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沂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飼料行業是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提高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為國民提供安全、豐富肉蛋奶產品的支柱產業。提高飼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的整體水平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重點行業人才培養定位目標的要求。因此,構建飼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對飼料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要想讓飼料行業有長遠、健康的發展,必須要培養大批具有生產制造、技術管理、科學研究、創新意識的人才作為支撐。
飼料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對我國國民生活水平有巨大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飼料行業不斷地整合與發展,飼料產量持續增長,到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一生產大國。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飼料產能巨大,占全球21.12%,總計2.61億t。產量逐步增多,精尖型人才的需求相應增加(中商產業研究院,2022)。
1.1生產銷售方面 生產銷售人才是企業管理的根基,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因此,要準確掌握飼料企業生產銷售人才的需求量和管理水平,如何選擇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是提升飼料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飼料行業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空間不斷增大,亟需擁有吃苦耐勞精神、扎實專業技術水平的人才。受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企業被迫轉變傳統營銷觀念,把企業線下業務慢慢轉移到線上來運營,運用“云工作”的工作模式使員工在家使用電腦就能進行線上辦公,以此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行,對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2技術管理方面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型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受到干擾,不少中小型企業因資金斷裂而面臨倒閉的危機(張新來,2021)。人力資本壓縮,工作崗位減少是目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大趨勢。隨著飼料行業的逐步現代化,人才培養和技術管理也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情況,決定企業是否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技術管理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接納和學習新的管理機制和技術創新,才能更好地推動企業健康、長遠發展。目前,缺乏技術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飼料企業偏僻、離職率較高,被動工作情況較多是技術管理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
1.3科學研究方面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生活標準的要求越來越高,飼料類企業也必須朝著精尖化水平發展,這就需要大量的飼料專業精尖人才投入該行業。如何使精尖人才投入精尖技術研發是未來飼料行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科技創新是飼料企業長盛不衰的未來,只有擁有更多的精尖人才才能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在國內外疫情影響下,企業被迫轉變傳統營銷觀念,把企業線下業務慢慢轉移到線上來運營,運用“云工作”的工作模式,使員工在家就能進行線上辦公,以此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行。對飼料行業從業者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飼料從業者必須學習新知識,能熟練操作各種辦公軟件;必須提高做事效率,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必須接受和適應工作方式的轉變,努力提高自身溝通協調能力。
飼料專業培養人才需面對飼料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具有配合飼料生產與應用能力,掌握配合飼料生產與應用基礎知識,具備高素質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技術型人才。有效加強校企合作與聯合培養,為企業進行人才的“量身定制”;突出基層就業導向,實施畢業生基層就業計劃;扶植畢業生雙創以及開展困難幫扶等內容是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
2.1飼料行業標準逐步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肉類、禽類、水產類等畜牧業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需求增長使得我國畜牧業規模穩定增長,間接促進了我國工業飼料行業的發展。近年來,國務院、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發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指導和規范飼料行業的發展。國家飼料政策經歷了從“確保飼料產品供求平衡和質量安全”到“提升飼料加工水平,推動信息化發展”,再到“提高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的變化。
2.2缺乏就業需求探究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中國是制造業大國,隨著產業升級日益加快,每個行業尖端人才都十分緊缺。根據數據顯示,我國職業院校每年畢業生約1000萬人,與企業需求不相符。為落實相關文件精神,建立校企間合作共建關系,一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飼料類專業型人才,為企業能更好地發展提供一種專業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適用于實際社會生產的專業型人才。
2.3缺乏產教融合的有機結合 職業教育的目標:做中學學中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理實一體,做沒有圍墻的大學。職業教育未來發展方向:中專—高職—應用型本科—專碩—博士。黨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等六部委先后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闡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職業教育更注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應用能力,更適宜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如何做到產教融合、知行合一是飼料行業專業人才顯現要解決的問題。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順應時代發展的新時代技能型人才是目前的培養目標,讓飼料專業人才知農愛農為農,促進專業教育,培養更多的新型人才。針對飼料職業崗位要求,結合飼料專業特點、同企業專家共同研究,創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采取多樣化且適應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3.1運用綜合激勵理論機制培養飼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 在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員工潛力,提升員工工作效率方面,激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通過“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中低層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入手來滿足員工的低層需求,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從而激勵員工的行動能力,產生原動力,讓員工自主工作,提高效率。在管理過程中,要運用激勵的方法,通過提供外部誘因滿足員工需求,進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一般情況下,這種誘因是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無憂(高秀蘭,2019)。
3.2加強精神激勵投入,培養飼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 精神激勵主要從飼料從業者的心理入手,著眼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可以通過授予稱號,頒發獎狀、獎章,記功,開表彰會,宣傳等形式(王正,2020)。運用好精神激勵就要從正激勵和負激勵兩個方面著手,抓住員工的思想動向,樹立正面榜樣和反面典型,在組織內部形成一種好的風氣。
3.3根據就業需求創新教學方法培養飼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 針對飼料行業的崗位要求,結合飼料專業特點,建立“模塊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優秀員工的發展規律來發展人才的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崗位技能的進階。第一階段,走向飼料專業模塊。在第一、第二學期學習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基本技能訓練。通過目標教學和實訓學習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第二階段,走進飼料模塊。第三學期在校內實訓室以飼料單元模塊操作訓練為主要內容進行課程教學,學習專業知識,訓練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將飼料企業的精細管理、規范操作等職業要素融入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合作意識。第三階段,依托飼料模塊。第四學期利用校內飼料專業實訓室,通過飼料專業模塊化單元內容的課程教學,學習實踐知識,訓練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由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第四階段,培養創新型飼料人才。第五、第六學期到企業頂崗實習,通過頂崗實習、實踐等形式,在專業基礎熟知的情況下,學校和企業指導師共同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4通過產教融合形式培養飼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國家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進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汪治,2019)。由于飼料行業的生產標準逐步提高,使得產教融合協同培養飼料技術人才顯得尤為迫切。高校發揮穩定、規范優勢,企業發揮創新、效率優勢,雙方通力合作不斷提升飼料技術人才培養效能,不斷改善飼料技術人才供給的數量、質量和結構,為社會轉型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校企聯合共建產、學、研的良好氛圍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新型組織形態,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載體和新抓手,其實質是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與需求的良性對接。合作雙方愿意努力探索辦學模式改革,創新與信息技術專業群建設及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特點相適應的校企合作形式。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飼料專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習近平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1)。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弘揚工匠精神,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在新時代教育強國、強農興農的新征程上,我們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精心培育大批富有家國情懷和職業能力的知農愛農新型創新人才,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仇麗萍和黃金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