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李香玉 □ 劉燕

大連市教育局局長 鞠振偉
回首十年,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進步。面向未來,中國教育正踏上新的征程。在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時間節點上,本刊記者專訪了大連市教育局局長鞠振偉,述說“大連教育這十年”。
《教育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回顧大連教育這十年,在哪些方面實現了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
鞠振偉: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連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堅持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統籌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以下五個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績——
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大連市出臺《大連教育現代化2035》,為新時代大連教育發展謀篇布局。建立了市、縣兩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教育工作委員會,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多部門共同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有效匯聚。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不斷完善。積極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五育并舉”教育體系,發揮好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作用以及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綜合育人的效應,打造縱向各學段層層遞進、橫向各課程密切協同的思政課程體系。
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優質特色發展。大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建公辦幼兒園202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95.7%提高到98.2%。持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新建、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07所,新增學位11.1萬個,“超大班額”“大班額”問題全面化解,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實現全覆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98%提高到100%,35所普通高中進入省示范性高中行列。推進職業教育實用高效發展,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深入,大連職業教育基地建成啟用,教育資源實現有效整合。支持在連高校“雙一流”建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
教育民生福祉持續增強。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03%,有效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156個義務教育集團、559所成員校,整體提升了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1+N制度體系”超常規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落實,義務教育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達100%,學校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全市城鄉義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全免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覆蓋全學段。打造“衣、食、住、學、行”系列重點教育民生工程,全面改善辦學條件。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成效顯著。穩妥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全面落實高考綜合改革,中考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實現民辦高中與公辦一般高中同一批次、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同一平臺錄取;出臺《關于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試行)》,校際差距逐步縮小;創新“擇校熱”治理方式,科學減輕學生負擔。
《教育家》:大連市以“區際組團辦學城鄉共同發展”實施義務教育全域均衡發展促進工程,使城鄉教育面貌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鞠振偉:我市圍繞構建城鄉一體教育發展機制,按照“區際組團辦學、全域資源共享、城鄉對口幫扶、全面推進均衡”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人力資源區際組團發展、全域資源共享和校際深度合作”三大機制,將主城區、涉農地區、先導區等10個地區組成“四大教育組團”,開展對口幫扶,創設“五百一千工程”,全方位提升農村教育質量和內涵,使更多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一是創新構建了全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模式。通過實施“區際組團辦學,城鄉共同發展”,打破區域間教育發展壁壘,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圍繞影響區域教育質量的核心、關鍵以及難點問題,建立起目標共同、責任共擔、資源共享的有效運行機制,并通過優勢資源的植入、融合與再生,實現區域間合作共贏。二是創新提出了全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系統管理理念。以“對口互動、雙向促進”為指導理念,以“五點聯動、整體協同”為保障機制,以“項目管理、任務驅動”為實施策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三是創新建立了教師專業發展新的有效平臺。無論是到農村支教的教師,還是進城研修教師的導師,以及各級各類被選拔參與幫扶活動的教師,都獲得了專業上的認可、精神上的滿足,使他們在不斷研究與反思、總結與提煉中提升專業素養和學術水平。進城研修的教師在培訓中接觸到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獲得教學實踐操作經驗,并在返鄉后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這種在“雙促進”幫扶理念下建立的實踐共同體,成為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新的組織發展策略。
《教育家》:深入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大連做了哪些探索,收到哪些效果,總結出哪些可推廣的經驗?
鞠振偉: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方案對“破五唯”、實施“四個評價”等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大連市以方案落實為切入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綜合施策、協同發力,推動教育評價從“指揮棒”升級為“推進器”、從“檢測站”轉型為“加油站”,為促進教育內涵式發展創生更多新動能。
2021年8月,大連市發布《關于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試行)》。“新中考”是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恪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推進育人方式變革、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體現,是加快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建設,以實際行動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推動教育事業的強大動力和生動實踐的體現。“新中考”建立了符合我市市情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引導學生家長理性對待擇校、課外補習等熱點問題,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提高學校課程實施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新中考”引導學校聚焦課堂教學,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科學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
《教育家》:在您看來,什么是好的教育?您對大連教育有怎樣的期待?
鞠振偉:好的教育,不能僅關注考試分數和學校的升學率,更應關注積極健康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好的教育,不能僅關注課堂知識和技能堆疊的厚度,更應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和性格涵養的高度,這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所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回答的課題。
黨的二十大強調了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提出了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戰略部署,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大連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著力構建和完善高質量教育體系,更好融入和服務教育強國建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在促進教育公平上下功夫。不斷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補齊補強短板,大力推進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持續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整體提升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擴增優質普通高中資源,加強中高等職業教育貫通發展,不斷完善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體系,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利。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全面賦能學校教育,推動教育形態深刻變革,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
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在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上下功夫。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全域優質均衡創建,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使中高等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大連優勢產業結構升級需要,力爭舉辦本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繼續鞏固本科高等教育主體地位,積極支持在連高校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
堅持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下功夫。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效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入研究拔尖人才成長的規律和選拔方式,探索建立拔尖學生發現機制和培養體系,面向少數超常人才設置系統性培養計劃。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努力培養更多更好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支持在連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強市校協同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