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紅,秦 芳,吳友瓊
(金陵科技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9)
校服的發展映射出國內文化、教育、歷史甚至是政治的縮影,不論是顏色或是樣式,校服的變化都緊扣時代浪潮。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校服的審美要求日益提高。校服是展現我國當代學生精神風貌和校園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其功能性和審美成為校服設計中極為重要的部分[1]。
隨著21世紀的教育全球化,加強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校服的發展狀態是一個國家教育理念和教育現狀的重要體現,同時,其適用性也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深入研究校服的功能性設計是大眾必須面對的問題,本研究針對這一情況展開調查,以人們對功能性校服的了解和支持程度作為調查分析的基礎,利用SPSS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功能性校服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挖掘該市場的巨大潛力。
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法,調查對象是各個年齡段的消費群體,通過“問卷星”網絡系統設計問卷,并在微信、QQ等常用社交平臺發放與回收。
在被調查的消費者中,男生占40.70%,女生占59.30%,其中,教師又占17.70%,雖然占比不大,但對后續深入研究分析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調查對象由學生、教師、家長等不同身份組成,由于身份不同,對校服的理解和校服功能性的重視程度也不同,這樣數據更加合理。
問卷組成內容如下:(1)消費群體的自然屬性和基本信息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身份、家庭可支配金額等;(2)消費群體對功能性校服的重視程度以及購買意愿等(部分調查題目為多選題以及個別期望值滿意度的五分級量表題)。
本次調查研究問卷共發放113份,回收113份,經初步數據分析,得到有效問卷113份,利用統計工具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校服在啟蒙和引導學生樹立健康服飾審美觀中具有重要作用,設計師需全面分析和總結校服的功能性設計要素和規律。校服設計要遵循基本的設計原則,同時還要重視校服獨特的外觀以及地域適用性和不同年齡段的適用性[2]。因此,本研究主要從消費者對功能性校服的重視因素、消費者對功能性校服的購買意愿和后續校服具有一些功能后的購買意愿等方面進行分析。消費者對功能性校服的重視因素包括是否具有緊急呼救功能、是否帶緩沖設備、能否防止跌倒摔傷、校服顏色是否具有安全性、能否調節體溫、能否防風防水等,由此可以找到設計師今后正確設計功能性校服的方向。
消費者購買校服的原因有多種,不同身份的消費者對校服的理解和重視因素也不盡相同。綜合數據如圖1所示(“對校服的理解和重視因素”問卷設置為多選題,選1~3個選項)。

圖1 重視校服因素的占比分析
由圖1可知,“培養學生平等觀念,避免攀比”這個選項占比最多,在總人數中占28.13%,根據研究,無論何種身份的消費者都認為校服有利于培養學生平等觀念,避免學生之間的不良攀比。實際上,學生,通過服裝進行攀比是萬萬不可取的。家庭的貧富差距會造成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導致學生無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而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間的攀比行為。
(1)對于學生來說,校服起到身份識別和避免攀比的作用。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于社會上其他人,而統一穿校服可以對學生起到內在約束的作用,是一種象征性、潛移默化的培養作用,既有利于杜絕學生奇裝異服,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校服能給人一種平等感,穿統一的服裝給學生相互之間平等的感覺,可以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盛行。
(2)對于教師來說,校服便于學校管理,起到很好的身份識別作用。學生統一著裝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促進和輔助作用,既能規范學生的行為,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規范意識等集體道德意識。
(3)對于家長來說,校服能減少家長對學生服裝上的投入。有名牌意識的學生會對家長提出不符合學生身份的奢侈要求,學生之間的攀比也會增加一些家境尚不富裕的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
采用SPSS軟件對功能性校服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并針對消費者對功能性校服的態度與重視因素進行相關分析。
2.2.1 對校服功能性重視程度的數據分析
消費者對校服功能性的重視程度如圖2所示(“對校服具有功能的重視程度”問卷設置為矩陣量表題)。

圖2 對校服功能的重視程度
由圖2可知,一共發放11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13份。46.00%的消費者對功能性校服的舒適性非常重視,畢竟對于學生來說,校服是每天都要穿的,舒適性是關鍵。服裝的舒適性會影響學生的心情,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36.00%的消費者對服裝的防護功能非常重視。安全是一切活動的基礎,是一切活動的前提,是不可超越的先決條件。此外,人們也非常重視環保。環保是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我國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號召各行各業踐行生態環保發展理念。對于服裝業而言,綠色化設計對服裝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綠色服裝在具體開發設計中需要生態技術作為支持,才能保證服裝的整體環保質量[3]。
2.2.2 對校服防護性功能的重視程度分析
通過描述統計分析人們對防護性校服功能的重視程度,總體來看,受訪者認為防止細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不注意衛生,在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下,學生接觸細菌的機會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以及疫情常態化,人們意識到可能不經意間就會互相傳染新型冠狀病毒,所以對防護性校服阻隔細菌的功能尤其重視,在今后開發校服時可以著重考慮如何有效防止細菌感染。此外,校服能夠緊急呼救、是否帶緩沖設備、能否防止跌倒摔傷等也被人們所重視。
2.3.1 現有校服穿著意愿的五分級量表題綜合分析
通過調查可知,在113位消費者中,平均值為2.99分,最高分為5.00分。由此可見,消費者對現有校服的購買意愿并不高,所以功能性校服的交易市場還需不斷改善,以促進功能性校服的普及和銷售。
2.3.2 校服具有功能后的穿著意愿分析
通過調查可知,在113位消費者中,73.45%的消費者愿意在學校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日常選擇穿或讓孩子穿校服。由此可見,人們對校服功能性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校服的功能性已經成為校服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
2.3.3 校服的穿著意愿前后對比分析
校服的穿著意愿前后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前后穿著意愿對比
結果分析:前后穿著意愿的標準差是1.043,標準誤差平均值是0.098。差值95.00%置信區間是0.372~0.761,因為不包含0,即無差異的概率不為零。可以說當校服具有多功能性時,被調查者的穿著意愿有所改變。從檢驗值T=5.774來看,Sig=0<0.05(Sig全稱為Significance,意為顯著性),即在0.05顯著水平上可以說前后穿著意愿的平均差異較顯著。因此,當校服具有多功能性后,被調查者更愿意穿校服,而校服的發展需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結合不同功能進行開發。
通過對功能性校服的影響因素以及功能性校服發展前景的問卷調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國校服目前存在的問題如下:首先,我國小學校服的整體款式單一且變化不大,校服色彩的搭配與面料的合理運用缺乏協調感。其次,我國小學校服的質量問題尤為嚴重,具有易產生靜電、易起毛起球、耐磨性較差、透氣透水性差、不吸汗、易掉色等一系列問題,并且長期以來都沒有得到合理解決。最后,校服設計師在對學生的健康監測、定位、緊急呼救、防止細菌感染等方面沒有進行相應的設計。
(2)在校服文化需求方面,校服不僅是學校文化的一種標識,也是學生身份的一種象征。穿校服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還可以消除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同時在校服審美與舒適需求方面,還可以體現學生的“精、氣、神、美”[4]。
(3)在校服防護方面,家長和教職工對校服日常防護功能的要求大致可以分為3點:一是盡可能杜絕學生走失或者被拐賣等危險情況的發生,或者在學生遇到危險時能讓家長和教職工第一時間知道學生的位置,方便尋找;二是盡量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在光線不佳的情況下,能讓學生所在位置更加醒目,甚至增強部分防護式設計,減少傷害;三是由于突發天氣較多,希望校服面料具有吸汗透氣且防水功能。
通過調查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對校服的功能性開發和設計的一些建議:
(1)在開發功能性校服時,設計師既要避免校服的功能過多,導致成本偏高和功能利用率降低,又要避免功能性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家長、老師的實際需求,因此,要對用戶、市場、技術等進行充分分析、整理與評價,在功能與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使產品的價值達到最大化。
(2)在任何情況下,對于穿戴者而言,服裝的舒適性都尤為關鍵,在強調服裝功能性的同時,還要有效處理其與舒適性之間的關系。
(3)功能性校服被出售后,相關企業應加大對售出校服的跟蹤和調研力度。功能性校服屬于一種經驗性產品,消費者只有在購買并使用之后才能了解校服的具體性能。企業通過對已售校服的跟蹤來了解消費者的切身感受,不僅能加強對市場需求的了解,還能及時改善校服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