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新媒體主要是利用數字信息和無線網絡技術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在網絡和移動終端設備不斷普及的當下,飼料學專業學生能通過多樣化的渠道來獲取外界信息。但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具備資源多、增長迅速、傳播快和質量良莠不齊等特點,特別是突發事件轉化為網絡輿情的情況下,容易給飼料學專業教學活動和人才培養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想保證飼料學專業人才培養效果,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幫助學生掌握飼料學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大力度提高學生正確從網絡中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從而為飼料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優質人才。由梅友松編著,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改革與實踐》一書,主要從人才培養角度入手,分析了地方高校的機制改革和教育實踐,以達成人才供求間的無縫銜接。該書不僅可作為地方高校教育改革和專業建設的參考書籍,而且對新媒體環境下飼料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從內容上看,《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改革與實踐》一書共分為6章。第一章分析了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現存問題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方法;第二章從專業建設角度入手,分析了人才培養對專業建設的要求,以及專業結構的優化策略;第三章論述了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思路,以幫助地方高校構建起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課程教育體系;第四章分析了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關系,并例舉了模塊化教學和翻轉式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第五章從師資隊伍角度分析了地方高校師資隊伍的問題,以及就業導向下的師資隊伍建設路徑;第六章強調人才培養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科學化和民主化的教學管理來完善教學管理體系。該書內容具有豐富性、針對性和適用性等特點,可作為飼料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參考用書。

書名: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改革與實踐作者:梅友松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01ISBN:9787518907755定價:45.00元
對飼料學專業而言,要想提高人才培養效果,除了要面向飼料產業發展實際深入研究飼料與動物生產、畜牧養殖間的關系外,還需要正視新媒體環境對高校育人工作提出挑戰。具體而言,高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應對。
第一,加強信息引導。大學生是新媒體主力軍,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表達觀點的重要平臺。面對錯綜復雜和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飼料學專業大學生難以正確鑒別,一旦發表了不成熟或錯誤的觀點,容易釀成網絡輿情。為此,高校要加強信息引導,治理網絡環境,掌握好人才培養的主動權。如高校要把握好信息發布源頭,在學校內網和校內平臺中制定科學的審稿機制,保證校園新媒體平臺信息內容符合主流價值取向,避免消極、負面的信息對飼料學專業人才培養造成負面影響。
第二,利用大數據平臺科學處理新媒體中的相關信息。在信息網絡環境下,高校應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將其應用于飼料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如開展信息化管理培訓,加強師生大數據思維與能力。具體而言,在飼料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要搭建起系統化的大數據平臺,積極引進技術人員,不斷完善計算機設施設備,在結合飼料學專業教育特色的情況下采集和分析校園內的相關數據信息,從而為飼料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關鍵的信息支持。
第三,把握好飼料學專業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關注內容。面對新媒體環境下的海量信息,高校要有效轉變被動應付的工作思維,通過分析飼料學專業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愛好興趣來把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關注內容,這些都能為后續人才培養提供參考依據。如高校要掌握好人才培養的主動權,通過多元化的治理方法引導新媒體中信息的正向傳播。特別是面對社會中的突發事件,高校要提前做好防控,實時關注校園動態,通過實事求是、客觀分析的方式讓飼料學專業學生能理性看待問題,防止出現盲目跟風、傳播不實言論等問題。另外,高校要堅持主流價值觀的引導,抓住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在校園內傳播主流言論和先進的思想觀點,充分展示學校和國家的建設成果,以有效激發飼料學專業學生的愛黨、愛國和愛校情懷。
總之,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高校要在飼料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完善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治理方式,幫助飼料學專業學生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樹立正確的觀念和價值取向,有效提高飼料學專業人才培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