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瑞巧
(中共安陽市委黨校,河南 安陽 455000)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如何解決“三農”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原則,以城鄉融合發展方式來彌補農業農村中的經濟要素,從而加快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建設(張錦程,2021)。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的基礎設施、經營環境、政策導向得到逐步完善,給飼料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飼料企業要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要求,以轉型升級的方式來引進技術和設備,改善生產管理方式,全面推進飼料產業和鄉村振興,實現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王義龍和王磊,2022)。
1.1帶動農村養殖業的發展 在過去較長時間里,農村地區的經濟收入來源集中于種植業,這種單一的收入來源,不僅容易受到天時的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但在養殖技術不斷普及的當下,農村養殖業可以有效彌補市場對高品質動物源食品的需求,成為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在產業鏈視角下,飼料企業可以為農村養殖業提供物質基礎,有效解決飼養動物的食物問題。如果能就地消化飼料產品,可以大幅降低飼料的運輸成本,減少養殖戶的飼料成本,有效帶動農村養殖業的發展(葉元土,2016)。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飼料企業成為農業農村地區的支柱產業,可以有效解決農業農村缺乏生產要素或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這種產業間的良性互動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1.2實現對農副產品的合理利用 農副產品的分類有很多,但糧食是農村地區的重要種植作物,一般而言,除了糧食的果實外,根、莖、葉、果殼、果皮等均可歸類為農副產品。以秸稈為例,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收獲籽實后,如何妥善處理剩余秸稈成為關鍵問題。傳統焚燒容易造成空氣污染,甚至引發火災,從而威脅周邊人群的生命財產安全。當下秸稈飼料化處理較為常見,如通過微生物青貯秸稈,或經高溫高壓、殺毒殺菌后制粒保存。秸稈飼料生產加工技術比較簡單,但如果通過物流的方式將秸稈運輸至飼料企業會大大增加成本投入,不利于秸稈飼料化推廣應用。因此,在農村地區發展飼料產業,實現對農副產品的就地開發利用,不僅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渠道,而且能變廢為寶,把農副產品生產加工為飼料,為動物養殖提供營養和能量(韋體等,2021)。
1.3解決農村就業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得到有效發展,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應正視城鄉區域間的發展差距。如在農村地區,人口流失問題較為普遍。究其原因還在于農村地區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農村青壯年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留守的老人、婦女和兒童難以支撐起更多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為了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發展飼料產業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就業問題,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農村人口就地安居樂業(廖繡渺,2021)。并且在鄉村振興政策傾斜下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開始到農村地區興辦工廠,逐漸形成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產品銷售一條龍的飼料產業鏈,讓更多的農村人口到飼料企業就業,從而提高農村人口收入水平。
2.1為飼料企業提供政策支持 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經商環境、勞動力素質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這些問題容易打消飼料企業到農村地區興辦工廠的積極性。為此,地方政府需要以鄉村振興為契機,積極鼓勵飼料企業深入農村地區發展,并且通過更多政策支持來打消飼料企業的后顧之憂,力求通過飼料產業的發展來為農業農村經濟提供助力(包維林,2022)。參考《國家鄉村振興56項補貼資金優惠政策》相關內容,發現飼料企業能享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振興奶業支持苜蓿發展政策,每畝補貼600元。擴大苜蓿種植面積能為飼料企業提供更多優質的飼料原料,降低飼料原料的采購成本;二是農產品初加工稅收減免政策。飼料企業涉及的初加工業務均能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如飼料糧初加工、青貯微貯秸稈等;三是糧改飼試點項目,補貼不超過60元/t。全株青貯玉米推廣種植可以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幫助飼料企業向專業青貯飼料收貯業務轉型;四是農機補貼(包括飼料<草>粉碎機、鍘草機、青飼料收獲機等),單機補貼額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飼料相關機械被納入農機補貼范圍,降低了飼料企業在設施設備方面的成本投入,有利于提高飼料生產加工全過程的機械化水平(董鵬,2022)。
2.2彌補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 農村基礎設施是提升農村地區生產力、改善農村面貌、建設現代化農村的重要前提。在過去較長時間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較為普遍,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農村地區公共服務和產業經濟的發展,更是造成城鄉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因素。為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解決好“三農”問題,需要以飼料產業振興為抓手,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職能(熊永文,2021)。以交通運輸為例,地方政府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實現農村道路硬化,有效解決了農村地區交通閉塞問題。隨著農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打通,飼料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將飼料產品運輸到全國各地,提高飼料企業經濟效益。
3.1發揮飼料企業樞紐作用,打造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經濟 鄉村振興要求飼料企業能加快農村地區的產業融合,以飼料產業的振興來夯實農業農村經濟,并依托產業鏈的形式發展特色農業經濟,通過對飼料糧、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來提高利潤空間,實現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飼料企業要抓住鄉村振興的發展契機,充分發揮樞紐作用,有效帶動農村地區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如飼料企業采取產業融合模式,將經濟業務活動與農業農村地區的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實現對生產加工的轉型升級。另外,面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飼料企業面臨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的壓力。因此,打造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經濟成為飼料企業未來的發展點(李海鷗等,2019)。
從循環農業經濟的特點看,飼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一是減量化原則。飼料企業要盡可能降低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物質消化和能源投入,避免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二是再利用原則。飼料企業要提高生產加工效率,最大程度地避免一次用品消耗;三是再循環原則。飼料企業要作為循環農業經濟中的重要一環,讓種植業、飼料企業、畜牧業、有機肥這四者形成閉環,從而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避免粗放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3.2擴大規模,提高飼料企業市場影響力 根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2021)的數據統計,2021年國內飼料工業呈飼料企業數量減少、毛利率降低、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的發展趨勢。這一發展趨勢無疑加劇了飼料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壓力,特別是在飼料糧價值不斷提高的當下,原本利潤微薄的飼料企業陷入嚴重的生存困境,不得不面臨被淘汰的風險。面對嚴峻的市場競爭,飼料企業需要以規模化發展的方式降低運營成本,以提高飼料產品的利潤空間。
從邊際成本看,短期內飼料企業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是既定的,如建廠成本、設備折舊、庫房租賃等問題,隨著飼料企業產量的增加,就能用新生產的飼料產品分擔更多的固定成本,達到飼料產品邊際成本遞減的效果。同時,擴大規模意味著飼料企業具備更高產能,市場中飼料產品增多往往能提高飼料企業市場影響力,讓更多的客戶能了解和信任相關飼料產品,幫助飼料企業達到促銷效果,從而提高飼料企業的利潤。
3.3培養人才,實現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如果說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人才振興則是實現飼料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在轉型升級背景下,飼料企業生產技術和加工工藝的優化高度依賴高素質人才,所以加強人才培養,對飼料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從飼料企業人才來源看,可以分為外部人才引進和內部人才培養兩個方面。
在外部人才引進方面,飼料企業要根據飼料企業的實際需求,在社會和高校中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如根據飼料企業戰略規模做好人才需求的頂層設計,將人才招聘納入日常議程,細化階段性的人才引進計劃,以高技術人才為重點,不斷加強飼料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曹艷敏等,2022)。
在內部人才培養方面,飼料企業要加強對中層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員工的在職培訓,這部分人才大多處于飼料企業的關鍵崗位,直接影響飼料企業的正常運營。因此,加強飼料企業內部人才培養,進一步提高員工對飼料企業的滿意度和歸屬感,充分滿足高素質人才對職業發展空間的要求,避免出現人才流失給飼料企業帶來更多問題。
3.4優化飼料產業結構,助力鄉村振興 飼料企業在完善和優化現有產業結構時,需要根據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以產業融合為切入點,通過轉型升級和淘汰落后產能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如飼料企業需要積極建設生產管理產業示范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提高采購、生產加工、銷售、售后等環節的服務水平,增強飼料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另外,當下的市場競爭逐漸由單個企業間的競爭演變成產業鏈間的競爭,即飼料企業從產業鏈的源頭入手,將整個產業鏈打造成為一個有機體,產業鏈中各企業通過信息溝通、相互合作的方式來抵御市場中的風險,不斷提高整個飼料產業鏈的盈利水平(龔艷,2021)。
需要注意的是,飼料企業在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時,要做到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加深對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的戰略合作,在建立健全飼料原料、飼料產品質量可控性和可追溯性的基礎上,切實保障飼料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飼料企業上下游分別為種植業和畜牧業,這些產業都屬于農民的主要收入渠道,加強飼料企業與種植業和畜牧業間的合作,可以通過對飼料糧深加工的方式來提高農民收入,并且給農村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飼料產品,促進農民單一收入向多元化收入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飼料企業要想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就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地區的廣闊前景,力求借助鄉村振興的發展契機,幫助飼料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從而實現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飼料企業要立足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優化生產管理全過程來提高飼料企業的生產質量和品牌影響力,并通過對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為優化飼料產業結構提供助力,切實將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聯系到一起,達成雙方的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