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子姣 |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講師
親愛的小同學:
你好!我叫申子姣,是一位心理老師。我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大學生哥哥姐姐們談心,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霾,擁有更好的學習生活狀態。我自己也有兩個孩子,當他們的表現不如我意時,我也常常去反思自己的哪些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忽略了他們心理上的哪些需要,然后立即調整溝通方法,目前和他們相處得還算不錯。
我沒少聽到家長朋友們的抱怨?!盀槭裁船F在的孩子不珍惜大好的學習機會?”“我家孩子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總是需要家長操很多心?!蔽乙渤3B牭絹碜阅阃g人的訴苦,說自己小小年紀就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有的同學會嘆息,自己心里知道應該去主動學習,但就是提不起興趣,家長不催就懶得行動;有的同學會感慨明知手機和游戲會浪費很多時間,卻依然無法擺脫手機“癮力”;還有同學已經擁有了傲人的成績,卻會悄悄地告訴我,他們總是害怕被超越、擔心下一次表現不好,甚至會為此擔憂到無法集中精力。如果可以,他們也希望自己能輕松自在一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不時對辛苦學習的意義發出懷疑。
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習確實是一件需要付出諸多辛苦才能完成的事,每個人的學習動力都非常復雜。如果只是為了老師的喜歡而好好表現,只是為了避免父母責罵或是不為父母丟臉而刻苦努力,只是為了保持靠前的排名而不敢停歇,那么,即使這些動力可以為你支撐一陣子,也很難讓你主動堅持一輩子。
這是因為,爭得別人的喜歡、證明自己的優秀、爭取未來更好的學習和工作的機會……這些動力常常是被威脅的結果。“你若是再不好好學,我就不要你了!”“才考這么幾分,真丟人!”“連這都不會,真是個笨蛋!”扎心的話可能讓人“知恥而后勇”,但這份不被認可、不被喜歡的恐懼也會限制人的思維,甚至讓人束手束腳。
如果再遇到一些誤解或者挫折,這種動力將可能一下子泄掉大半,讓人產生自我懷疑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又或者,當被威脅的孩子知道了即使自己未來一事無成,也可以靠啃老活得不錯時,消失的恐懼感也將讓動力蕩然無存。所以,我們只有找到了對學習的內在熱情,才能獲得持久攀登的動力。
如果你去觀察那些真正發自內心熱愛學習的同學,就會發現他們不單在意考試成績和排名,更關注自己有沒有真正掌握新的知識;他們樂于挑戰自己不那么擅長的學習任務,起初表現不好也沒關系;只要能夠取得進步,他們就會非常開心,然后繼續努力;他們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每一門學科都做到最厲害,也清楚自己擅長哪些科目。他們從來不在意別人說自己聰明或是笨,因為他們不會用一時的表現來界定自己。一個簡單的標簽沒辦法說明我們的全部。所以,請不要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根據自己的內心去做判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糾結與抱怨。其實,不只是學習上如此,那些覺得自己過得很幸福的人,大多也是追隨著自己的內心,可以不知疲倦去奮斗的人。
你會希望自己像他們一樣嗎?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熱愛而學習。我想告訴你,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有求知的欲望,都渴望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別擔心,你也可以發動自己的“小馬達”。
還記得嗎?你四五歲時每天都會問家人無數個“為什么”,為了讀懂喜歡的書而努力認字,為了唱出喜歡的兒歌而用心學英語。你可能會說,拜托,這些也太久遠了,誰還能記得小時候的事呀!那么你也一定會有專屬于自己的“學習興奮時刻”吧,那種“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感覺,你可以花點時間去找一找嗎?那時候的你在如饑似渴地學習什么呢?這就是我們本能的求知欲。當你開始學習一門功課時,如果可以調動這份求知欲,學習就可能成為尋寶一般的旅程。
我邀請你去好奇,那篇課文是作者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那個時候的作者經歷了什么,希望告訴世人哪些內容?
我邀請你去好奇,這個公式是如何被提出的?當時這位數學家是想要解決什么問題?
我邀請你去好奇,課本上每個知識點形成的背后,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它又正如何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也許你會說,申老師,你還是少給我們灌雞湯,被那么多的作業、考試和興趣班壓得喘不過氣時,根本沒力氣去留意那么多。好好好,我得先承認,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好奇心的萌發容易受到抑制。但我們不要懷疑好奇心的積極作用,而要學習如何去應對巨大的壓力。越是壓力大的時候,我們越要停下來,認真地想想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又是為了什么。你是否曾想過升學之后希望擁有什么樣的生活?也許家長和老師曾向你們許諾,“考上大學就自由了”。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可能要先給你們“潑一潑冷水”,考上大學本身并不意味著自由。如果不能擺脫追求外在認可和逃避危險的心態,即使是考上最好的大學,也可能陷入原先的模式,疲于為保研升學積攢資本,無法真正享受大學生活和學習的樂趣。
所以,從現在開始,去想一想你夢想生活的樣子吧。也許疲憊的你首先想到的是衣食無憂的“躺平”生活,別著急停下,休息充足之后,你會想要擁有什么樣的人生呢?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很多層面的心理需求,當我們的基本生活需求被滿足之后,當我們擁有了一定的人際關系和社會地位之后,會很自然地希望自己可以為他人和社會多做些貢獻,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那么,你會希望未來的自己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實現價值,為身邊的人、為我們的祖國做出哪些貢獻呢?
親愛的小同學,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請你一定花些時間想一想。一時想不清也無妨,它是指引你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和技能的燈塔,會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
也許你會說,申老師,我如果真的講出自己的答案,恐怕連父母都會笑話我吧。他們會說我不切實際,然后告訴我別想這些有的沒的,踏實把作業做完,考試得了高分,就給我獎勵。
親愛的小同學,我理解你的失落。也許你的爸爸媽媽沒能用合理的方式來鼓勵你實現夢想。我也知道,那些考好之后獲得的獎勵,會同時帶給你吸引和困惑。獎勵的確是非常誘人的目標,但為它而學習也會讓人隱隱地產生一種失去自由的感覺,就像被曹沖用胡蘿卜吊著前行的大象一樣,對嗎?即使獎勵可以由你自己選擇,好像也會覺得,只有自己達到了別人設定的某個標準,才值得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進而懷疑自我價值,有嗎?為了外在的獎勵而學,本身無可厚非,但絕不能是唯一的動力。即使爸爸媽媽不理解你的夢想和目標,我也愿意做那個相信和祝福你的人。只要你肯努力,夢想就一定有希望。
也許你會說,申老師,話雖如此,我也很希望能靠努力學習考取好成績,獲得爸爸媽媽的認可和欣賞,但我的好成績好像總被視為理所當然,而我再努力,可能也沒有辦法得到他們真心的認可。
親愛的小同學,這種感受,我真的能理解。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可以喜歡并接納自己,是多么樸素的愿望呀。你愿意試試和他們講出你的這份需要嗎?告訴他們,你多么希望他們可以看到你的努力。也許,爸爸媽媽會很真誠地告訴你,他們一直都以你為榮。如果他們沒能做到,親愛的,你愿意試試看,給自己一份認可嗎?看到自己一路堅持的不容易,給自己認真地點個贊,好嗎?
親愛的小同學,在這封信里,我提了很多問題,希望你心中已經有了某些答案。受教育不只是我們要履行的義務,更是我們國家為每個人爭取到的來之不易的權利。當你可以帶著好奇心、帶著對夢想的憧憬、帶著對自己使命的追求,去學習知識、提升技能時,我想,你會收獲更多的幸福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