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能力是學習語文學科需要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識字教學也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小學階段的語文識字教學是培養和提升學生識字能力的關鍵,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主體參與的教學模式,在提升識字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實現對小學生識字能力的有效提升。文章立足于分析主體參與教學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積極意義,探討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旨在為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效率和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主體參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5-0052-04
一、 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的限制,他們的思維、心智都處于較為幼稚的階段,在識字教學中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基礎,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具有重要作用。傳統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佳。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幫助學生為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掌握識字教學中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主體參與教學對識字教學的積極作用。
二、 主體參與教學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尊重和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將主體參與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利于尊重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參與教學注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強調把教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主動參與者,不僅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所以,主體參與教學凸出了小學生在識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能夠提升教師教學策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調動學生參與識字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將主體參與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主體參與教學中,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引導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學習,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配合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感受到識字學習的樂趣和魅力,學習興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將主體參與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漢字是日常表達交流的重要載體,識字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環節。應用主體參與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讓學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將主體參與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傳統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大都用反復抄寫或者默寫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教學效果。應用主體參與教學,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等進行創新和優化,需要教師具備更好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在開展主體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監督和檢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利于督促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三、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育思想,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開展小學語文識字的主體參與教學,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思想,分析和把握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現狀,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師生的關系,堅持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明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尊重和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進行合理正確地指導。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自由表達對漢字內涵的理解,然后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在識字教學中就不會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從而更加愿意參與教學,在識字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為以后的學習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二)營造良好的語文識字學習環境和氛圍
基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極易受到周圍環境和氛圍的影響。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本就不足,再加上外部環境的影響,學習的注意力不集中,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主體參與教學,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文識字學習的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意愿,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室中設計“識字墻”,在教室墻上掛上與教學內容對應的生字表,或者用黑板報展示生字等,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受到環境的影響,從而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中集中學習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不僅能夠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和提高學習、書寫、應用漢字的能力,推動識字教學目標的實現。除此以外,良好的識字學習環境和氛圍不僅能夠通過優化教室環境而實現,還能夠借助教學過程進行構建。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花、鳥、魚、蟲、草、樹”等基礎漢字時,教師需要抓住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特征,借助多媒體設備,用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展示漢字,讓抽象的漢字形象化,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獲得對漢字的直觀體驗,既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又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確保學生認識漢字的全面性。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小學生的競爭心理,開展識字競賽,增強識字教學的生動性和活潑性。再如在小學“日、月、水、火”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代表這四個字的具體物品開展猜字游戲,讓學生把物品和對應的字進行匹配,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積極與學生互動。在這種充滿趣味性和活躍度較高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動力更大,學習的效果也就會更好。與此同時,活躍的教學氛圍不失競爭性,學生還能夠體會成功的喜悅,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拉近師生距離,能夠有效減少和避免學生對識字教學的厭倦和抗拒心理。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主體參與教學,教師要充分尊重參與主體也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學習。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僅禁錮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違背了主體參與教學的原則,不利于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不同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學習特點,教師應該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讓學生感受到教學的親切感。在此基礎上,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參考,采取最適合學生個體學習漢字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參與識字教學的積極性會得到顯著提升。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既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又要掌握學生在學習習慣、態度以及進度上的差異,為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需要在考慮到學生學習差異的基礎上,盡可能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利用差異化的主體參與教學統一學生的學習進度。尤其是課后作業的設計,教師在制訂好教學計劃后,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能力對課后作業進行分級,確保課后作業布置的合理性,讓學生不再抗拒做作業,而是享受做作業。例如,同一篇課文的生字有一部分簡單,有一部分復雜,相對傳統的讓學生統一抄寫全部的生字而言,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掌握比較簡單的生字后,大可以直接練習更加復雜的生字;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慢慢從簡單的生字練習向復雜的生字練習過渡。作業與自己的能力相匹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和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四)利用漢字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至關重要。在開展小學語文識字的主體參與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漢字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每一個生字背后的故事,包括生字的演變歷程、歷史典故等。通過對漢字背后故事的介紹,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全面理解,掌握記憶漢字的技巧。小學生對故事的興趣往往都比較濃厚,在比較生硬枯燥的識字教學中引入漢字故事,既是對教學內容的豐富,又迎合了小學生的性格特征。所以,小學教師在開展識字主體參與教學之前,可以借助網絡技術輔助備課,充分查詢每一個生字背后的故事,然后將漢字故事與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學習需要等進行結合,增強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學生聽到有趣的漢字故事就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對漢字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尤其是部分能夠在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的故事,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對應漢字的使用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漢字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火”字的發展歷程,“火”屬于象形字,最初的寫法就是畫出火苗燃燒的形狀,然后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寫法。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介紹“火”字在不同朝代的不同書寫特征,為學生講解帶有“火”字的成語故事等。在漢字故事的幫助下,識字教學的內容得到了豐富,教學過程也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學生沉浸在教師講解的故事中,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學習的效率和效果也就更高。
(五)利用互動教學,激發學生熱情
為確保和提升小學語文識字主體參與教學的效率和有效性,還可以利用互動教學的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利用互動教學,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學生參與識字教學的程度也就能夠得到顯著增加。受年齡特征的影響,小學生的記憶能力不夠強,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記憶漢字的任務對他們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導致他們在書寫過程中容易出錯,給教學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基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互動教學,與學生互換角色,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錯誤,然后實現記憶的加深,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識字的過程中,把學生書寫錯誤的地方進行反復強調,確保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引導學生糾正,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教師還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糾正,既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夠讓學生在一次次的糾錯過程中加深對漢字的記憶,從而準確掌握書寫方式,教學效果和寫字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六)利用問題導學,開展識字教學
為確保小學語文識字主體參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問題導學。大部分小學生由于長期處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思維呈現出了定向性和固化性的特點,學習時過分依賴教師或者同學,完全依靠教師和同學獲得新知識,缺乏對新知識的探索意識和能力,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學習效率低下。基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融入問題導學,通過向學生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調動固有的思維進行思考,讓學生在思考探索的過程中感受識字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良好的探索新知識的習慣,樂于提問,敢于探索,提升主體參與學習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與味覺有關的“酸、甜、苦、辣、咸”等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對應漢字的圖片,如“酸”字對應的檸檬;“甜”字對應的蛋糕;“苦”字對應的苦瓜;“辣”字對應的辣椒;“咸”字對應的食鹽。在教學開始時,為學生展示圖片并提問:大家都認識圖片上面的物品嗎?它們各自對應了什么味道呢?大家知道表示它們各自的味道的漢字怎么書寫嗎?一系列的問題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積極思考教師的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正確書寫漢字。在圖片和問題的共同引導下,學生對這些漢字的印象會更加深刻,識字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七)豐富識字活動,調動學生感官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在幼兒園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心理和思維仍然處于不太成熟的階段。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可以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征,改革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簡單的引導式教學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一定的幫助,但教學效果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豐富的識字游戲或者識字活動,讓學生的各種感官在活動和游戲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調動,獲得更優質的學習體驗,學生學習的意愿更加強烈,教學效果也就更好。小學生本就有貪玩兒的特性,這一特性運用得好,對識字教學就是有利的,運用得不好,就會讓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給教學造成消極影響。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尊重他們的主體性和天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豐富的識字活動或者游戲,真正做到主體參與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你來比畫我來猜”的識字游戲,首先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生字圖片,如廚房類的“鍋、碗、筷、盆”;運動類的“跑、跳、游、球”;季節類的“春、夏、秋、冬”等,然后把學生兩兩分為一組,讓每組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漢字類型,一名學生按照圖片特點比畫生字,一名學生猜。然后記錄每組學生猜中的生字數量,數量最多的獲勝,并給予獲勝組對應的獎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漢字活動或者游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可以傾聽學生的建議,保證學生在識字活動中的參與度。通過識字活動和游戲的開展,不僅能夠提升教學的活力,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漢字學習的快樂,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效果更好,充分彰顯了主體參與教學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積極推動作用,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為確保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和有效性,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主體參與教學的策略,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識字學習環境和氛圍,尊重和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借助漢字故事、互動教學以及問題導學開展識字教學,引導學生開展豐富的識字活動。由此,學生在識字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對識字教學的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與魅力,從而得到了識字能力和語文學科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楠.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J].科幻畫報,2022(1):51-52.
[2]蔡海生.小學語文識字中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1(7):46.
[3]白雪.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C]∥2021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1:51-52.
[4]王咪.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0(34):89-90.
[5]袁桂鳳.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探討[J].讀寫算,2020(17):125.
[6]李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滲透策略淺談[J].讀寫算,2020(17):139.
作者簡介:王麗(1971~),女,漢族,寧夏銀川人,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第二小學,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識字、閱讀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