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占舉
(中共許昌市委黨校,河南 許昌 461000)
飼料企業是種植業和畜牧業之間的紐帶,發展飼料企業有利于實現農村產業鏈的一體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因此,飼料企業對鄉村振興有正向促進作用(李光然等,2022)。但在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飼料企業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壓力,因此,飼料企業要不斷創新,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張志強等,2021)。現階段,飼料企業的創新有兩種類型。第一,技術推動型。飼料企業依靠科技儲備自主完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研發的環節,提高飼料產品的技術附加值;第二,市場需求拉動型。飼料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來生產和銷售飼料產品,進而提高飼料企業的經濟效益,避免飼料產品陷入同質化競爭中(李佩和楊國利,2022)。但無論哪種類型,技術研發都是創新的關鍵。只有實現飼料企業的數字科創轉型,飼料企業才能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1.1國內外飼料企業的技術鴻溝要求數字科創轉型 近些年,國外畜牧業的發展提高了市場對飼料原料和產品的需求量,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提出各種政策,以提高現代數字技術和科技創新在飼料企業中的應用。這種變化加速了國外飼料生產技術的進步,提升了飼料企業的技術含量和飼料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外,在“綠色飼料”“循環經濟”的客觀要求下,國外對飼料生產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要求極高。相比之下,國內飼料產業起步較晚,尚處于粗加工生產階段,且技術含量較低,如碾磨、混合、制粒和干燥環節的工業化、集約化程度不高。這些因素導致國內外飼料企業存在較大的技術鴻溝,讓國內飼料企業容易受到“綠色壁壘”“循環壁壘”的影響,不利于飼料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王曉菲,2021)。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快國內飼料企業的數字科創轉型。
1.2飼料企業的發展瓶頸要求數字科創轉型國內飼料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并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部分飼料企業頻頻遭遇風險。一方面,受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國內飼料企業進入“微利”時期(沈園冰和林國發,2020);另一方面,畜牧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提高了飼料產品質量要求。部分飼料企業不僅存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而且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飼料生產標準體系,導致飼料產品滯銷。這種情況是飼料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飼料企業數字科創轉型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對此,消解飼料企業發展瓶頸,消弭國內飼料產業在利潤、市場方面的矛盾,有賴于飼料企業的數字科創轉型。
1.3數字時代下鄉村振興要求數字科創轉型數字技術不僅有助于提高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產業系統的性能,而且有助于推動以循環為導向的鄉村振興方案。在數字技術賦能下,鄉村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在法治、德治、自治的基礎上,數字化“智治”的廣泛應用加快了鄉村治理體系的創新與完善。但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踐領域都沒有為飼料產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系統地探索。在數字化時代中,確定的數字科創轉型行為可以作為飼料企業的參考,為飼料企業在不同層次上實施數據采集指明方向。為了識別鄉村振興中存在的數字化行為,飼料企業要充分發揮產業鏈延伸的重要作用,著眼于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尤其要充分普及數字化手段,持續推動飼料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升飼料企業的數字化應用范圍和應用水平。
2.1飼料企業管理者對數字科創轉型認知不足在鄉村振興視角下,在面對飼料生產成本不斷增加,飼料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問題時,飼料企業只有實現轉型升級,力求在中高端飼料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才能提高飼料企業的利潤空間。但部分飼料企業是從“小作坊”做大的,企業管理者在產、學、研結合方面缺乏正確的思路和辦法,對如何借用數字科創力量來提升飼料企業的科技實力沒有足夠的重視。由此導致飼料企業出現重市場、輕技術,重利潤、輕投入,重生產、輕研究等問題,這些問題反映了飼料企業管理者對數字科創轉型認知不足,不利于飼料企業與國際飼料市場的接軌(陳華,2022)。尤其是在動物營養和飼料添加劑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的背景下,飼料企業管理者忽視了數字科創對技術和科技水平的推動作用,無法實現飼料產品與市場需求間的高度契合,導致飼料企業停滯不前。
2.2飼料企業缺少研發投入 為提高飼料產品科技附加值,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大型飼料企業往往會建立獨立的科技研發中心,甚至同一家大型飼料企業擁有多家科技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很好地支持了飼料企業的發展,對促進飼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有重要作用。如近些年研發出來的全過程飼料生產系統包括裝料斗、錘磨喂料螺旋鉆、玉米粉倉、研磨室外帶旋風分離器的攪拌機、混合飼料提升機和混合飼料倉等。該系統具有連續生產的作用,提高了飼料生產加工效率,從而降低了飼料企業的人工成本投入。相比之下,部分中小型飼料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通常不會單獨設立研發中心,而是將研發任務打包給第三方,如采取與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研究所等研發機構合作的方式,幫助飼料企業掌握前沿知識和科技動態(賀菲,2016)。但由于飼料企業管理者不重視科技研發工作,或者認為科技研發工作太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在科技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一再削減,甚至部分飼料企業干脆剔除了研發費用,自身技術全靠引進,以至于飼料企業逐漸淪為低端飼料產品的代工廠,核心技術只能受制于人。
2.3科技研發人員儲備不足無法支撐轉型 與國外頂尖飼料企業相比,國內飼料企業在科技研發的氛圍、設備和人才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科技研發多數還停留在形象塑造和對外宣傳上,沒有落到實處。尤其在研發人員儲備上表現出較大問題。一方面,盡管我國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紛紛開設了畜牧獸醫和動物營養相關專業,但受就業擇業因素的影響,歷年報考相關專業的學生較少,并且在畢業生中繼續從事畜牧獸醫和動物營養相關專業的人數更是不足,由此國內飼料企業呈現“無人可招”的窘境。另一方面,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部分飼料企業往往更加注重采購、銷售、物流等服務性工作,而對研發人員卻不重視,所提供的待遇不足以留住人才,由此導致飼料企業人才流失嚴重,進一步打消了學生報考畜牧獸醫和動物營養相關專業的信心。在科技研發人員儲備不足的情況下,飼料企業難以實現數字科創的轉型升級。
3.1提高對數字科創轉型的認知水平 在過去幾十年里,國際畜牧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和畜牧大國,這些國家通過提高科技水平和創新的方式實現了畜牧業的規模化飼養管理和集約化養殖。面對客觀的外部環境,企業管理者要提高對數字科創轉型的認知水平,充分認識到落后就要被淘汰的殘酷現實(張夢珊,2022)。現階段,飼料企業向數字科創轉型的路徑大致分為兩種。一是積極戰略。該戰略致力于搶占市場先機,幫助飼料企業擴大利潤空間。為達到這一效果,飼料企業往往會采用自主研發的方式來實現數字科創轉型,通過擴大技術和市場開發投資的方式提高飼料產品在質量和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二是穩健戰略。該戰略致力于對先進技術的直接引進,避免科技研發的過量資金投入和失敗的風險,或者先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實現飼料企業的數字科創轉型,如采購、企業管理、營銷、售后服務等,力求讓數字科創轉型與飼料企業經濟效益直接掛鉤。相比而言,積極戰略對飼料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并且存在較大風險,可一旦數字科創轉型成功,會給飼料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穩健戰略則趨于折中辦法,以犧牲經濟效益和市場份額的代價來盡可能降低數字科創轉型過程中的風險,讓飼料企業的平穩過渡。飼料企業管理者要充分意識到兩種轉型升級戰略的利弊,以根據飼料企業實際情況合理選擇。
3.2發揮研發中心對飼料企業數字科創轉型的推動作用 在數字科創轉型的促進作用下,飼料企業與數字化、信息化的結合不僅可以提高飼料企業管理成效,而且能讓飼料企業與客戶建立緊密持久的合作關系,為飼料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可以說,為幫助飼料企業突破發展瓶頸,必須要加大數字科創轉型力度(羅坤,2021)。飼料企業要加大在科技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進而建立起自己的研發中心。通過研發中心幫助飼料企業走上“企研”結合的道路,讓飼料企業的科技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而對于缺乏資金實力的中小型飼料企業而言,可選擇與科研機構合作的方式,盡可能在共性技術方面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讓中小型飼料企業能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核心環節和關鍵領域上。值得注意的是,數字科創轉型不是簡單的“數字+科創+產業”,而是在數字技術支持下,將科創行為應用于企業創造價值主張的過程中。為此,采取的主要行動是優化和提高飼料企業科技研發成效的關鍵。
3.3積極引進和培養技術人才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飼料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都在發生變化,正是基于互聯網中的數字資源優勢,飼料企業才能朝著數字科創方向轉型。為更好地理解數字技術、創新和技能之間的辯證關系,飼料企業需要積極引進和培養技術人才,以人才發展戰略為載體,驅動飼料企業的創新生產管理活動(曹艷敏等,2022)。現階段,部分飼料企業存在研發人員儲備不足的問題,飼料企業可以從人才培養、人才保障和人才引進3個方面著手。在人才培養方面,飼料企業可通過培訓的方式督促員工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員工的科技研發水平,讓新技術、新工藝得以在飼料企業中廣泛應用;在人才保障方面,飼料企業要提高科技研發人員的薪酬待遇,重視科技研發人員的精神需求,以良好的工作氛圍,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和彈性工作時間等方式來提高科技研發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避免人才流失;在人才引進方面,飼料企業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如通過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提供實習就業崗位的方式來幫助高校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實現人才供求間的無縫對接,幫助飼料企業解決研發人員短缺的問題(闞照國,2022)。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視角下,飼料企業的數字科創轉型既是市場環境下的客觀要求,又是飼料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飼料企業要借助鄉村振興的發展契機,以技術和人才為抓手,突破自身發展瓶頸,順利實現飼料企業的數字科創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