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ey
第一次來到人潮擁擠的荷蘭中央車站,仿佛誤入巨人國,陷入深深的恐懼——我,不過是當地人的絆腳石。于是,不禁開始懷疑人生:這里是地球嗎?還是人類世界嗎?
首先,各種日常設施都高得離譜,那種夠不著、挨不到的遺憾深深刺痛心肺,深感自己是個廢人。只想質問上天,為什么不能讓我再長高50厘米?
重災區在衛生間和浴室。鏡子只能看到可憐的頭頂;想補個口紅?持續進行蹦高運動吧;馬桶、小便池的離譜高度才真尷尬——180厘米的男生用小便池需要踮腳,這是什么迷惑現場?浴室花灑都快到天花板了,怪不得洗澡水拔涼拔涼的,就像我絕望的心;衛生間里衣服、包包的掛鉤根本夠不著;進浴缸?先表演一個攀巖翻墻;坐馬桶只能懸空……
荷蘭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83.8厘米、女性為170.4厘米,是全球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雖說早就對歐洲人高有心理準備,但當來到滿大街都是接近2米高個兒的巨人國,還是會有一定的心理沖擊。街頭到處都是騎著自行車的養眼“腿模”,人均九頭身的荷蘭人,真的除了頭全是腿。
有人開玩笑說,自從來到荷蘭,治好了多年的頸椎病——聽荷蘭人講話,只能乖乖仰頭。另外,請不要嘗試在這里逛街買衣服(會自取其辱),特別是褲子,明明腰臀尺寸都合適,褲腿愣是硬生生地長了10厘米。常住荷蘭的嬌小女生,只有在童裝區才能買到合適尺碼的衣服。身高160厘米左右的人騎單車很難夠到腳踏板,只能選擇童車或走路。
那么問題來了,荷蘭人為什么這么高?
這并非強大的先天種族基因優勢。時間回溯到荷蘭人的身高“低谷期”,1860年,荷蘭軍隊里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約是165厘米,當時美國男性身高約170厘米,是全球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據說當時荷蘭征兵,一半的人都因為身高而不達標。短短100多年,荷蘭已成功逆襲,荷蘭人平均長高了20厘米,遠高于只增長6厘米的美國人,登頂世界第一。
荷蘭人是如何快速長高的?目前公認的拔高因素大概有三大方面。
首先,眾所周知營養是影響身高的主要原因,蛋白質對生長發育尤其重要。荷蘭畜牧業發達,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荷蘭有著適宜畜牧業發展的自然條件,這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降水豐富,地勢平坦,還富含適宜牧草生長的淤沙土,這些都是保證牲畜能夠健康生長的必備條件。在荷蘭牧場上,隨處可見的就是在悠閑散步的牛羊,荷蘭人平時把牛奶當水喝,把芝士、乳酪當飯吃,蛋白質攝入充足。
其次,身高的增長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正相關性,荷蘭具備完善的醫療保健體系和社會福利制度,是全球疲勞程度最低的國家。
最后,荷蘭人熱愛運動。吃了這么多乳制品,荷蘭的街上卻很少能看到胖子。荷蘭是世界第一的“自行車王國”,1700萬人口卻擁有2300萬輛自行車。上班通勤、全家出游、約會吃飯……統統騎車。荷蘭人從小就很喜歡運動,人均5歲學會騎車。科學研究也證明,合理運動的孩子會比不愛運動的孩子平均多長高4~8厘米。
趙輝//摘自上流工作室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