院管理層、業務層、資源層和財務層的統一參與,離開任何一方都無法保證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前瞻性和引領性。為了更好地推進成本核算工作有效落地,必須拆解整個醫院的團隊成員,積極培養所有人的相關認知能力。定期考核所有人員基本的財務素養和工具平臺的使用能力,對醫務人員、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不同比例的培養內容設計,形成相互銜接的培養流程,讓不同部門的職能人員能夠在財務數據素養方面形成一致認知和能力;培養財務人員對業務現場的認知,通過定期的面談溝通、現場感受和數據校對會議等方式,形成雙向溝通機制;通過建立醫院知識案例共享庫,將各種重要的、基本的、案例化的業務現場信息與成本核算人員進行共享,為財務成本核算提供足夠準確的信息。
任何管理模式和系統機制的落地,都需要以與機制目標相匹配的績效考核體系為支撐,離開激勵體系的支持,機制落地將面臨一定的阻礙。要想實現全面預算管理背景下財務成本核算的有效落地,就要建立健全績效考核的正向反饋體系,讓事事有回音,件件能閉環,從預算編制、執行過程、成本產出等層面與醫院的業務進行匹配,使財務成本核算與業務質量存在正向反饋關系。
通過合適的績效考核工具如KPI指標、OKR關鍵任務、平衡計分卡等,將目標拆解到責任人的具體行動路徑上來,讓考核標準和目標達成方案共同出現在責任人面前,降低管理成本和觸達成本;科學合理地分級拆解績效指標,根據相關科室部門的業務內容及性質區分核心資源和非核心資源,形成可量化、可衡量和可執行的績效任務;建立預算管理和財務成本核算的監督體系,從時間、數量、成本、目標、達成和頻率等方面,對各種預算的批復進行低成本化的申請、記錄和評估,通過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方式,保證預算在執行前、執行中和執行后的有效性。
傳統的財務成本核算以財務部門為自上而下的主導者,醫院的各業務科室以從屬者的身份參與進來,在執行過程和數據指標層面進行匹配,但是并未深入挖掘和落實財務預算管理尤其是成本核算對業務結果的積極性推動支撐作用是否落實。全面預算管理背景下的財務成本核算,必須對醫院現場業務的運行邏輯、功能流程與財務成本核算進行高度的自動化匹配,防止成本核算在客觀的靜態數據匹配和動態運營指導領域脫節,為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優化提供緩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