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浙江省桐鄉第一中學 314500)
首先我們遴選兩道高考真題,且看帶電粒子從電場飛行到磁場過程中的軌跡,蘊藏了怎樣的相似性.
(2018新課標卷二理綜第25題)一足夠長的條狀區域內存在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其在xoy平面內的截面如圖1所示:中間是磁場區域,其邊界與y軸垂直,寬度為l,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磁場的上、下兩側為電場區域,寬度均為l′,電場強度的大小均為E,方向均沿x軸正方向;M、N為條狀區域邊界上的兩點,它們的連線與y軸平行.一帶正電的粒子以某一速度從M點沿y軸正方向射入電場,經過一段時間后恰好以從M點入射的速度從N點沿y軸正方向射出.不計重力.
(1)定性畫出該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的軌跡;
(2)求該粒子從M點射入時速度的大小;


圖1
(1)區域Ⅰ加電場、區域Ⅱ不加磁場時,求在屏上探測到質子束的外加電場的最大值Emax;
(3)當區域Ⅰ加電場E小于(1)中的Emax,質子束進入區域Ⅱ和離開區域Ⅱ的位置等高,求區域Ⅱ中的磁場B與區域Ⅰ中的電場E之間的關系式.

圖2
全國卷試題的核心設問是第二問,第三問是給定問題下的具體求解,考查的是基本功.浙江題的前兩問是基礎設問,第三問才是精髓.我們直接比較兩道題關鍵設問的粒子運動軌跡,如圖3:

圖3
圖3(b)是全國卷的壓軸題粒子軌跡,作為對比,筆者把浙江題粒子軌跡逆時針旋轉90°,得到圖 3(a),顯然這不影響問題本質,可以清晰看出,兩道題同出一源.
全國卷試題在浙江題基礎上做了細節的修改,如表1:

表1
上述四點不同全都是細節上的不同.兩題核心是一致的,就是考查粒子從電場進入磁場軌跡拼接處轉折點,解題的關鍵是把握住從電場到磁場的偏轉角.以浙江題為例:
設質子進入磁場時的速率為v′,如圖3(a),
(1)
由幾何關系知
中密度纖維板比較熱市的產品主要集中在9、12、18 mm規格產品上。中密度纖維板也面臨著和膠合板幾乎同樣的發展困難,那就是原材料的價格瘋漲,致使中密度纖維板的出廠價格水漲船高,但是市場價格卻不敢調高。據說中密度纖維板銷售形勢雖然好轉,但面臨下游生產廠家拖欠資金的問題挺嚴重。所以總的來看,中密度纖維板市場雖然復蘇的跡象明顯,但市場資金回籠狀態還是不容樂觀。
(2)

(3)
全國卷這道題只需要對(3)式做一些簡單修改就可以了.
下文先分析這個問題的難點,再尋覓這一類問題的演化過程.學生在解題時,很難一開始就觸摸到參考答案所用方法.參考答案敏銳地把握住了軌跡銜接速度偏轉角這種方法,而且很明智地使用了偏轉角的正弦關系.而一般學生很容易使用正切去解決問題.用偏轉角正弦做聯系可以巧妙地消參,但在考場上是不容易短時間摸索出來的.
此題精華集中在利用速度偏轉角的正弦進行消參,由于物理參量較多,學生們容易在解題過程中迷失.但是精巧的解題策略是無跡可尋的嗎?其實不然,這樣的問題并不是橫空出世的,關于這一類的問題早已有之,在各地市的模考卷中都有體現,比如下面這個問題,可以說是這類問題的題源.
如圖4,射入磁場和射出磁場的M、N兩點間的距離d隨著U和v0的變化情況為……

圖4
此題做定性分析,很容易認為偏轉電壓越大,粒子的速度越大,所以在磁場中飛行時偏轉半徑越大,從而認為M,N兩點的距離增大.
實際上,仍然抓住從磁場到電場偏轉的角度,可以有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此題處理方式正是上面兩道題解題的關鍵之處,所謂大道至簡,莫過如此.這樣的問題,想必學生在上高考考場前都練習過,但是再遇到高考題時,卻很難把這樣的解題歷程遷移過來,甚至經過啟發思考,學生都想不起來曾練習過類似問題.
接下來我們進入“刻意練習”時段,一起來訓練這一定式結構下演化出的精彩的物理問題:
如圖5(a),在直角坐標系X≤0的區域存在磁感強度大小為2B0的勻強磁場,在X>0的區域存在如圖5(b)變化的勻強磁場,兩磁場方向均垂直紙面向內,在t=0時刻有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帶電粒子以大小為v0的初速度沿+X方向從O點進入磁場(不計粒子重力).



圖5
評析這道題前兩問是常規問題,妙筆在于第三問,實際上就是上述問題中的一個基本結論,即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僅受到洛倫茲力,其豎直方向上的位移僅和水平速度有關.那么這個結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么?前文的闡述是一個關于角度處理的技巧,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展現更深層的原因: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僅受洛倫茲力,即:fxΔt=Δmvx=qvyBΔt=q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