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東升 楊 琳 張維誼
近年來,上海緊緊圍繞“穩發展優供給,強品牌增效益”的主線,緊跟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模式創新、夯實人才基礎,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上海綠色食品邁上新臺階。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16個,有效期內綠色企業943家,產品1769個,產量123.73萬噸,經中綠華夏認證的有機食品企業11家,產品23個。
一是綠色排名促提升。為進一步提升各數字農業系統之間的數據聯動效率,通過上圖入庫、數據共享、建立中臺等方式,對各區“精準監管率、問題發現率、第三方抽檢精準率、用標率、綠色健康指數”進行統計分析,形成“五大排名”。其中,“綠色健康指數”指標包括綠色食品認證率、綠色食品續展率和綠色生產基地覆蓋率,反映各區農產品綠色發展整體水平,每季度進行排名打分,并在數字農業看板予以展示。通過亮數據、亮排名的方式,促成各區補短板、強弱項、學經驗、促提升。
二是完善隊伍促發展。為適應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保證綠色食品順利發展與嚴格監管,重點構建三支隊伍:首先是區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這是保證綠色食品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經過市、區農業農村委、編辦的不懈努力,除3個區正在積極籌建外,其余6個區都已建成與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其次是檢查員隊伍,這是綠色食品事業發展的壓艙石,目前上海已形成市-區-鎮較為完善的三級檢查隊伍,他們共同參與綠色食品現場檢查工作,并分別履行“三員”職能:即指導員、觀察員、聯絡員。指導員負責指導企業按照綠色食品要求生產,準備申報材料,但不包辦、不代勞;觀察員由市、區選派,對區、鎮檢查員實施檢查的過程和質量作客觀評價;聯絡員由企業所在鎮的檢查員擔任,負責聯絡溝通、發現問題、傳達信息。最后是綠色食品專家隊伍,由市、區兩級檢查員組成,承擔綠色食品檢查抽查、綜合審查、培訓授課等方面的專業工作,同時提出上海綠色食品發展規劃、政策建議等工作。
一是嚴控風險,嚴把關口。市級部門牽頭組織、各區梳理引導,確保綠色蔬菜、果品無平行生產。對原已獲證主體,不符合無平行生產要求的,通過調品種、增面積等方式確保順利續展;對無法達到要求的,執行退出機制。對于新申報主體,嚴格按無平行生產要求加強指導和管控。通過認證指導、日常巡查,推進綠色蔬菜、果品無平行生產有效落實,顯著降低交叉混雜帶來的風險隱患。
二是穩定存量,重視續展。為進一步做好續展工作管理,穩定產品存量規模,提升續展工作的時效性、有效性,今年全市開展綠色食品續展通報和續展交叉抽查工作。一方面于每季度初向各區級工作機構通報上一季度各區續展情況,督促各區及時有效續展。另一方面按不低于10%的比例,對2022年度本市應續展企業開展交叉抽查,檢查續展企業依標生產和工作機構規范操作情況。通過續展通報和交叉抽查工作,嚴格落實工作要求,有力推動續展審查質量。近五年企業和產品續展率均在80%以上,遠超全國60%的平均水平。
一是平臺提優,加快綠色食品信息化進程。積極推進“上海綠色優質農產品全程智能化管理系統”開發與使用力度,成功構建申報管理、質量監督、培訓服務和可視化分析4個子系統和1個貫穿全局的綠色食品GIS服務軟件。系統數據與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上海市測繪院等相關數據對接,在“上海農業一張圖”上可顯示全市綠色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有機食品(中綠華夏認證)分區域、分類別獲證數據及地塊上圖數據。在上海疫情期間,市-區-鎮各級檢查員都能通過該系統居家辦公即可實現材料審核。去年11月農業農村部唐仁建部長來滬調研時,綠色食品信息化展示是上海向唐部長匯報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是推陳出新,打造特色化綠色食品科普資源。為打通綠色食品科普“最后一公里”,聘請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知名主播黃浩,擔任上海市“綠色食品科普公益宣傳代言人”,從綠色食品認知、生產、許可、標識、管理5個方面制作系統全面、深入淺出的科普課件,并在上??破站W、騰訊視頻、學習強國、上海三農、農好青春等官方平臺上線,目前網絡點擊量已超過15萬次,有效提升社會對綠色食品整體形象的認知。
一是加強產品風險監測,確保質量守底線。市里每年投入產品檢測經費預算200萬元,組織對“二品一標”獲證產品進行質量抽檢。不僅把監測參數擴大到80項,而且還加強種植產品在田過程中的用藥情況監測,守住綠色食品質量安全底線。2021年因各種原因注銷、停止續展產品80余個,全市各區自覺形成了“不行就主動提早退出”機制。
二是加強跨區鎮交叉抽查,規范生產拉高線。制定量化的監管檢查扣分制度,并推行市內跨區監管、區內跨鎮監管模式。通過跨區、跨鎮監管,不僅提升各區、鎮監管隊伍能力水平和責任意識,而且也有效地提高了監管質量。2021年組織跨區抽查32家企業,責令整改13家,跨區監管整改比例40%。2022年全市綠色食品書面整改比例不低于10%,進一步強化各級監管員提高業務水平,提高問題發現能力。
三是加強標志監察,推進“三碼合一”。首先是堅持市場端排查綠色食品用標隱患。2021年對全市范圍內50家市場進行了質量標志監察,共抽查覆蓋20多個兄弟省市660個綠色食品,12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03個有機食品,并把相關情況及時上報至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核準。其次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蔬菜等用標難產品用標。今年利用我市神農口袋智能化系統,整合了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申農追溯碼、綠色食品標志,在同一張標簽上同時打出“合格證、追溯碼、綠標或地標”,推進“三碼合一”推廣應用,提高綠色食品標志使用率,并把相關排名納入對各區農業農村委工作的季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