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晴
(甘肅省山丹培黎學校,甘肅 山丹)
中職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保證人才的思想品德和專業技能水平,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愈加的嚴格,傳統的教學管理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人才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在中職教育過程中,教學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優化和創新教學管理策略,才能快速推動中職教育質量的快速提升,保證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
在教育事業中,中職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教學目標是向社會輸送更多的可用人才。與普通高中的教學理念不同,普通高中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學生文化課的成績尤為重要。而中職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讓學生可以從容面對社會崗位責任,順利就業,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優秀的人才。因此,在針對中職學生學習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與普通高中區別對待,根據中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學籍管理制度進行整改和完善,從而使學籍管理制度更加靈活。
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同樣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一部分中職院校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有更豐富的理論知識,一部分則是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對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中職院校教學管理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優化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效結合,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中職教學過程中,學院方面只有針對教學管理策略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創新,提高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針對學生的專業,制訂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完美地融入實踐活動中,真正做到實踐與理論知識之間的結合,讓學生通過實踐扎實地掌握理論知識,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中職教育教學過程中,雖然比較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但是中職院校并不是專職的培訓機構。因此,中職教學過程中,在著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文化內涵以及道德品質的養成。中職院校為社會企業輸送優質人才,所謂的優質人才并不是單純指學生的專業技能過硬,也不是單純指學生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優質人才需要兩者兼備,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保證學生畢業上崗后能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因此,在中職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質,從而為社會和企業輸送真正的高質量人才。
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職院校學生文化課方面比較薄弱,文化知識底蘊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比較吃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知識底蘊,才能將晦澀難懂的專業課程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實際情況往往不盡如人意,中職院校在教育改革之前社會各方面都對其缺乏足夠的認知和了解,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教育事業中一直處于尷尬的地位,同時中職院校的教師待遇與普通高中教師待遇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中職院校近些年才被教育事業重視,加大投資力度,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進。另外,部分教師對人才的培養理念認知不清,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單純的教學,把該教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無法端正學習態度。因此,中職院校進行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首先應讓學院與教師認識到教師的重要性,同時端正教師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師的工作態度,規劃院校的資金,劃撥專項資金讓教師參與到相關的培訓中,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在強化中職師資力量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盡量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待遇,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所有的招聘必須按照制度嚴格執行,并且對現有的教師人才結構進行優化和改善;其次,定期對中職院校的教師進行檢測,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并根據教師的實際水平制訂符合實際情況的培訓計劃,全方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再次,加強與其他中職院校之間的溝通和聯系,雙方加強交流,教師之間分享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經常參與到優秀教師的課堂觀摩學習中;然后,加強校企之間的聯系,讓教師參與到企業的工作過程中,讓教師參與到企業生產和研發的過程中,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最后,中職院校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和教學水平定期考核,依據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的職稱和待遇,以此激勵教師實現自我提升和發展。
中職教育教學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管理、制度管理以及人才管理,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出的人才不符合當今社會和企業的需求。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學目標追求高效性和創新性,因此教師應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其中包含學生的文化基礎水平、知識接受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以此為基礎,根據相關專業的特點進行剖析和分解,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緩解課堂緊張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一般處于17~19歲,對于新鮮的、有興趣的、操作性強的教學活動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為學生日后的職業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職院校專業種類繁多,一些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專業,一些是新興的專業,對于新興的專業缺乏相關的市場調研,教學經驗比較欠缺,教師的相關專業素養相對來說也比較薄弱,同時市場的需求也處于一個模糊的狀態,沒有清晰的就業方向,從而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掌握教學重點,更有甚者教師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從而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因此,在中職教學過程中,院校應該注重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實訓教學,將教學比重傾向于實訓教學,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和知識。中職教育注重培養企業的一線人才,因此中職院校應該與企業建立聯系和交流,并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可以定期到企業頂崗實習,讓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得以應用,同時還能讓學生徹底了解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
中職教育過程中,應該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實行內部監控和外部監控,從而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內部監控主要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著手,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監控,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并且與教師進行探討;外部監控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門實施,針對中職教育制定完善的制度。不論是內部監控還是外部監控,其主要目的都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教學水平,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
中職教育過程中,存在種類繁多的專業,因此對于教學管理而言有很大的難度,想要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效率,只有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管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創新教學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