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燕 |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濼口實驗學校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濼口實驗學校秉持“強基固本,守正創新”的辦學理念,以“Center(一個中心——提升愛的能力),Route(兩種途徑——線上線下雙軌并行),Experience(三級體驗——學 習、修 煉、踐 行),Accompanying relationship(四層關系——夫妻、親子、伙伴、家校),Training course(五大課程——基礎、選修、專題、親子、活動),Element(六項原則——尊重、理解、欣賞、包容、提醒、等待)”為依托,創建了獨有的家校品牌“CREATE”模式。
心理普查,聚焦問題。學校在實施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小學中段學生學習適應性教育的研究》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心理畫和MHT測評,結果顯示學生自責傾向和敏感傾向較高,在此基礎上進行的AAT測評結果則顯示家庭環境維度均值較低。為改善這一狀況,學校組建了以校領導、心理教師、班主任為主體的研究團隊進行家訪,并積極開展家長學校的創建工作。
家有心聲,明確需求。在面向全體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學校以年級為單位每月開展 “家有心聲”訪談活動。基于調查數據,學校研究團隊對家長群體進行分類:將僅滿足于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只關注孩子低層次需要的家長暫列為“待發展區”家長;將舍得為孩子投入精力和財力,開始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有所規劃的家長列為“發展區”家長;將愿意為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鼓勵孩子自我實現的家長列為“再提升區”家長。
體驗為主的基礎課程。學校以“自我成長”“人際溝通”“學習心理”為中心,設計了共20項內容40課時的課程;針對學生和家長的需求,設計了“做孩子喜歡的父母”等系列課程;針對家校共育中教育理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了“了解教育中存在的誤區”等系列課程。
量身打造的選修課程。學校以天橋區教育體育局編制的案例集和“天橋e家”系列家庭教育課程為依托,結合自主開發錄制的40課時微課,形成豐富的家長學校選修課程,保證家長在整個學習周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雙軌并行參與學習。
按需定制的專題課程。針對低年級學生家長,開展“入學適應性”“學習習慣培養”等主題的講座;針對中年級學生家長,開展“思維導圖助學習”“提高專注力”等主題的講座;針對高年級學生家長,開展“中小銜接”“青春期教育”等主題的講座。
問題導向的親子課程。學校針對測評中篩查出的有發展性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個體輔導,還以專業心理健康輔導技術為其家庭提供親子沙盤輔導和親子咨詢等服務。
寓教于樂的活動課程。學校以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引導家長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更新溝通方式,增進親子感情。如親子心理運動會上“紙杯傳水”“解手鏈”“無敵風火輪”等游戲,通過親子同場競技,使親子共享游戲帶來的快樂。
設計評價手冊,實現家校互評。教師將家長參與基礎課程的出勤、聽課記錄、學習感悟以及選修其他課程的情況納入積分管理,同時,家長也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便于學校完善課程,更好地滿足家庭教育需求。
優化管理模式,發揮學生作用。每學期結業儀式上,學生會為家長送上一份神秘禮物——通過錄制的“爸爸媽媽聽我說”視頻,對家長參與學習后的變化和對自己產生的積極影響進行反饋,使評價更具直觀性和觸動性。
評選星級家庭,激發成長動力。學校每學年進行星級家庭評比,并對五星級家庭進行表彰,邀請他們分享經驗。學校五星級家庭均被選為區級“情感滋養型”家庭,這正是我校家長課堂落地生根的最好證明。
幾年來,在“CREATE”模式家長學校的引領下,學校獲評濟南市首批“百所家長學校示范校”,以家庭教育為核心內容的省級課題順利結題。今后,學校將繼續提升家長學校辦學質量,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