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子杰 凌 兵
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戰略部署和戰略要求,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和習近平總書記一如既往地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光明食品集團是一二三產融合的綜合食品產業集團,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面融入鄉村振興和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和上海市發展戰略,在市農業農村委、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國資委、崇明區、奉賢區、浦東新區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聚焦產業先進、環境優美、生活優越“殷實農場”和“高科技農業、高品質體驗”要求,不斷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提高產出能力和水平,努力完成“米袋子”“菜籃子”生產任務,扎實推進現代綠色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糧食安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產量鏈韌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發展、水土氣污染防治、新能源發展等提出明確要求,就是要建設農業強國。總體來看,我國農產品、食品供給總量平衡,但結構性過剩、高品質農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我國農產品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與供給側改革并存、規模化增長與資源約束趨緊并存、高品質農產品需求與基礎農產品保供需求并存、設施農業發展與能源約束并存的狀態。光明食品集團在種源農業、農業產業化、高品質農產品供給、農業多功能開發等方面,既具有短期強化機遇,又有穩中有升的長期機遇。
光明食品集團的源頭是現代農業,根基是農場,所屬農場主要分布于市郊奉賢區、崇明區,以及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安徽省黃山市和宣城市,主要是通過上世紀60年代至世紀之交,在崇明島北部沿江、杭州灣畔、江蘇省黃海灘涂,以及安徽皖南山區丘陵地帶圍墾和墾拓而來。目前集團經營管理的農場土地面積共630.20平方公里(94.53萬畝,其中耕地約45萬畝),糧食生產與供應始終是光明食品集團最核心的產業。2021年光明食品集團糧食播種面積30423公頃,比上年增長7.2%,糧食總產量24萬噸,比上年增長8.3%。
1.推進專業化、產業化、品牌化深度發展,增強光明食品集團優質農副產品供應能力。近20年來,光明食品集團糧食產業經歷了“打基礎、提產量、簡單合并同類項”“做產品、提能級,深化產業鏈建設”兩個階段。2011年,將當時躍進總公司、長江總公司、海豐總公司所屬的躍進農業、長江農業、海豐農業和海豐米業等糧食種植和加工單位組建了光明米業集團公司,統一經營農場糧食種植土地。2021年,進一步整合旗下耕地、種源、種植、加工等資源,正式組建以糧食產業為核心主業的種加銷一體化的光明農發集團。目前,大米加工能力和銷量均超過30萬噸,“銀香38”等優質米品種種植比例超過80%。
2.優化農業產業發展布局,提高保障“糧食安全”與“菜籃子”產品生產的能力和水平。統籌“糧食安全”與“菜籃子”考核任務。糧食種植面積不低于45.55萬畝,糧食產量不低于23.30萬噸;蔬菜常年種植面積不低于2.2萬畝,總產量18.28萬噸;水產品產量4.4萬噸;域外農場能繁母豬存欄正常保有量4.35萬頭。對照“糧袋子、菜籃子”考核任務,梳理農業產業資源,統籌提高利用水平,主要農產品在全市農業生產中的地位穩中有升。2021年,光明食品集團主要農產品占全市總量的比重分別為:糧食占比為25.5%、生豬占比為65.3%、牛奶占比為86.3%、水產占比為30.9%、禽蛋占比為24.2%、蔬菜占比為6.8%。
3.優化糧食產業布局,加強農業“新基建”建設。2011年以來,光明食品集團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2.91萬畝,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近100%,水稻無人機植保作業率平均達90%,“規模農場萬畝基地種管收信息化建設應用模式”成果獲國家“農業農村部2021年數字農業優秀項目”稱號,是上海獲獎單位中唯一的農業生產類企業,實現農田管理“一人萬畝”。全面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在市郊農場開展10萬畝、23家養殖場的畜禽糞污還田種養循環試點工作,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打通種養循環堵點,促進糞肥還田,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化肥農業使用量與2015年相比,分別下降17.80%和 31.06%。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光明食品集團聚焦種源農業,加快種業布局與重點項目建設。2021年,光明食品集團提出建設光明母港現代種業創新區戰略,請上海社科院進行了專題課題研究,獲得市領導的重要批示,得到市農業農村委的大力支持。糧食種源方面,培育了“銀香38”“光明糯1號”“光明糯2號”“光明麥1415”“光明麥1526”等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稻麥品種20余個,推廣“銀香38”“光明麥1415”等優良稻麥品種60多萬畝。組建中墾種業股份公司,銷售規模、利潤連續五年居上海市常規糧食作物種子行業第一,成為上海市水稻“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2020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22年被授予“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
“十四五”期間,集團將持續聚焦種業發展:
1.打造光明母港現代種業創新區。積極響應國家種業發展戰略,依托上海科創優勢,釋放崇明世界生態島建設和后花博效應,規劃形成“從光明田原至花博園”50平方公里為核心載體的崇明光明母港現代種業創新區,聯動東平、建設和港西等鎮域發展,探索跨區域的協同發展,打造上海種業“張江高科”。
2.重點發展糧食種源產業。聚焦“育繁推”一體化,建設好“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基地”“中國節氮水稻研發中心”等項目,打造具有光明自有知識產權的品種,爭取早日進入全國種業20強。
3.提升種業對產業的支撐作用。在奶牛育種方面實現質的突破,穩步提升生豬、水產、花卉、蔬菜種苗、蛋雞的種源支撐能力。
1.融入區域戰略,拓展現代農業產業功能與空間。2016年起,光明食品集團推進“產業先進、環境優美、生活優越”的“殷實農場”建設,實施“農場利潤用于農場建設和農場職工收入增幅不低于集團平均水平、不低于當地城鎮職工平均水平”。光明食品集團以崇明農場為“殷實農場”建設主戰場,圍繞“生態+”“農業+”,積極推進30平方公里光明田原現代農業綜合體、花博會園區、東灘源等生態島標志項目建設,為農場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下扎實基礎。2020年5月,光明食品集團與鹽城市大豐區簽訂了“一園一廚五基地”優質農副產品合作協議,主要包括:光明食品產業園、中央廚房及凈菜加工配送基地、1000萬羽蛋禽養殖及深加工基地、糧食儲備加工基地、水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奶牛養殖及乳制品深加工基地、進口牛羊肉及深加工基地等7個子項目。
2.聚焦能級提升,推進上海市域外農場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關于促進上海域外農場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滬府辦發〔2022〕20號)要求,進一步加強域外農場產業規劃發展,拓展“壓艙石”的功能和戰略空間的內涵。蘇北農場突出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提升域外農場生產加工能力、區域優質農副產品集成帶動能力、市場銷售能力和應急保供能力,建設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綜合性生產基地、城市主副食品保障供應腹地和城市廚房產業基地,增強上海主副食品保障供應抗波動能力和韌性。當前,上海農場聚焦“一業特強”和“超級農場”建設,全面推進1000萬羽蛋雞產業發展,推進好150萬羽蛋雞養殖自有基地建設。皖南農場根據農場丘陵土地資源稟賦和特點,著力打造“生態+”產業,以茶葉、藍莓、苗木為主導產業,依托已有1500畝藍莓園,發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結合存量資產與知青文化等資源,發展療休養、康養旅游業服務業,帶動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拓展農場農業功能。
經過前十年的大規模投資,光明食品集團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河道治理,以及林業建設等農業基礎建設工程基本做到全覆蓋。未來,主要側重種業發展、土壤改良、產業提升、智能化管理、種養循環相結合項目建設,同時兼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1.優化糧食產業發展布局。對照“糧袋子、菜籃子”考核任務,盤清盤實農業土地,梳理農業產業資源,統籌糧、菜、畜禽水產、設施農業發展,系統謀劃好“上海(崇明)糧食應急保障基地建設項目”和蘇北糧庫與加工項目建設。
2.推進傳統農業與數字化的結合。加強農業信息化管理系統開發和集成應用,加快構建集團現代農業“精細化、精準化”管理體系,加強基于數字化基礎之上的糧田、灌溉、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產業效率。
3.深化糧食儲備體制改革。發揮光明食品集團糧食儲備功能,開展綠色糧儲、檢測等技術交流和資源合作,提升糧食儲備水平;探索訂單種植、定向收購、定向儲備,實現“常儲常新”,提高種糧農民收益、輪出糧食質量、糧儲備靈活性,服務“三農”和消費者。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光明食品集團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對接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和上海市戰略,按照“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扎根農場、立足上海、面向全國、鏈接海外,進一步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發揮好農場作為集團發展底板和根據地的作用,打造“與超大城市相匹配的現代化農場”,促進集團現代農業產業鏈的大協同,實現現代農業與集團主副食品保供機制有效對接,不斷完善與上海全球城市定位和廣大市民需求相適應的農業結構和產品體系。
1.構建糧食產業聯盟,增強糧食供應鏈的韌性。光明食品集團糧食產業經營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為主,與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糧食產業鏈其他企業存在很大互補性。今年豐收節期間,光明農發集團在江蘇省大豐地區啟動構建“滬豐優糧產業生態聯盟”,吸收了蘇北地區50余家種植加工企業、家庭農場、科研單位、金融企業、供應鏈企業加入,致力于推動蘇北地區農業發展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用“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服務上海市民的“米袋子”。下一步,將以此為基礎,結合畜禽水產養殖,構建更廣泛、緊密的產業聯盟。
2.服務“三農”,積極探索鄉村振興“光明模式”。發揮光明食品集團食品全產業鏈優勢,調動旗下糧食、蔬菜、乳業、肉食、物流、批發、房產、財務等產業公司力量,組團參與鄉村振興,將食品加工、糧食儲銷、蔬菜產銷、土地整理、村莊改造、生活服務、商貿流通和城市更新融合發展,構建開放式、多層次、多種類的光明鄉村振興模式。通過輸出種源、技術、管理、標準、渠道、品牌,為當地提供成套解決方案,帶動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民走上農業高效、生活富裕道路,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