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為更好地適應新的媒體傳播格局,《零距離》欄目組緊扣群眾需求,通過技術賦能,整合資源、打通渠道,以直播為突破口,進一步拓展民生新聞的公共服務功能。
“只要你想看,我一直都在”,自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慢直播取得巨大成功以來,這種不用拼手速、只需靜靜欣賞的慢直播受到很多人的關注。2021年3月起,《零距離》在欄目微信視頻號、抖音號開展了多次慢直播嘗試——南京長江大橋、南京眼、多視角南京城俯瞰等慢直播一經推出,便吸引了數百萬網友的圍觀和熱烈討論。網絡慢直播,為欄目號集聚了人氣,也為《零距離》進一步推進大小屏互動,創新民生服務內容和形式積累了經驗。
在2021年國慶和中秋雙節期間,欄目組提前策劃,精心準備,在《零距離》晚間節目以及欄目抖音、快手號中聯動推出高速路況慢直播,引入高速路網指揮中心的實時信號,讓廣大市民隨時能看到滬蘇通大橋、江陰大橋、蘇通大橋、長江大橋以及其他幾個常見的車流堵點的實時路況。在直播間,網友們評論留言數萬條,形成積極熱烈的良性互動。將路面的實時監控和電視直播以及互聯網慢直播融合發布,將省高速路網指揮中心的公共信息服務進行拓展和延伸,這種創新模式也是全省首例。國慶長假期間的路況慢直播,從2021年9月29日至10月8日,觀看人次超過230萬,《零距離視頻》抖音號也因此增粉超過6萬人。一位網友專程在后臺留言點贊:“為你們的路況直播點贊,光看導航只是一道紅杠,能親眼看到路上的情況,真是方便太多人了!”
慢直播不僅能讓網友可以隨時隨地“圍觀”他們所關心的新聞現場,也能讓每一位觀看者找到存在感與參與感,還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在獲取必要信息之后的互動需求。每當《零距離視頻》出現爆款產品時,視頻號慢直播討論區便會立即轉化為新聞BBS論壇,網友們會自發熱烈地討論新聞內容,而欄目則通過彈幕等形式和網友形成積極互動,欄目號不再是“冷冰冰”的官媒,變得“活起來”,更接地氣。慢直播的伴播音樂,也常常會吸引一眾粉絲,在直播間一起看日出日落,享受直播“慢時光”。
除了慢直播以外,每天一場全媒體新聞直播,則是《零距離》開展的另一項嘗試。自2021年8月31日起,欄目組圍繞群眾關心的民生話題如“流浪貓狗擾民”“電動車集中充電點管理”“長江口群鷹會凸顯生態環境變化”等開展了持續的新聞采訪直播,單場直播平均時長3個小時以上。《零距離》主持人深度參與現場采訪直播,形成主持人中心式的采編、互動機制,形成了直播時素材同步回傳加工成新媒體產品,再變成晚上深度報道的工作閉環。直播過程中的網友互動,也成為晚間節目中的一部分,充分體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現與老百姓“零距離”。
每天一次全媒體互動,都讓熱點選題變成關注話題,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應。關于流浪貓的直播就引起了南京市政協委員汪雯的注意,她主動參與到直播中來,并親自現場調研,在2022年南京兩會上,形成相關提案提交。而關于電動車集中充電點大規模建設后,如何消除安全隱患的直播,也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迅速介入推動解決。在秦淮河入江口開展的“群鷹會”直播,讓觀眾欣賞黑耳鳶水面翱翔的雄姿,充分反映“長江大保護”這一大主題。
《跟著法官“抓老賴”》則是欄目組另一個關于大型系列主題直播的嘗試。從2021年12月17日起,《零距離》記者化身網絡主播,通過連續13天15場大型接力直播,帶著廣大網友走遍13個設區市,直擊全省法院系統執行第一現場。經過新媒體端和電視端多輪傳播,《跟著法官“抓老賴”》在全省掀起了集中執行風暴,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和好評。截至2021年12月27日,荔枝新聞和《零距離》微信視頻、抖音、快手號,已吸引了超過2000萬網友在線“云圍觀”。網絡直播間互動踴躍,粉絲留言不斷刷屏。同時,每晚《零距離》欄目中也開設專欄,進行系列報道,《零距離》“今日互動”,面向電視觀眾征集想要了解的法律問題,在次日的網絡直播中,由執行法官給出專業解答,并通過電視報道繼續在《零距離》中呈現,完成了大小屏閉環互動,實現了移動優先、多平臺傳播的一體化生產。
《跟著法官“抓老賴”》的熱播,對失信被執行人產生了巨大的震懾力,首場直播開播僅1小時,就有“老賴”在看到直播后主動聯系法官要求還錢。而鎮江站的直播中,“老賴”躲在執行現場附近悄悄看直播,關注法官到其住處強制騰空的情況,最終頂不住強大的壓力,在一小時之內主動搬離被他霸占多年的房產。網友們看得欲罷不能,紛紛留言:“好看,像在追劇”“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就看了四個小時”。通過直播,不僅讓民眾深切感受到司法權威和媒體力量,也強化了普法宣傳,給大家在線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本次網絡接力直播也在全國公檢法系統產生熱烈反響,江蘇省高院和各中級人民法院都通過各自新媒體平臺積極宣推,對網絡直播給予高度評價。《跟著法官“抓老賴”》集中執行直播還被寫入江蘇省兩會2021年省高院工作報告。
無論是法院的強制執行,還是《零距離》的采訪報道,與以往相比,并無不同之處。之所以產生如此好的傳播效果,正是因為引入了網絡直播這一手段。在電視平臺之外,大家第一時間看到了鮮活的執行現場,對于“老賴”的種種違法行為,可以進行互動評論,也可以和主播、法官直接交流,得到實時回答。這樣的直播,不僅受眾喜歡,幾大網絡平臺也非常歡迎,就連直播內容的回放也持續獲得熱點推薦。這也再一次證明:只要有高質量的內容,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會吸引更多人關注。
《零距離》通過網絡直播的常態化,帶動創建了更有效的生產管理機制,使傳統電視手段與新媒體技術彼此賦能,協同發力,建立起與受眾之間更緊密的社交聯系,全面倒逼“傳統生產管理流程”向“網絡數字化生產管理流程”轉變。
而要實現這樣的轉變,離不開高素質的記者人才隊伍。新媒體時代要求記者是全能型記者,需要掌握寫作、攝影、攝像、短視頻編輯制作、出鏡,學會使用功能不斷完善的設備等。江蘇廣電推出的“荔枝云”系統,可以實現遠程寫稿、剪輯、審片、直播、云訪談、云互動、云導播,方便記者對稿件進行采、寫、編、攝。2022年3月,新冠疫情期間,《零距離》多名記者居家隔離,他們在完全脫離單位支撐保障的環境下,僅用一部手機,憑借新媒體的制作手段、新媒體的表達方式,就生產出了《我的“大白”日記》《居家健身VLOG》《封控小區吃什么?激動人心的發菜日》等多個在傳統平臺和新媒體平臺都可以使用的優質內容。
除了人才隊伍的建設,《零距離》根據實踐總結出了更符合電視欄目生產規律的工作流程。如通過5G技術,可以實現新聞素材的高質量傳輸,記者在直播時,就已經完成了新聞現場的素材采集,而短視頻制作、新媒體圖文稿件編輯,甚至電視新聞的節目生產,均由支撐保障團隊來完成,這樣就能將新聞時效發揮到極致,也徹底改變傳統電視節目晚間播出始終比新媒體慢三拍的被動局面。