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劍/文
在目前的高中美術教育工作中,部分教師過分專注于理論知識構建、忽視傳統文化滲透教學、脫離審美欣賞而深究技法、教學模式刻板乏味,多種教學問題導致學生總體審美欣賞能力下降,難以發現生活中真正的“真善美”。據此,“注重傳統文化滲透,優化美術鑒賞教育”“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打造直觀美術鑒賞課堂”“開展對比鑒賞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觀察能力”作為全新教育手段,完成高中美術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有效增強青少年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
美育教育至關重要,是青少年培養較高審美素養、完成素質教育、做好審美創造能力鋪墊的關鍵所在。此外,高中美術教育是青少年建立完整美術基礎知識體系、掌握基本審美創作技能的重要途徑。美術課是學生培養美術核心素養,建立系統的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持續提高高中美術教師教育教學綜合素養,完成高中美育教學先進化,有利于學生建構全面綜合的審美價值觀和創造觀。深入分析高中美術審美欣賞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找出現階段高中美術教育工作存在的核心問題,對癥下藥。根據素質教育教學理念,高中生除了要具備完善深入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應當具備道德、文化、藝術、體育、實踐、人文等多方面綜合素養,在多元教育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更加自由全面的成長和發展。
做好高中美術審美欣賞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培養較高的審美素養。審美素養極其重要,是青少年完成高雅創造性活動的基礎,尤其是在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等飛速發展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對于精神領域的審美追求愈加迫切。重視審美欣賞教育課程的開展,能夠在豐富多樣的文化藝術作品中提高學生對“真善美”事物的深入理解,從而形成較高的審美素養以開展更具審美追求的人生探索。
做好高中美術審美欣賞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完成素質教育學習目標。進入21世紀以來,素質教育成為主題,過去僅僅專注于學科閉環研究的教育模式難以滿足當下社會更具綜合性的發展需求。而審美教育是“五育一體”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于精神領域獲取更大發展飛躍的關鍵一步。開展深入全面的審美欣賞教育課程,能夠有效完成素質教育教學要求,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新趨勢。開展新時代高中美術素質教育,積極通過系統的學科知識提高學生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多方面綜合能力,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美術學科價值觀念和學習觀念。
做好高中美術審美欣賞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做好審美創造能力鋪墊。任何知識技能的學習都是為了在充分的繼承中完成創新,學生要想掌握較高的審美創造能力,在系統的高中美術教育中獲得獨立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就必須積極參與美術欣賞、審美活動,在豐富的審美教學中完成自我審美認知提升。
過分專注于理論知識構建,是現階段高中美術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高中教育整體呈現出知識批量灌輸、高強度理論疏導的模式特征,很多美術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完成美術知識體系構建,忽視美術教育的特殊性,往往采取和普通文理學科一樣的教學方式。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常常采用圖片形式開展課堂導入,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圖片,借助學生觀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在美術課堂中專注于課本理論知識講解、完成基本教學目標,造成美術教學成果的抽象化,很多學生完成全部內容的學習,卻依舊沒有獨立創造高雅美術作品的能力,不利于學生持續性審美素養的培育。
忽視傳統文化滲透教學,是現階段高中美術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文化和藝術之間存在著互為一體、互相成就的關系,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專注于美術知識的教育教學,而且側重西方美術知識體系、原理的全面教學,忽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在這種模式下,很多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書畫藝術缺乏全面深入的認知,久而久之形成偏激的審美觀念,認為西方美術文化比中國傳統美術更高雅、更高級、更具現代審美意義[2]。各個民族的美術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尤其是對于本民族審美文化要充分正視、樹立文化自信,不能簡單區分高低貴賤,造成審美認知的片面化。
脫離審美欣賞而深究技法,是現階段高中美術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很多教師在高中美術課堂中,十分關注美術創作技法的教育教學,尤其是在藝考教育的督促下,專注于考試技巧訓練的教育現象越來越普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并不知道其中的內在原理、在美術創作過程中也缺乏一定審美追求的融入,僅僅按照教師的指導、要求完成適應于考試的技法訓練,不利于學生真正美術綜合素養的提升。
教學模式刻板乏味,是現階段高中美術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教學方式是否具有吸引力,對整體教學效果具有重大影響。部分教師在美術課堂中忽視教學模式的精心設計,總是簡單采用說教式教學法、填鴨式教學法,以高壓教學氛圍要求學生完成大量學習任務,很少在課堂中增添一些趣味性因素引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學習興趣。
注重傳統文化滲透,優化美術鑒賞教育,是高中美術課堂審美欣賞評價教學的重要實施策略之一。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當代青少年接觸到的很多審美事物都與西方國家的審美趣味相融合,在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缺乏系統的教育教學,而且很多學生由于缺乏科學的教育引導,甚至滋生出瞧不起本國傳統文化、傳統美術及書法等內容的心理狀態,認為國畫和書法老氣橫秋,沒有西方油畫、水彩有格調。教師要充分關注這一學習現象,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積極滲透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傳統國畫藝術等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多元化的審美觀念,能夠正視每一種民族文化,尤其對本民族文化藝術建立正確積極的欣賞態度[3]。
例如,在高中美術課程《各異的風土人情——中國民間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積極根據課程主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本國民間美術基礎知識,在各種社會調查、影像資料觀察、民間美術作品欣賞的過程中,完成相關美術知識和中國相關民俗文化的了解學習。積極通過具像美術作品的欣賞、調查,對其藝術形式、圖像色彩、肌理、空間、材質等要素形成清晰了解,分析創作者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具體藝術思維、人文情懷和民俗文化表達。像“花饃”“剪紙”“布老虎”“鏡畫”等都是我國重要的民間美術類型,在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生活積累過程中凝練而來,不僅在簡單質樸的作品形式中表達出我國民間老百姓直接、鮮明、簡潔、實用的審美趣味,而且于其獨特的作品用途、制作手法、民俗內涵中體現出中華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教師結合這一類民間美術作品的創作特性、形成環境、審美特征,啟發學生思考不同藝術形式所熔鑄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傳統,感受黃土高原地區民眾日常衣食住行和炕圍畫藝術創作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教師帶領大家前往當地的民俗美術館、博物館欣賞本地民間美術作品,并且根據現有資料開展社會調查,尋訪本地健在的相關民間美術傳承人,根據教學需要與其民間美術傳承人展開深入交談,了解真實的民間美術歷史淵源、創作手法和技巧、不同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民俗文化特征以及其傳承人對民間美術未來發展走向的暢想等內容。也是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展開體驗式學習,跟著民間美術傳承人開展具體創作活動,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更加真切地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間美術的獨特藝術魅力。
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打造直觀美術鑒賞課堂,是高中美術課堂審美欣賞評價教學的重要實施策略之一。隨著21世紀的到來,信息化技術、數字化技術快速進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化技術,我們能夠實現更高效率的生活及工作節奏,而且能夠讓原本無法達到的工作效果變為現實。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現代科技,向學生傳輸信息化學習概念,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信息化設備完成海量資源搜索,通過互聯網技術及時觀賞到世界各地的優秀美術現象和美術作品。人類只有具有了可以欣賞美的眼睛,才能夠擁有能夠創造美的雙手。
例如,教師在課程《我們怎樣鑒賞美術作品》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更多的中國傳統山水畫作品,并且利用虛擬技術帶領學生感受動態化的山水畫作品。在此之前,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完成有關山水畫資料的自主了解、欣賞,從而為課堂順利進行提供保障。積極從圖像視覺符號展現、美術創作語言、審美趣味表達、文化傳統內化等多個維度去挖掘一個美術作品的多維審美內涵,由外而內深入理解從創作所用材料到所傾注的審美思維完成綜合性的審美欣賞和判斷。很多中國傳統山水畫在現代影視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在現代科技、現代人文藝術觀念的創新創作中獲得了全新的詮釋,教師帶領大家欣賞相關影視作品,感受傳統山水畫和現代影視藝術相結合之后的相得益彰,體驗中國傳統山水畫得深厚審美意蘊,培養積極的傳統文化藝術探究興趣。
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美術教學資料受技術限制,只能以文字方式進行展示,即便教師竭盡全力進行講解,對于學生而言依然存在嚴重的抽象化問題,難以在暖時間內理解和接受。利用信息化技術,教師則可以實現更大程度地直觀化教學,順應“可視化”時代潮流,將各種美術理論以圖畫、動態視頻、動畫模型的方式展現出來,將書本中提到的各種美術名作以影視資料的方式直觀呈現,幫助學生在視覺感官體驗中,更加充分的感知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意象之美。
開展對比鑒賞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觀察能力,是高中美術課堂審美欣賞評價教學的重要實施策略之一。單獨開展美術鑒賞課程,難免因為知識體系的淺薄而難以形成充分的認知,利用對比欣賞和評價的方式,帶領學生在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中感受沒一幅美術作品的獨特美感,從而培養學生較高的審美觀察能力。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采用作品對比的手法,往往能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受、有所領悟, 從而對作品產生深刻的理解[4]。
高中美術教育教學是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健康多元包容審美觀念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重視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開展豐富的實踐、探究活動,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在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欣賞、體驗、創作活動中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