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張掖育才中學 馬谞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在家校協同視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干預現狀需教師與學生家長明確,進而采取確實可行的干預機制,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校方面要注重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共同體,并重視引導教師樹立協作理念,為家校共育營造濃郁氛圍,同時創建家校合作共育平臺,與學生家長加強聯系,使家長樹立家校共育意識,教師與學生家長做好教育接力解決問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為此,教師必須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當前的社會環境背景下,青少年因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思想意識和行為意識出現偏差,導致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青少年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由以下幾種衍生而成:第一種是學習問題。學生因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一直默默承受著來自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壓力,因為沒有找到適合的緩解壓力方式,導致青少年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進而產生逃避和厭學心理,久而久之成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二種是人際關系問題。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若青少年與他人人際關系緊張,則會因為處理不好人際關系而出現被孤立的現象,這將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第三種是情感與情緒方面的問題。青少年已經開始進入青春懵懂期,心理會比較敏感,情緒波動比較大,甚至一部分青少年會因為調整不好情緒而出現抑郁、消極、自我厭棄等多種心理偏激問題。第四種是網絡成癮問題。在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青少年接觸網絡的機會和時間大大增加,導致青少年無心學業,沉迷于網絡。比如,迷戀網絡游戲、沉迷網絡小說,在網絡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可能會接觸到各種不良信息,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
由于受到傳統的教育方式影響,很多學校的教師都是以學生的個人成績為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進而導致了這部分學生對學校沒有歸屬感,逐漸對學校失去感情,無法對教師產生信任,更會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失去興趣,逐漸出現焦慮、壓抑等情緒,最終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部分學校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沒有進行有效落實,甚至在一些班會課也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在青春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引導和情緒的有效排解,很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以及心理狀態變化,都是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中占據關鍵性作用,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思想,進而影響青少年的心理狀態。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家長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那么也會影響青少年。例如,當父母將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時,孩子也會無端焦慮,大部分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家長的溺愛與庇護,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再加上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確,當青少年犯錯時,不能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長期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孩子就會對家庭產生陌生的情緒,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疏離感,長此以往,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會逐漸顯露。
在家校協同視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可以得到有效干預,定期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進行評估,以此評估結果作為研究依據,學校與家長針對評估結果制定引導教育方案,落實家校共育機制,有效預防和干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家校協同視域下,要注重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共同體,為青少年心理教育問題預防與干預落實創建路徑。家校共育共同體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育僵局,將傳統由學校主導的教育模式更新為學校與家庭共同協作,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共同體,為青少年打造全新的德育環境,及時有效發現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而提前做好準備,為心理健康教育作保障,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家校協同視域下,學校處于德育的主導地位,可以由學校制定家校共育制度,對青少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擴大心理健康教育普查范圍,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內容,做好整體指揮指導工作,為每一名青少年建立健康檔案,為家校共育共同體構建做好全面準備和指導工作。例如,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落實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建構,邀請家長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工作中,完善心理健康檔案內容,為接下來的家校共育工作開展做好鋪墊。此外,考慮到一部分青少年家長對家校共育共同體構建了解不全面,不利于接下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和干預工作的開展與落實,學校要重視開設家長交流會,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向家長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家長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全面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真實案例資料,同時將具體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資料提供給家長觀看,讓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家校共育共同體構建的重要意義和現實意義。
家校協同視域下,學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預防和干預工作,需重視將教育工作落實到每一個班級,落實到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開展和落實的總組織者和總實施者,必須對家校共育共同體的建立有清晰的教育意識,這樣才能有效并全面地落實相關工作內容,為家校合作共育做好基礎性工作。為此,學校需重視做好班主任的思想工作,落實專項培訓計劃,使班主任樹立協作教育理念,營造家校合作共育氛圍。通常情況下,學校需為班主任提供家校協作培訓機會,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鼓勵班主任參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課程等。與此同時,班主任需重視提升自身的專業教育素養,利用課余時間專心研究青少年心理學,參加網絡上開展的專項培訓課程,強化自身語言溝通技能,意識到家校共育對落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預防和干預的重要性。例如,學校定期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座談會,班主任需調整教學時間,積極參與,在座談會交流中,班主任要做好充分的發言準備,將網絡課程學習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進行分享,并且將理論知識與班級中存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對比討論,研究有效的解決方案,與其他班主任進行積極討論,從而更進一步完善解決方案。此外,班主任在形成家校共育協作理念后,需重視與家長進行正面溝通,針對普遍存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可以通過主題家長交流會的方式,與全班學生的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針對個別存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則要有針對性地溝通和解決,與每一名青少年家長達成教育共識,為青少年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幫助青少年解決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迎難而上,找到正確的成長之路。
家校協同視域下,學校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主體,需重視與家長有效溝通,致力于引導家長樹立家校共育意識,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基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學業,更影響家庭平穩,為此,共同積極面對青少年已經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家校需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問題處理;針對青少年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則需學校在做好心理健康評估后,與家長就“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溝通,以此收集更多數據信息,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及時找出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誘因,進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為此,需學校做出一定的教育決定,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例如,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是開展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是青少年每日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需要以身作則,以身示范,不斷學習先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理念,重視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家庭作為青少年情感的主要寄托之地,更要做好準備工作,家長需明確教育責任和義務,主動學習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校與家長是家校共育共同體中重要主體,必須有同樣堅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并以同一個教育目標達成教育共識。此外,學校與家長要明確任務分工,將傳統的學校為主、家庭教育為輔的教育思想創新,將教育方式完善,充分調動教育主觀能動性,積極做好育人教人工作。
家校協同視域下,學校與家長已經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預防與干預教育達成教育共識,這時,要為二者溝通方式和溝通效果做保障,創建家校合作共育平臺,以此提高家校共育溝通效力,使班主任可以第一時間聯系家長,反映青少年在校情況;而家長也可以第一時間接收教育信息,做好教育配合,同時將家庭教育落實情況與班主任及時進行反饋,以最佳的聯合教育方式,為青少年打造成長環境,使青少年順利平穩度過青春期,正視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有效解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構建家校互通平臺,需借助當前信息技術的教育輔助優勢,創建實時溝通路徑。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微信建立家長微信群,這個微信群存在的主要功能是班主任向家長發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資料,傳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為處理普遍存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平臺。班主任通過家長微信群與各位家長建立一對一溝通關系,為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長進行實時溝通,一來可以保護青少年與家長的隱私;二來利于班主任與家長有效溝通青少年存在或將要發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與家長互通信息,了解在校、在家庭兩個場所中,青少年的表現情況,進而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找出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誘因,做好跟蹤輔導教育工作。此外,班主任還要重視完成家訪任務,在信息技術普及應用的時代背景下,班主任更多應用微信、手機等便捷的溝通方式與家長溝通問題,雖然可以起到實時溝通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拉開了班主任與家長間的距離,不利于強化溝通效力,為此,班主任要定期開展家訪活動,與家長進行面對面溝通,為青少年提供更全面的關心和關愛,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有效落實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和干預工作。
家校協同視域下,班主任要與家長做好教育接力,有效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在家校共育實際開展過程中,學校與家長不僅要相互信任,互相配合,相互輔助,還要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進行長期合作,學校進行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后,家長需接力做好家庭跟蹤教育,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預防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干預已經存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使其得到有效解決。為此,學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溝通平臺,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接力打好基礎。例如,學校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打造成多個信息模塊,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資訊模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模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模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模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一名家長點開模塊可以看到孩子的檔案,班主任和家長都可以通過登錄此模塊了解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動態,進而形成全面的教育認知,做出針對性的教育策略。若家長針對檔案模塊中的信息有疑問時,可以通過微信等方式與班主任直接取得聯系,進而有效溝通,明確班主任的教育意圖,從而接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接力棒,在家庭中繼續開展教育。這時,家長的教育思想與班主任的教育思想要保持一致,創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為青少年指引正確的成長道路,樹立正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簡而言之,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僅靠學校開展德育課程,為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難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必須重視與學生家庭構建家校共育共同體,教師以協作理念為核心,積極與學生家長樹立共育意識,強化溝通,為學生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在家校協同視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將得到有效干預和處理,在學校,德育工作順利開展落實,取得成效;在家庭,家長有效接力教育,疏導學生心理問題,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