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紅
[摘 要] 自“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各地教研部門和學校紛紛組織教師開展作業的分析與研究,以實現作業轉型。文章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從“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兩個著力點、分層作業的必要性、分層作業設計的原則、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策略等方面對優化語文作業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雙減;語文教學;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雖然是對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少校外培訓的強調,但其根本在于回歸學校的育人責任。廣大教育工作者只有立足課堂,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才能辦好讓人們滿意的教育,才能推動小學生的全面提升與發展。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兩個著力點
(一)從控制角度分析
從控制角度來看,有三個方案:第一,控制作業總量,如每天的作業量不得超過多少道題;第二,控制作業完成時間,如某個問題在幾分鐘內完成;第三,控制作業完成場地,如限定于課堂。
(二)從形式角度分析
從形式上看,作業設計發生了兩個改變。第一,認知科學上,以往的作業設計以取得高分為目的,問題機械、重復;“雙減”背景下的語文作業應以提升學生認知為主,不同的作業對準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布魯納的認知目標分析,可以將語文作業設置為理解、分析和鑒賞三個等級。第二,改變命題面貌,以往的作業以平鋪直敘為主,如今情境化題型的比重在不斷增加。
上述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小學生作業負擔重的狀況。
二、小學語文開展分層作業的必要性
(一)落實“雙減”政策和新課改的要求
只有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作業,才能實現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這個目標。另外,新課改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這是傳統的語文作業無法滿足的。開展分層作業設計可以保證每一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升,從而滿足“雙減”政策和新課改的要求。
(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水平
傳統語文課堂的作業布置有“一刀切”的傾向,對基礎好的學生來講,作業簡單等于浪費時間;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來講,難度大的作業只能望洋興嘆。長此以往,兩類學生都會失去學習熱情。分層作業的開展,則可以讓學生主動投入到作業中去,提高作業效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作業是鞏固課堂知識的有效手段,在深化學生對知識理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能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差異化作業,對學生自身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分層設計語文作業可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原則
上文已經指出,分層作業設計不但能夠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還能在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和語文水平方面提供助力。為了更好地發揮分層作業設計的上述效用,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需要把握一些原則。
第一,科學性原則。了解學生、掌握學情是開展分層作業設計的前提,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語文學情、學習態度,并以此為基礎合理劃分層次。在具體操作層面,教師需統一標準,設計內容一致的語文題目,以檢驗學生的語文水平。
第二,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語文作業設計的基礎,如此才能保證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另外,教師要將作業設計為不同的層次,讓學生按照自己能力、興趣自由地選擇,以使得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獲得提升。
第三,隱蔽性原則。如何對學生進行分層是實施分層作業的關鍵。若只是以成績為標準,將學生劃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勢必會挫傷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產生負面情緒,最終影響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堅持隱蔽性原則,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四、“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策略
(一)設計分層作業,鞏固語文知識
1.基于學困生的語文作業設計。面對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要降低作業難度。只有基于他們的學情設計有效的作業,才能幫助他們積累知識,達到提升語文成績的目的。比如,在教學《燕子》這篇文章時,教師便可以進行如下的設計:第一,閱讀文章,標記文中的生字詞及不明白的語句;第二,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并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第四自然段;第三,將自己喜歡的語句摘抄下來。生字詞和好詞佳句的抄寫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有很大的幫助,久而久之,學生便完成了知識的積累,而且在積累的過程中增強了自信心。
2.基于優等生的作業設計。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而且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注重拓展和延伸,將練習的側重點放在開放性和探討性上,同時減少作業量。仍以《燕子》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設計如下語文作業:第一,朗讀文章,歸納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燕子;第二,熟讀并背誦文章,根據自己的理解描繪全文的意境;第三,找尋鄭振鐸先生筆下描寫其他動物的文章并進行比較分析。因為優等生有著很強的歸納能力,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也更為深刻,因此要增加作業難度,拓寬作業廣度,從而將學生的個性潛能發揮出來。
3.基于中等生的作業設計。對于班上的中等生,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要堅持“適當”“合理”原則,主要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主要目的,讓他們明白努力就會有收獲。還是以《燕子》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設計如下語文作業:第一,記錄并抄寫文章描繪燕子外形、飛行、休息時的語句;第二,依照教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感悟文章意境;第三,整理和總結以“燕子”為主題的詩詞。
總之,教師只有基于學生特點,嚴格把握好每一類學生的作業,并根據他們情況調整好作業難度和題量,才能讓學生在作業中有所收獲,才能通過作業豐富知識、提升能力。
(二)開展分層評價,增強學生信心
評價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為目的,既可以讓學生看清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面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教師也要做出不同的評價:對態度積極的學生,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并在作業上附上鼓勵類的評語;對于敷衍了事的學生,教師也要多加鼓勵,讓他們能夠端正寫作業的態度,認真完成。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而且學生看到教師的評價也會重新審視自己近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始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如此,學生才能積極配合,高質、高效地完成語文作業。
五、結論
綜上所述,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手段。優化語文作業,開展分層作業設計,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可以舒緩學生的內心壓力,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在具體的語文分層作業的設計實踐中,要以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為目標,查缺補漏,為他們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泉珍.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個性化設計[J].成功(中下),2017(16):133.
[2]封頂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與評價的實踐[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