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姝 史程蓉
(荊門技師學院,湖北 荊門)
合作學習是異質分組的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既分工又互助的組織形式。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成績和個人成績而努力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成績,同時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據伍新春的觀點,合作學習應該包括五個要素:積極互賴、個人責任、異質分組、社會技能和小組反思。其中積極互賴和個人責任是核心要素,異質分組是基本要素,社會技能是前提條件,小組反思是促進要素。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育理論和策略,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隨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亞、以色列和日本等國家的大中小學的各學科教學中都很受歡迎。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對合作學習進行了大量的本土化的實驗研究。
在中國知網的碩士學位論文中,用“中職英語”和“合作學習”作為關鍵詞找到的搜索結果中,研究課堂教學的最多,其次是口語、詞匯、寫作和閱讀等專項研究,還有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學習參與度的研究、針對技能大賽的研究,但是沒有針對單詞拼讀的研究。
在單詞的拼讀、記憶和運用的三個環節中,拼讀是第一步,只有會拼讀了,才不會依賴教師,才會具有自主學習的可能性。而中職英語占技能高考總分的4%,學生不夠重視,加上初中的遺留問題,很多學生沒有拼讀單詞的能力。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做了一個實驗研究。
實驗模式:單組單因素實驗。
研究假說: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單詞拼讀能力。
自變量是合作學習,因變量是單詞拼讀能力。
研究方法:實驗研究,統計分析。
因為合作學習必須具備五個特點:積極互賴、個人責任、異質分組、社會技能和小組反思。本人首先對學生進行異質分組,把全班分為5個組,每組6人,并用三級選拔方法產生組長和科代表。積極互賴就是需要小組有共同的學習目標和成績,個人責任就是組員要完成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任務。社會技能就是學生互動時的人際交往技能。小組反思就是師生對合作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
實驗時間為一年(2021.3—2021.12),實驗對象為2020級幼兒教育班級,一共有女生30人。教材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的全國技工院校公共課教材英語第一冊(第三版)。本教材每一課要用6課時學完,其中生詞需要一課時,所以一個學年用來學習生詞的課時也只有32課時。
首先是對學生進行異質分組,把30個人分為5個組,每組6人,并用三級選拔方法產生組長和科代表。組長的選拔至關重要,組長既要英語基礎好,又要有膽量,敢于管理小組,還要有方法管理小組,維持小組紀律,更要有耐心幫助組員進步。為了公平,分三輪選拔組長和科代表。
第一輪是選拔組長和副組長,選拔比例是30進10,考核材料是朗讀20個單詞的音標,得分高的前兩個學生作為候選人。這個環節既有區分度,又便于操作。學生按照座位就近6個一組,每組選拔2個候選人,5個組,一共產生10個候選人。第二輪是選拔組長,10進5,這5個人就是組長。要求朗讀一段話(約100個詞),評分標準是每讀對一個詞得1分,取前5個成績好的學生。第三輪是選拔科代表,選拔比例是5進1,這1個人就是科代表,科代表由5位組長投票產生。
全班由科代表按照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性別等異質分組。6人組的座位按照能力相近原則再分為3個配對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坐中間,其余2組坐前后,便于兩個組長輔導和評價組員學習。
組長和副組長管理組員的紀律、任務分配、輔導和學習評價。組長管3個人(副組長和2個組員),副組長管2個人(2個組員)。科代表協助教師給6個組分配學習任務,檢查組長的學習情況,協助組長管理全班紀律。
單詞學習是每課的第一課時,一般一課有20個左右的生詞,用一課時學習完。根據單詞音節的數量,可以分為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三類;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分為A、B、C類,其中A類學習能力最強,A類可以分配最難的任務,這也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一節課大概需要以下四個過程,每個過程大概要10分鐘。在10分鐘內三類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后,向自己的組長匯報,小組討論,形成共識,每個組都向全班匯報。
學習任務和學習能力的對應關系如下:

學習過程 多音節雙音節單音節1根據音節數量給音標分類 A B C 2 給音標劃分音節并拼讀 A B C 3 給單詞劃分音節并拼讀 A B C 4個體評價 A B C
小組評價標準有三個參數,一是參與匯報的人數,有幾個人計幾分。二是聲音要大,附近能聽到的得1分,中間能聽到的得2分,最遠能聽到的得3分。三是正確率,對幾個算幾個。例如,一個小組6人中有4人參與匯報,音量全班都能聽到,15個單詞拼讀都正確,沒有參與的人不得合作學習的分。評價表如下:

參與人數 音量 正確個數 總分1 4 3 15 22…… …… …… …… ……5
個體評價:在一節課的最后10分鐘要檢查朗讀單詞情況(不看音標)。教師檢查5個組長,5個組長檢查組員,按照正確的個數計分。根據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學習態度,要求C層學生必須能讀單音節詞,B類學生必須能讀單音節和雙音節詞,A類學生必須能讀所有單詞,這樣目的明確,學生壓力小,能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大面積提高成績。
一節課一個學生有兩個成績,合作學習成績和個體學習成績,兩項相加就是他的個人得分。如果第1個學生參與了小組匯報,小組得分22分,且個體朗讀得18分,他兩項合計為40分,如果第5個學生沒有參與小組匯報,只有個體朗讀成績18分,那么這節課的成績就是18分,這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這樣每次課的成績相加后會按照一定的比例計入期中和期末成績。這樣確保更多的學生能夠朗誦單詞,但是記憶拼寫還得布置抄寫作業課外完成。
在這個測試里面有13個單詞,要求給它們劃分音節(在音標和單詞下面劃線),然后拼讀。劃分音節時是筆試,拼讀時是口試。評分標準:每劃分正確一個音節得1分,每讀對一個音節得1分,滿分100分。具體前測試卷和后測試卷略。
為了對實驗前后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對實驗班級成績進行前測(記為變量X1)和后測(記為變量X2),30個人配對成績為:0-9,8-15,12-17,14-28,16-35,24-39,25-44,26-47,28-49,31-53,33-56,34-58,35-58,35-60,36-61,37-63,41-65,42-65,42-67,43-67,43-68,45-68,45-69,46-72,48-74,49-75,50-75,54-78,62-86,65-87。
由樣本數據可得樣本容量為30,X2-X1的均值為21.3,X2-X1的標準差為5.59255,作樣本X1與X2的配對T檢驗,取原假設為:后測平均成績不超過前測平均成績。當顯著性水平取值為0.05時,檢驗統計量t的觀測值為20.86075,t分布的上0.05分位點為1.6991,檢驗統計量t值20.86遠大于臨界值1.6991,落入原假設的拒絕域。所以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后測值不超過前測值相等”,接受結論:后測成績高于前測成績。
所以,合作學習有利于中職生英語單詞拼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