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上海農業農村系統的廣大干部群眾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學原著、讀原文、悟原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全面準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上海鄉村振興上新臺階。
首先要把思想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黨的二十大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要用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何謂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其次要深刻領會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應有之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利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
最后要緊密結合上海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把“三農”工作落到實處。系統謀劃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的政策舉措,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進程中發揮好上海力量,努力實現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同時,發揮上海都市現代農業科技輻射作用,更好服務全國。要促進五大新城建設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要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承接城市相關功能,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要支持農村新型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內生發展動力;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促進市場、科技、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進一步拓寬農民就業門路和增收渠道,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現城鄉居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